虎嗅 07月27日 12:35
磁吸iPhone很香,为什么Android跟不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无线充电技术已发展近十五年,但普及率仍不如预期。近日,无线充电联盟(WPC)发布了Qi2 25W新协议,将充电功率从15W提升至25W,并宣布将支持部分Android智能手机,同时强调磁吸功能的重要性。尽管苹果MagSafe技术曾带动磁吸无线充电市场,但Qi2协议在推广上仍面临挑战,包括与手机厂商私有高功率协议的竞争,以及机身空间限制导致磁铁难以集成。三星等厂商也因S-Pen等功能限制了磁吸技术的应用。未来Qi2协议的推广之路道阻且长,但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仍有望驱动其进步。

📱 **Qi2 25W协议升级,功率与兼容性双提升**:WPC发布了Qi2 v2.2.1标准,即Qi2 25W,将无线充电功率从前代的15W提升了近70%至25W。更重要的是,该协议将首次支持除iPhone外的部分主流Android智能手机,标志着Qi2生态系统的拓展,为用户提供更快捷的充电体验。然而,首批合规手机中,尚无支持磁吸功能的机型,显示了磁吸普及的挑战。

🧲 **磁吸特性被重申,或成高速无线充电基石**:Qi2 25W协议再次强调了初版协议中提出的磁吸功能,并指出“Qi2的磁吸协议将会是更高速和高效无线充电的基石”。这表明WPC希望通过磁吸技术来优化无线充电的对接流程,提高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苹果的MagSafe技术已证明了磁吸定位的有效性,并推动了第三方磁吸配件市场的形成。

🔌 **推广遇阻,多重因素制约Qi2发展**:尽管Qi2协议源自苹果MagSafe并试图统一市场,但其推广面临多重挑战。首先,Qi2协议的推进步调和技术指标落后于手机厂商的私有高功率协议,导致厂商优先选择自家标准。其次,Qi2协议要求的机身内置磁铁与当前手机堆料至极的内部空间难以兼容,集成成本高昂。例如,部分Android手机为容纳大电池和相机,已难以再加入定位磁铁。

📱 **Android厂商与三星的考量,影响磁吸普及**:对于Android厂商而言,兼容Qi2协议需要额外的成本和设计调整,而其自家成熟的高功率无线充电协议和配件生态更具吸引力。三星方面,其S-Pen等功能在早期会受到磁铁的干扰,影响了磁吸技术的集成。尽管三星正逐步削弱S-Pen功能,未来有望支持完整的Qi2磁吸标准,但这仍需要时间。

💡 **市场与技术博弈,华强北或成变数**:在体积日益紧张、私有协议普遍的手机市场环境下,Qi2协议的推广任重道远。然而,作为全球最灵活的市场之一,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创新能力可能会成为推动Qi2发展的重要力量。例如,华强北的创新能力,可能会为解决Qi2普及中的技术和成本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最终影响无线充电的未来格局。

当时钟已经走到2025年,你觉得在目前的生活中,给手机无线充电的频率比以前高了吗?

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虽然无线充电技术作为一项门槛并不高的技术,已经在手机上出现了近十五年,其普及程度却远远不如双扬声器、多摄像头等等门槛更高的功能。

难道无线充电的路真的错了吗?对于这个问题,WPC的回答也是否定的。

就在昨天,WPC在公布用于无线充电的通用协议Qi2两年后,更新了一版协议标准Qi2 v2.2.1,简称为Qi2 25W。

图|WPC 官网

根据爱范儿的整理,本次的新25W协议中的更新点主要包括:

充电功率提升——从Qi2前代协议的15W提升至25W,涨幅接近70%

生态系统拓展——除了iPhone之外,部分“主流Android智能手机”也将首次加入Qi2生态系统,但第一批合规的手机全都不支持磁吸

坚持磁吸特性——Qi2 25W协议再次强调了初版协议中倡议的磁吸功能,指出“Qi2的磁吸协议将会是更高速和高效无线充电的基石”

没人搭理的充电联盟

作为一项类似“统一推送”的联盟式倡议,Qi2在过去几年中的存在感虽然称不上人尽皆知吧,至少也可以说是无人问津。Qi2协议中源自苹果MagSafe技术的磁吸定位,用上的产品更是屈指可数。

然而矛盾的是,这样处境悲凉的技术协议,旁边就是一个热闹无比的市场。

2020年10月,苹果推出了最新一代的iPhone 12系列机型。除了当年引人注目的直角边框之外,苹果还把一项带有传奇色彩的充电技术实装到了iPhone上——MagSafe。

这个对于早期MacBook用户无比熟悉的名字,在iPhone上有了一个新的诠释方式。

相比Mac上磁铁对位、触点充电的方式不同,iPhone上的MagSafe实际上是“用磁铁优化了对接流程的无线充电”,真正的创新点在于用磁铁引导设备对齐,以及用于充电之外其他配件的固定。

而这之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苹果几乎以一己之力重新带火了“无线充电”这个话题,无数第三方厂商开始跟随这个功能推出各式各样的配件,手机的磁吸生态逐渐变成了今天我们熟悉的样子:

而苹果同时作为前面提到的WPC的一员,更是在2023年推出Qi2协议的时候将MagSafe的部分技术贡献了出来,帮助推动“磁吸对位”成为了Qi2框架下的技术标准之一,各家厂商可以通过交授权费的方式从专利池中统一获取到相关的资源。

然而叙事就是从这里发生了割裂:虽然完整的Qi2协议中包含了磁吸规范,第三方磁吸配件的市场也如日中天,但这两年里我们看到的实际产品却寥寥无几。

迄今为止,能够称得上在充电功能性上看齐iPhone MagSafe的手机,只有两款:努比亚Z40 Pro引力版,以及HMD Skyline。后者更是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唯一一台支持完整Qi2协议的手机:

后盖上的圆形就是包含磁铁的无线充电线圈|GadgetGuy

魔法充电的物理矛盾

既然通用协议摆在眼前,为什么参与的厂家却这么少呢?

爱范儿认为,Qi2协议、以及目前半死不活的Android磁吸充电功能的惨淡现状背后,主要有两点诱因:

Qi2协议的推进步调和技术指标,均明显落后于手机厂商的私有高功率协议,从商业和产品生态的角度出发,手机厂商一定会选择优先兼容自家的标准。

Qi2协议要求的机身内置磁铁,与现在堆料到极致的机身空间无法兼得,在机器内部兼容的成本远远大于使用磁吸手机壳之类的配件的成本。

其中第一点并不难理解:虽然WPC成立于2008年,并于2010年推出了上限5W的第一代Qi协议,后续的15W Qi2协议却直到2023年才正式推出——完美错过了国产品牌“技术爆炸”的十年。

这样的结果就是,当WPC带着包含磁吸功能的Qi2协议兴致勃勃地展示给厂商们时,已经杀成红海的手机市场上仅剩的那几家高端化巨头,早就已经有了自己专属的成熟高功率无线充电协议:

因此,当手机厂商面对初来乍到的Qi2协议,考虑到做两套协议兼容的成本,再回头看看自己产品线上已经成型的设计规范和配件生态,当然会毫无疑问的选择后者。

更何况除了功率落后,近几年的手机零件密度也与Qi时代不可同日而语——

与iPhone可以打穿后盖支撑板埋设磁铁不同,主流Android厂商为了放下大电池和大相机,能够加上无线充电线圈都已属勉强,平均厚度0.3mm的定位磁铁实在是很难放下了。

前面提到的努比亚Z40 Pro就是个例子,引力版的电池容量只有4600毫安时,比不支持无线充电的普通版少了整整400毫安时——放在锱铢必较的国内市场,容量少400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支持磁吸充电的正面效果

更何况,“磁吸无线充电”从来都不只是WPC和手机厂商的事情,这其中还牵涉到数量众多的第三方配件厂商。就在苹果推出MagSafe与Qi2协议公布的三年间,第三方和第一方磁吸配件的市场已经光速成熟,从外部解决了定位的问题:

而当Qi2在事实上技术领先的国内市场遇冷的时候,在海外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苹果虽然通过MagSafe兼容Qi2协议,但是海外市场的另一个巨头——三星,却在无线充电协议上向后退了半步。

这背后的原因,大概率还是磁铁。至少在前两年,S Ultra上的手写笔仍然是三星的主打卖点之一,但S-Pen使用的无源技术依赖屏幕下方的电磁共振层检测笔尖,在S24 Ultra刚发布的那段时间,一些用户反映手机壳的定位磁铁会严重干扰S-Pen的功能。

不过好消息是,由于三星最近两年开始不断削弱S-Pen的功能,并且在Z Fold7上彻底去掉了屏幕下的EMR层,传言中S26 Ultra甚至会换成外置的有源笔——到那个时候,说不定就可以加上完整的Qi2磁铁了。

总的来说,想要在体积越来越紧张、私有协议越来越普遍的今天,继续推广Qi2协议,WPC道阻且长

但是生活在全球最灵活、最完善的电子产品市场里的我们,倒也完全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华强北会出手的。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Qi2 无线充电 磁吸充电 MagSafe 手机技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