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西赛罗 07月27日 06:21
“龙王归位”、“豪门嫡女”的网络爽剧,本质是一种“类色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深入剖析了当前网络短剧盛行的“爽剧”现象,将其与色情电影的评价逻辑相类比。作者指出,这类爽剧往往脱离基本的故事逻辑,以极端的情绪刺激和即时发泄为主要卖点,迎合观众的本能欲望,提供“今天踩我,明天加倍奉还”的快感。这种“类色情”的叙事模式,不仅在戏剧领域泛滥,也渗透到短视频、短评论等各种信息传播方式中,可能导致受众逻辑思考能力的丧失,并引发对现实判断的扭曲。作者呼吁理性、逻辑和宽容,并反思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复杂意涵,表达了作为内容生产者不愿助长这种文化趋势的立场。

🎭 网络爽剧的核心吸引力在于提供即时的情绪发泄和“爽感”,其叙事逻辑与色情电影相似,情节发展服务于瞬间的刺激,而非严谨的故事构建。例如,男频爽剧的“龙王归位”和女频爽剧的“嫡女复仇”,都通过夸张的情节设计,满足观众对权力逆转和报复快感的心理需求。

💡 这种“类色情”的传播模式已广泛存在于短视频、短评论等内容中,它们不讲逻辑,仅以“带入式”的情绪发泄作为卖点。例如,鼓吹极端爱国情绪的视频、跟风式的网络口号,以及宣扬对“被踩者”进行无限度惩罚的评论,都属于此类,它们剥夺了受众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

⚠️ 作者认为,长期沉浸在“类色情”文化中,可能导致个体丧失逻辑思考能力,习惯于在简单的欲望满足中麻痹自我,甚至将爽剧中的极端情节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形成危险的“杀伐决断”思维模式。这种文化环境的充斥,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潜在的危害。

⚖️ 文章探讨了在现实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人们是否需要通过“极端”或“发泄”来寻求慰藉。作者承认,有时保持清醒和理智在群体狂热中可能显得痛苦,但作为内容生产者,他选择呼吁理性、逻辑和宽容,不愿成为“类色情”作品的生产者,尽管这可能让他处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地。

原创 小西cicero 2025-07-21 17:45 上海

你为什么会对网络爽剧上瘾。

“三年之期已到,四大家族任您处置,恭迎龙王归位!”

昨天写了《您不应只有立场,还要有人性》一文,有读者留言说:小西,你应该去看看国内互联网上流行的那些爽文短剧,无论男频的还是女频的,看完你就理解为什么太多人现在都这样想了。

于是我昨晚还真的去看了几部,某音上一般一集一分钟的那种。

看了以后,我只能说,我确实大开眼界。

男频某部巨作,描述男主其实是某万亿富豪集团的工资,却装穷作外卖员,即将迎娶某如花似玉的女朋友,但其实该女友给了他带了绿帽子,偷偷跟他的一位兄弟偷情,被刚好送外卖路过的男主闯穿后直接“贴脸开大”嘲讽男主,说你有什么了不起,你不就是臭送外卖的么?我名义上嫁你就恨看得起你了。男主于是怒而再婚宴上自爆身份,一群黑社会一样的下属闯进来“三年之期,已到恭迎龙王归位。”被报复的女主和兄弟表情精彩,而等待他们的是愤怒男主整的他们生不如死的无限报复。

女频某篇作品,讲述女主其实才是家族的正宫嫡出,却一直被后妈和庶出妹妹百般排挤,女主一直隐忍不发,终于多年后在如意郎君的助力下强势归来,实现完美复仇,后妈和庶出妹妹诚惶诚恐、跪地求饶,然而没用,等待她们的也是女主隐忍多年后的无限复仇。

看完我知道那位朋友为什么要推荐这两部巨作了——男的最害怕女性有没有绿了他,女的最痛恨“庶出小贱人”抢了本属于自己这个嫡出正房应得的财产。而双方都主张,遇到这种事情隐忍一时,等到一朝翻盘,对对手恶狠狠的说上一句:“等着吧,我有999种办法整的你生不如死。”

那种复仇的痛快与爽利,毫无疑问是生活压力巨大的现代中国人最好的发泄。

而最近接连发生的李某案和宗家案,跟这样的复仇爽剧剧情是如此的暗合。不知道到底该说是命运的巧合,还是拍这些短剧的厂商精准拿捏了人性。

所以,刷了一圈爽剧之后,我有一种深刻的无力感,我知道以我这只笨拙的笔,是没办法和这些利用人性弱点的信息精准投喂抗衡的。

王朔当年批金庸小说、琼瑶电视剧、成龙电影、四大天王流行歌是“四大俗”。但是这些东西,和眼下勃兴的网络爽剧比起来,恐怕还是好上不少的,好歹它们有剧情逻辑。

但总算看了传说中的网络爽剧之后,我倒是产生了另一种观感——我觉得这些某音短爽剧,与其说是传统电视剧的继承,倒不如说更像另一种源远流长的题材的变种——色情电影。

别误会,我不是说这些网络爽剧中有什么露骨的镜头,而是说它们所遵循的评价逻辑是相似的。

我们看一般电视剧、电影遵循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是要评价剧情的基本逻辑的。一个剧作的起承转合、故事发展,需要至少符合故事自身的逻辑,不能存在明显的bug,这个剧作才能算好歹及格。而如果故事的逻辑精妙、环环相扣,通过一系列故事推进最终将观众的情绪和思考带向某个审美高点,这样剧作才是好电影、好剧集。

如果一个剧作的编排,搞得跟什么《749局》、《九层妖塔》(不好意思,本能想起的两部剧作都致敬了陆川导演)一样,特效再好、美工再炫,也改变不了剧作是一坨屎的事实。因为观众是用脑子去看这种剧的,故事逻辑不合格,其他方面再好也是零分。

但无论男人还是女人,看那种“小电影”他们不是这样想的,不信你回忆一下你批判性的看这些小电影的情节,无论是女搜查官、还是时间静止,剧情本身其实都毫不讲逻辑,一切剧情构建,只为了情节可以尽快的展开,去办那个事儿。如果再多出一点,也就是剧情是为了那个事儿的事后增加一点情趣。

说的通俗一点,也就是小电影的结构是倒过来的,情节和画面不是为故事逻辑服务的,而是故事的逻辑或非逻辑都是为了某个很爽的情节或者画面服务的。一切只为了观众本能的瞬间发泄。

那么这个结构,是不是跟时下那些一分钟网络短剧非常相似呢?时下充斥短视频平台的大多数网络短剧,其实都不讲任何故事逻辑——虚构出这个财团、那个豪门的公子、嫡女,没理由的受尽反派的各种奚落、嘲笑、鄙视,情绪崩到极点之后,“歪嘴龙王”邪魅一笑,瞬间逆风翻盘,对反派进行彻底的碾压和反羞辱。要的就是一种今天你把我踩在脚下、明天我对你加倍奉还的极致爽感和痛快。

而和小电影一样,这类爽剧往往情节雷同、故事稀烂,所有剧情内容、都是为了翻盘那一刻的极致舒爽而准备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短剧大多执行前几集免费、想要看后续才续费的原因——大约类似于你看了小电影,如果只有前情铺垫而没有那啥就相当于没看,一定会有大量的人为自己冲动续费上钩一样。

所以网络爽剧本质上是一种“类色情电影”,或者说它其实就是色情片的变种。

当然,我这样说倒并不是为了批判网络爽剧或色情电影,艺术作品如果只有以逻辑故事动人的作品,而不存在单供人们进行情绪发泄的“类色情片”,可能也蛮没意思的。甚至推而广之的说,美国好莱坞、网飞每年拍摄的那么多“大片”,之所以很多逻辑稀烂、且故事流程高度程式化,却依然叫座。本质上也是给观众提供了这样一种“类色情”的发泄。

子曰“食色性也”,人需要这种单纯的情绪、本能和欲望的发泄。只要适度就好。

但问题也许恰恰就在这里,短视频时代的逆淘汰,可能导致我们参百年这样单纯刺激和发泄情绪的“类色情”作品太多了,而以逻辑和情节打动人、真正“给脑子看”的作品被挤压的几乎绝迹了。

不仅戏剧这个分类,当你去刷短视频、短评论,一个高喊爱国口号,脚踢在华日本人学校的视频,是这种“类色情”作品,一个跟风高喊“喝水只喝娃哈哈,农夫山泉有点臭”的自拍,是这种“类色情”作品,一个让你带入胜利者身份,鼓吹对被踩在脚下的受害者执行无限度惩罚的评论文章,也是这种“类色情”作品。

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他们不讲逻辑,也不追求以逻辑说服人、打动人的,它们吸引受众最大卖点,就是提供一种化身带入式的情绪发泄,让受众在这种入戏中宣泄一发自己的本能欲望。而如前所述,这恰恰就是色情作品的卖点。

而一个被这种类色情作品所包围、充斥的舆论场和文化市场其实是可悲而危险的,人们在这样的场域里会慢慢变得丧失逻辑思考能力,习惯于活在沉溺自己自身欲望的简单发泄里——正如一个人,不看任何小电影恐怕很难做到,但如果小电影是他精神生活的唯一,并沉溺于这种思维中,他离现实犯罪怕是也不那么遥远了。

而当很多人把复仇男主或“宗门嫡女手撕小三”的情节从爽剧带入现实,并主导自己进行现实的判断,崇拜相似的“杀伐决断”“你不仁休怪我不义”,我隐约嗅到了这种气味。

当然,或许,我这样说还是过于惹人厌了。就像昨天另一位朋友给我,小西,现实生活压力这么大,我们在吃瓜的时候极端一点、发泄一下怎么了?人就一定要理性、节制、良善、宽容的活着么?别人都不这么活,你就要求我这么活,那得多累、多烦啊?

我知道的,就像鲁迅先生获得,若在一间铁屋子里,昏睡而至于死亡有时反而是一种幸福,相比之下,清醒过来有时却是一种痛苦。人的一生,其实未必一定要活得理智、节制、宽容、良善,这些品德其实更接近我们为社会做的一种公益,如果大多数人都这样作,那么这个世界是更宜居且美好的。相反,如果“众人皆醉我独醒”,保持理智与良善,反而可能让你生活的很痛苦。与其如此,倒还不如与世同浊,你是男人,就乐看斗破鞋、浸猪笼,是女人,就为撕小三、批渣男叫好。穷的时候赞同斗地主“均贫富”,富了就立刻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觉得“穷人就该饿死”。

是的,在一场又一场情绪的浪潮中随波逐流,这也能过一辈子——有时,甚至可能是更轻松的一辈子。反正真到了你自己被这些骇浪严厉处置的那一天,也不过就是一死了之罢了。

只是,作为一个写出几行文字好歹还有人听、有人看的人。我总觉得我不能主张这样的生活,否则我也要成了一个“类色情”作品的生产者。我必须呼吁理性、呼吁逻辑、呼吁宽容。我只能这样说。

而说到“众人皆醉我独醒”——我承认,经常有人以这个词攻击我,其实我很好奇这个词汇是怎样在中文中从一个褒义词变成现在这样一个讽刺人自命清高、酸腐不堪词汇的——大约是太多的人无力也不想改变世界,于是转过来怨毒那些少数坚持清醒的人,力求举世同狂吧。

一点随感,聊以记下,这个话题,在我处到此为止,我做了我该做的、能说的。从今往后,写点别的吧。天天被这么两边夹攻,也确实说累了。

愿大家,无论清醒还是狂醉,都能安好。

本文3000字,随笔一篇,感谢读完,

另外今晚有场直播,我请到了好友十里梧桐,一起从不同侧面聊聊最近的几个新闻,她说不同意我对宗家恩怨的观点,估计我们会有一场辩论吧,想看思想碰撞的朋友别错过:

为文不易,喜欢请三连,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多谢。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网络爽剧 短视频 情绪发泄 逻辑思考 文化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