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16小时前
工蚁为何放弃繁殖养育同类 科学家揭开蚂蚁亿年演化之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通过基因组分析和演化生物学,揭示了蚂蚁工蚁放弃繁殖、照料蚁后与后代的社会行为背后的基因调控机制。研究发现,970个稳定存在的基因簇形成了精密网络,在工蚁和蚁后间差异化表达,特别是卵黄原蛋白基因的表达差异塑造了生殖分工。保幼激素、胰岛素和MAPK等通路受到自然选择,MAPK通路能抑制工蚁生殖器官发育,使其转向劳动技能。这种分工策略使得正蚁类得以爆发式发展,通过强化社会协作提升群体生存效率。工蚁的放弃繁殖是基因调控下的适应性演化,通过牺牲个体繁殖权,实现了整个蚁群的资源优化和生存优势,展现了自然选择塑造复杂社会结构的力量。

🐜 基因簇网络调控社会分工:研究发现,蚂蚁基因组中970个稳定存在的基因簇构成了精密调控网络,在工蚁和蚁后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化基因表达。例如,卵黄原蛋白基因在蚁后发育中高表达,而在工蚁中表达量低,这直接决定了工蚁生殖能力的退化和生殖分工的形成。

🧬 信号通路驱动品级分化:保幼激素、胰岛素和MAPK等信号通路在蚂蚁的演化过程中受到强烈自然选择。特别是MAPK通路,能够有效抑制工蚁生殖器官的发育,促使其将精力投入到觅食、筑巢等劳动活动中,从而形成了明确的品级分化。

📈 正蚁类的演化优势:从演化角度看,工蚁生殖退化和劳动分工的策略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占现存物种90%以上的正蚁类,其工蚁生殖器官退化更彻底,蚁后与工蚁体型差异显著,巢穴规模更大。基因分析显示,参与生殖力、脂质代谢和大脑发育的基因在正蚁类中受到正向选择,通过强化社会协作,极大地提升了群体生存效率。

💡 牺牲个体换取群体繁荣:工蚁放弃自身繁殖权并非被动,而是基因调控下的适应性演化。通过牺牲个体繁殖机会,工蚁为整个蚁群带来了资源优化配置和整体生存优势。大量工蚁的劳动付出,能更高效地获取食物和防御外敌,反而增加了同类基因传递的整体概率,是一种“旧基因新功能”的智慧演化策略。

在蚂蚁社会中,工蚁放弃自身繁殖权、全心照料蚁后和同类后代的行为,一直是生物学界的未解之谜。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通过基因组分析和演化生物学研究,揭示了这一奇特社会行为背后的基因调控机制。

研究发现,蚂蚁从独居昆虫演化出复杂社会性的关键,在于基因组中970个稳定存在的基因簇。这些基因簇形成精密调控网络,在工蚁和蚁后间呈现差异化表达。

例如,两个相邻的卵黄原蛋白基因在蚁后发育中高表达,而在工蚁体内表达量显著降低,这种基因表达差异直接塑造了生殖分工模式。

蚂蚁的系统发育关系及重要社会性状自然选择热点

调控网络中的信号通路扮演着核心角色。保幼激素、胰岛素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通路受到强烈自然选择,通过协同调控个体发育进程,决定蚂蚁的品级分化。其中MAPK通路能抑制工蚁生殖器官发育,使其丧失繁殖能力,转而发展出觅食、筑巢等劳动技能。

从演化视角看,正蚁类的爆发式发展印证了这种分工的优势。这类蚂蚁占现存物种的90%以上,其工蚁生殖器官退化更彻底,蚁后与工蚁体型差异显著,巢穴规模更大。

基因分析显示,正蚁类中参与生殖力、脂质代谢和大脑发育的基因受到正向选择,通过强化社会协作提升了群体生存效率。

这种“旧基因新功能”的演化策略极具智慧。工蚁放弃繁殖并非被动行为,而是基因调控下的适应性演化:通过牺牲个体繁殖权,换取整个蚁群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生存优势。群体中大量工蚁专注劳动,能更高效地获取食物、防御外敌,反而提升了同类基因传递的整体概率。

这一发现为理解社会性生物的协作机制提供了关键线索,展现了自然选择塑造复杂社会结构的神奇力量。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5.05.030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蚂蚁 社会性昆虫 基因调控 演化生物学 自然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