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21小时前
四项世界之最 年减碳65万吨 全球最大单体绿氨装置来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吉林大安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在绿色氢能和合成氨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该项目利用丰富的风光资源,生产绿氢和绿氨,预计年减碳排放约65万吨,相当于近50万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碳排放量。项目采用了多项世界领先的创新技术,包括全球最大规模的直流微电网制氢和固态储氢,并应用了“电-氢-化”全流程柔性控制系统,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波动性与合成氨生产稳定性的匹配难题,为新能源的就地转化和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项目贯通了从新能源消纳到绿色合成氨生产的全产业链,生产的绿氨将在化工、交通及电力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项目概况与意义: 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已在吉林大安正式投产,该项目是国家清洁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大工程之一。项目年制绿氢3.2万吨,绿氨18万吨,预计每年可减碳排放约65万吨,相当于抵消近5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生活用电的碳排放量,显示了其在推动能源转型和减排方面的重要作用。

⚡ 新能源与核心技术亮点: 项目新能源部分装机达800兆瓦,包括700兆瓦风电和100兆瓦光伏。其创新技术体现在全球最大规模的直流微电网制氢和全球最大规模的固态储氢,这些世界之最的技术应用展示了其在绿色制氢领域的领先地位。

⚙️ 柔性控制与产业模式创新: 项目应用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氢-化”全流程柔性控制系统,成功解决了风光发电的间歇性与合成氨生产的稳定性之间的匹配问题。这一创新为新能源的就地转化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的工业化新模式,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

🔗 全产业链贯通与应用前景: 该项目贯通了从新能源消纳到绿色合成氨生产的全产业链。它首先利用吉林西部丰富的风光资源产生“绿电”,再通过电解水制取“绿氢”,最后将绿氢与氮气合成“绿氨”。生产出的“绿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服务于化工、交通及电力等多个重要行业。

快科技7月26日消息,据央视报道,近日,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吉林大安正式投产。

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制绿氢3.2万吨、绿氨18万吨,每年可减碳排放约65万吨,相当于抵消近5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生活用电的碳排放量。

项目新能源部分装机达800兆瓦,其中风电700兆瓦、光伏100兆瓦;

后续制氢制氨部分,具有全球最大规模直流微电网制氢、全球最大规模固态储氢等四项世界之最的创新技术。

其创新应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氢-化”全流程柔性控制系统,解决了风光发电不稳定性与合成氨生产稳定性的匹配难题,为新能源就地转化探索出可复制的工业化新模式。

据了解,作为国家清洁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大工程,单体绿氨装置项目首先利用吉林西部丰富的风光资源发出“绿电”,再通过电解水制氢装置制取“绿氢”,再将其与空气中的氮气结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为“绿氨”,贯通了从新能源消纳,到绿色合成氨消纳的全产业链。

制出的“绿氨”可广泛应用于化工、交通及电力等领域。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绿氢 绿氨 新能源 合成氨 吉林大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