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哥奇谭 前天 09:17
求医不如求AI?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作者分享了利用ChatGPT辅助家人两次就医的真实经历,强调AI在面对疑难杂症、初期病因不明时,能够提供比传统搜索引擎更专业、更系统的初步诊断方向。作者指出,许多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科室选择依赖于患者的判断,而AI工具能凭借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症状和检查结果,列出可能性并提供依据,有效弥补了医生专业领域局限性带来的“跨科室”诊疗难题。尽管AI不能替代医生最终诊断,但其提供的参考意见能大幅提高就医效率和准确性,为患者在迷茫时指明方向。

💡 AI工具如ChatGPT在处理初期病因不明的复杂疾病时,展现出强大的辅助诊断能力。作者的两次亲身经历表明,AI能基于症状和检查结果,列出多种可能性并分析原因,其最可能的判断与医生最终诊断高度一致,为患者提供了重要的就医方向。

🔬 人类医生虽专业精深,但在疾病初期难以界定科室时可能存在局限。AI的优势在于其信息处理的广度和系统性,能整合大量医学知识,对跨学科的潜在病症进行初步筛查和分析,弥补了医生因专业领域划分而可能产生的“盲区”。

🏥 疾病的早期准确判断和科室选择往往是患者自主决定的,这其中存在不确定性。AI工具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参考信息来源,帮助他们在就医初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避免因科室选择不当而延误治疗。

📈 相较于互联网搜索或社交媒体上的信息,AI工具能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的建议。在信息爆炸的时代,AI能过滤低质量信息,为用户提供基于大量数据的分析,成为比传统搜索渠道更有效的健康信息获取方式。

⚠️ AI提供的诊断建议仅为参考,最终确诊和治疗仍需依赖专业医生。作者强调,AI是辅助工具,关键在于用户能否提供全面信息,并理性看待AI的输出,将其作为与医生沟通的有力补充,而不是替代专业医疗意见。

原创 辉哥奇谭 2025-07-24 07:06 上海

AI 不替代医生,但能在你最迷茫时指出方向

「配图摄影 by 张辉」说一件真实的事情。最近半年里,我家人分别有两次生病的经历。每次去医院时,我们都会挂相关科室,甚至找的是主任医师之类的有经验的医生,但一开始都无法确认具体的病因。没办法,后来我都是依靠 ChatGPT,把症状和检查结果发给它。ChatGPT 每次都会给出三到四个可能的原因,并且会详细说明它最怀疑是哪种疾病,以及原因是什么,还会解释为什么可以排除其他疾病,分析得非常清楚。

我们按照它给出的建议去挂专门的科室,经过医生检查之后,给出的病因竟然和 ChatGPT 提出的最可能的判断一样。而且,这样的事情,居然在半年内发生了两次!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我们认识的一个小朋友得过一次川崎病。当时他得的是非典型的川崎病,不太符合典型川崎病的五个诊断指标,只符合其中两三项,特别明显的是「不明原因发烧 5 天」,但其他症状不明显,所以一直没有被确诊。直到发烧的第十天,经过医生反复会诊,才真正确认病情并用了对的药,及时进行了治疗。其实这件事是有风险的,因为如果错过了前十天的黄金治疗期,后面可能会有后遗症。因为错过窗口期,这个病虽然可能「自愈」,但也有一定几率会损伤心血管,在这个孩子成年之后留下心脏病的隐患。后来才知道,这样的情况符合「非典型川崎病」的特征,但并非所有医生都有相关经验。

如果当时有 ChatGPT 这样的工具,如果家长可以把所有症状、检查结果、诊断结论都发给 ChatGPT,我相信它大概率会把「非典型川崎病」列入待考虑项。

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为什么人类医生无法确认的疾病,在 AI 工具这里却可以得到线索?

我认为这是人类医学的一些局限。如果你能确认疾病属于某个科室,去相应的科室检查,一般都能得到比较好的诊疗。但如果一开始无法判断疾病属于哪个科室,这时候如果遇到的医生并不是对症的专家,就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因为医生的专业深度很高,每位医生在自己专长的领域钻研很深,但对其他领域的了解就没有那么多。而最关键的第一步——「判断可能的病症及其对应的科室」——在现实中,竟然是由病人自行决定的。换句话说,「到了医院挂哪个科」,往往取决于病人自己的判断。虽然医院也设有导诊台,但通常是由护士值班,并没有系统的全科诊疗经验。一般只能提供一个大致方向,与病人自己的判断差别不大。

所以,过去人们在面对复杂疾病时,往往需要通过多学科会诊,由多位专家共同讨论,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然而,会诊的成本非常高,这也导致了一些疑难病症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

但现在有了 ChatGPT 这样的工具,只要检查的信息足够全面,它就能够系统分析各种情况并给出初步判断,列出每种病症的可能性、判断依据以及排除因素。虽然 ChatGPT 无法替代专科医生做出最终诊断,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只要你能提供完整信息,它给出的建议往往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按照它的建议挂相应的科室,通常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发:过去我们在生病时,第一反应可能是去搜索引擎,或者上社交网络(如小红书)查找相关线索。但这两个渠道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往往被广告或个体经验占据,也很难针对具体病情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而到了 AI 时代,我们其实有了更好的工具。当然,前提是你能找到一个比较靠谱的 AI 工具,向它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并且始终将其结论视作「参考意见」,最终确诊仍应依赖人类医生。

以上,就是我把 AI 用于生活的一个具体案例,不知道对大家是否有启发。

相关文章:破解 AI 幻觉:三招把它变成最强助理
上一篇:简单出奇迹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如何更有效地使用AI工具?」

这篇语音里,我会进一步仔细来讲讲如何更有效地使用AI工具,作为今天这篇文章的补充。

如何才能更深入的使用AI工具,而不只是浅尝辄止?
如何才能让AI工具真正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
如何才能给自己找一个24小时在线,可以与自己随时进行「深入心灵」对话的教练?
如何才能找一个真正懂自己,理解自己,能以自己的口吻输出整篇文字内容?
如何才能洞悉AI时代的工作范式?

根据过去一段时间对AI工具的深度使用经验,我总结了11条建议和我具体的案例作为参考。

希望能让我受益的内容,也能让诸位受益!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辉哥的知识星球

跟辉哥以及16000+辉友一起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请续费会员也点击「阅读原文」完成续费)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 医疗 ChatGPT 辅助诊断 就医指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