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可能没有 AI 产品经理这个岗位
最近经常有学弟学妹来问我类似的问题:
"现在AI这么火,我是不是应该专门找那些岗位名字里带'AI'的产品岗?传统产品岗会不会很快就没前途了?"
老实说,我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毕竟大势所趋,当然要顺应潮流。
不过前段时间,我跟几个在电商、企业服务等不同领域带团队的朋友聊了聊,听了他们的招人想法后,我更新了下我的观点:
以后可能不存在"AI产品经理"和"普通产品经理"的区别,因为所有产品经理,都得是AI产品经理。
这话怎么理解?
AI已经不再是某个"锦上添花"的功能点,它更像是基础设施,正在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每个环节。无论你做电商、内容还是教育,AI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整个系统的运作方式。
也正因为这样,产品经理这个角色的核心在发生变化。
过去做产品,更多是"协调枢纽"的角色:收集需求、画原型、写文档、组织评审、分配任务、跟进度。流程相对固定,分工也很明确。
但现在不一样了——很多时候连"需求"本身都很模糊,所需要的资源也不是靠组织分配,而是要你自己想办法"创造"出来。
所以现在很多公司看人,已经不太关心你的实习title有多高大上、项目经历写得多精彩,而是在看一个核心能力:
你是不是那种能够"独立构建最小闭环"的人?
这听起来有点抽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敏锐的嗅觉
能在那些看似琐碎、边缘化、没人注意的地方,嗅出问题的存在。不是等着别人给你安排任务,而是你自己能发现:这里有优化空间。
比如你发现大家写论文时整理引用格式特别麻烦,要反复复制粘贴好多次。这时候,别急着写需求文档等着开会讨论,而是马上意识到,这种重复性工作完全可以用AI来解决。
你把这个"小事"赋予了意义,让它变成了一个值得解决的问题。
第二,动手验证的能力
发现问题后,你不是把它扔给别人,而是自己动手去验证这个问题是否真的值得解决。
你可能不会编程,那就用Cursor、N8N、Trae这些工具,先搭个简陋但能用的原型出来。
或者直接用 Gemini 写个 Prompt,让它一键生成格式化的参考文献,完全替代手动操作。
这个"粗糙但管用"的小工具,就是你能力的最好证明,它表明你不是只会纸上谈兵,而是真的能把"模糊的想法"变成"实用的东西"。
所以,如果你现在还在纠结:
"我简历上要不要突出我懂AI?"
"我是不是只能投AI相关的产品岗?"
坦率地说,你可能想偏了。
真正的差距不在于"懂不懂AI",而在于你有没有独立构建最小闭环的能力。
AI只是你手头的一个工具,关键是你能不能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别再一味地刷实习经历了。
不如试着做几个完全由你主导的"闭环项目"。
规模不用大,哪怕是自动整理课堂笔记,哪怕是给家人做个菜谱推荐小程序,只要是你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全程参与的,都是最好的"能力证明"。
因为将来面试官想了解的,就是这些:
"你有没有因为某个痛点,自己做了工具来解决?"
"你是怎么做出来的?过程中踩了什么坑?"
"为了完成这个项目,你自学了哪些新技能?"
你的回答,不再是那些包装精美的项目经历,而是一个个粗糙但完整的小作品。
它们就像你的"产品作品集",证明你不是需要被安排工作的"执行者",而是一个会主动发现、自主学习、独立验证的"解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