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时前
如何交易反内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当前“反内卷”政策的背景、成因及影响。文章指出,过度供给和竞争在中国多个行业频繁出现,这与绩效考核、财政体制和金融导向等因素密切相关,但也促使中国制造品质提升。本轮产能过剩的特点包括持续时间长、产能扩张大、外部挑战增多及企业属性改变。文章区分了“内卷”与产能过剩,并探讨了风电、锂电池、汽车、基建、地产链及光伏等行业的具体情况。长期来看,“反内卷”指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高质量产能出海;短期则侧重市场化控价稳价。文章还提出了衡量“内卷”程度和扭转潜力的指标,并据此筛选出建筑建材、基础化工、钢铁、交通运输等行业。

📈 **“内卷”的深层原因与中国制造的演变**:中国在家电、钢铁、煤炭等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除了企业家扩张思路外,更多源于地方政府的GDP考核、依赖增值税的财政体制以及银行的信贷导向。尽管竞争激烈,但也快速推动了产品品质提升,打造了高性价比的中国制造品牌。

📊 **本轮产能过剩的新特点与挑战**:与以往相比,本轮产能过剩呈现持续时间长(PPI连续33个月负增长)、产能扩张规模大(制造业资本开支周期见顶)、外部挑战增多(供应链多元化)以及企业属性改变(先进制造业和民营企业占比提高)等新特征。

⚖️ **“内卷”与产能过剩的辨析及行业动态**:并非所有“内卷”都直接等同于产能过剩。如风电、锂电池行业利润改善,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可通过行业自律缓解,基建、地产链的控价控产仍待需求明朗,而光伏行业则在政策支持下展现协调意愿。

🚀 **长期政策方向与短期应对策略**:长远来看,“反内卷”旨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企业行为,并鼓励高质量产能出海,这被视为企业自发“反内卷”提升盈利能力的方式。短期内,政策更倾向于市场化手段,如政府约谈、行业自律、提高标准和重组,而非行政性供给调控。

💡 **行业筛选标准与重点关注领域**:文章提出通过盈利能力、资本扩张、库存积压、运营效率等指标衡量“内卷”程度,并通过政策执行效率、行业协调难度、地方政府阻力等衡量扭转潜力。基于此,建筑建材、基础化工、钢铁、交通运输等行业被认为“内卷”程度高且扭转潜力大,值得关注。

长期高质供给,短期寻找弹性

“反内卷”政策强度不断升级,有望成为持续投资主线。长期看,反内卷需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绩效考核机制,让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产能出海。短期看,当前落地政策尚未全面出台,整体仍处于交易预期阶段,持仓相对出清的低位周期制造品种有望成为交易主线。我们通过构建“内卷”程度、扭转潜力的量化指标,对周期制造类中信二级行业进行打分排序,当前“内卷”程度高+扭转潜力大的行业更值得关注。

过度供给和竞争在中国为何频繁出现?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曾在家电、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等多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除企业家“动物精神”和“先份额、后利润”的扩张思路外,更多还是绩效考核(地方政府“GDP竞标赛”)、财政体制(作为地方政府重要税源的增值税更看重生产流转)、金融导向(银行信贷投放密集且集中)等因素导致。但激烈的竞争也快速提升了产品品质,打造了优质性价比的中国制造品牌。

本轮产能过剩有何不同?

1)持续时间长:2022年10月以来,PPI已经连续33个月负增长,这一水平仅次于2012-2016年的54个月。

2)产能扩张大:全A广义制造业板块资本开支周期也在2020-2023年阶段见顶,其中广义制造业固定资产周转率、资本开支占营收比重先后在2022Q3、2023Q4录得2.6、8.8%的阶段性峰值。

3)外部挑战增:贸易摩擦加剧,以及在此背景下跨国公司推动的供应链多元化,都将对产能输出提出进一步考验。

4)企业属性改:本轮除部分地产链相关行业外,不少先进制造业也面临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而以光伏为代表的行业民营企业分布较多。

“内卷”并不直接等于产能过剩:

1)部分行业如风电、锂电池等,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产能利用率和行业利润改善。

2)部分行业如汽车,实际产能利用率并不低,更多是企业主动“价格战”导致,因此有关抵制倡议和账期偿付承诺将明显改善这一情况。

3)部分行业如基建、地产链,已经进行了部分控价控产,但由于下游需求尚不明朗,暂时无法有效实现价格平稳。

4)部分行业如光伏,虽仍处于亏损状态,但行业已彰显一定协同意愿,后续有望获更多政策支持。

长期视角:政策改革方向明确,出海也是“反内卷”。

长期的政策改革方向是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更多有效举措有望在“十五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此外,出海本身也是企业自发“反内卷”并提高盈利能力的一种形式,我们在此前报告中提到,从过去三年经验看,境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超20%的公司ROE和毛利率表现明显更优。

短期视角:政策更多是市场化控价稳价,而非供给侧行政调控重现。

由于本轮产能过剩行业民企占比更高,更多政策可能倾向于政府部委约谈、行业自律控产、提高采购标准倒逼落后产能出清、提高环保标准抬高成本曲线、央国企投控企业合并重组等。目前看,无论是光伏玻璃酝酿减产、汽车加强成本调查与价格监测、外卖平台行政约谈,都是前述思路的体现。

当前仍处于预期交易阶段,持仓相对出清的低位周期制造品种更受青睐。

当前落地政策尚未全面出台,该阶段商品和股市交易特征具有相似性,持仓出清的行业(光伏、钢铁和水泥等)更易获资金青睐。当政策正式出台后,投资者对政策效果判断可能出现分歧,行业内部分化将进一步加剧。此外,新能源板块(锂电、光伏等)部分细分环节估值处在合理区间,可积极关注锂电设备、锂电池、光伏逆变器等投资机会。

相比政策本身,“反内卷”长期叙事激活市场增量流动性可能更为重要。

2014年的“一带一路”也是一个超长期叙事逻辑,而真正给工业品价格带来弹性的棚改货币化安置、“三去一降一补”等政策,到2015年才提出,但这并不妨碍2014-2015年股市在流动性驱动下走牛。我们认为,大量低位制造类公司开始上涨,或成为A股整体走牛的基石,当前很多板块机构持仓出清较为彻底,“反内卷”适时提供了激发预期的强劲催化。

行业层面筛选定位:“内卷”程度有多深,扭转潜力有多大?

1)“内卷”程度:以盈利能力承压程度(毛利率/ROIC/亏损企业占比历史分位)、资本扩张非理性程度(CAPEX/DA历史分位)、库存积压程度(存货同比历史分位)、运营效率下滑程度(总资产周转率历史分位)衡量。

2)扭转潜力:以政策执行效率(国企营收占行业比重)、行业协调难度(行业集中度)、地方政府阻力(行业税收贡献度)衡量。

3)截至2025Q1,“内卷”程度高+扭转潜力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建筑建材(建筑装修、专用材料、结构材料)、基础化工(化学纤维、橡胶制品)、钢铁(普钢、特材)、交通运输(物流)

风险因素:

中美科技、贸易、金融领域摩擦加剧;“反内卷”政策力度、实施效果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落后产能出清进度低于预期;产业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出口进展不及预期;上游供给增长速度超预期;企业海外资产的经营风险;企业新增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7月24日发布的《A股市场热点酷评—反内卷50:长期高质供给,短期寻找弹性》报告,分析师:刘春彤 裘翔 S1010520080003 S1010518080002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反内卷 产能过剩 中国制造 政策分析 投资主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