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前天 20:58
你说懂车帝不行,那你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懂车帝联合央视对30余款热门车型进行智能驾驶拟真场景测试,结果引发行业热议。部分车厂及媒体质疑测试不严谨、不专业。作者认为,在真实路况下进行的公开测试,是目前消费者了解智能驾驶安全性的最佳途径。文章强调,智能驾驶产业发展应将消费者生命安全置于首位,呼吁建立更公开、公正、专业的测试机制,并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明确责任划分,推动产业健康发展,而非仅依靠社交媒体宣传或企业自律。

🚗 真实路况测试是检验智能驾驶安全性的关键。作者认为,懂车帝此次对30余款热门车型进行的拟真场景测试,是目前为止国内最接近真实路况的公开测试,能够更有效地揭示智能驾驶(尤其是NOA功能)的实际表现和潜在风险,这比封闭场景下的碰撞测试更能反映真实世界的挑战。

🔬 行业应以更开放、专业的态度面对测试质疑。面对懂车帝的测试结果,部分车厂选择沉默或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不满,部分汽车媒体也质疑测试的专业性。作者反驳称,如果车厂认为测试不专业,应拿出实际行动,自行组织更专业、公正的测试,例如联合友商、汽协或保险机构,进行公证和全球直播,用实力证明自己,而非仅仅通过口头辩驳或“阴阳怪气”来回避问题。

⚖️ 消费者安全是智能驾驶发展的根本,需要更严格的法律法规。文章指出,智能驾驶的本质是关乎生命安全,其发展不应仅是产业政策或技术进步问题。参考美国“TREAD法案”,应强制公开关键数据,让消费者做出明智选择。同时,需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划分机制,避免车厂推卸责任,保障消费者权益,促使企业真正将精力投入到提升安全性上。

💡 推动中国智能驾驶产业“遥遥领先”,需建立更严苛的法律标准。作者质疑,既然中国制造业能力强大,为何在汽车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上不应比欧美更先进?一家真正领先的企业,应该主动拥抱并支持更严格的法律挑战,以此淘汰落后企业,实现真正的“遥遥领先”。否则,缺乏法律约束的竞争只会导致“内卷”,无法真正保障消费者安全。

🚦 智能驾驶的商用化核心在于责任划分与数据透明。文章强调,L3及以上自动驾驶能否商用,关键在于是否有合理的责任划分机制。若系统频繁出错却能轻易免责,或后台数据被厂商垄断,消费者将永远处于不利地位。真正的进步在于企业能透明披露数据,并为消费者生命安全负责,而非仅通过系统使用量来证明“遥遥领先”。

懂车帝和央视联合推出了30多个热门车型的“智能驾驶”拟真场景测试,测试结果可以说“精彩纷呈,惨不忍睹”。

一些车厂不服气,明面上在社交账号“不予置评”,放出的留言很多都是咒骂懂车帝测试的;还有一些汽车行业媒体站出来挑毛病,认为懂车帝测试不严谨、不专业。

作者也不专业,就是一个普通的汽车消费者,看到懂车帝的这次测试,感觉暂时没有比它更专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除了懂车帝的这次测试,中国此前还看不到一次公开的,针对如此多车型的,在尽可能真实路况下进行的“智能驾驶”测试。

汽车消费者此前能够看到的汽车安全测试,都是封闭场景下的碰撞测试,但很显然的是,以“自动驾驶”为目标的“智能驾驶汽车”,真实风险不是封闭场景下的碰撞测试能体现出来的。NOA安全性测试,就应该像懂车帝这次测试一样,放到尽可能真实的路况下去进行,而不是靠企业高管频繁利用社交媒体展示违法的“无人驾驶”。

如果有任何车厂觉得懂车帝不专业,那你就掏钱搞一次专业的,你不可能比一家汽车新媒体还穷,还组织不起来,对不对?如果你觉得自己组织测试可能被认为“不公正”,那你可以联合友商一起,或者通过汽协组织,或者共同邀请保险机构进行你认为“最公开、最公正、最专业”的实际路况测试,可以全程进行公证,可以全球同步直播,可以用自己的实力震撼全球,对不对?

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什么都做不到,还不让别人做,别人做了就阴阳别人,请问,这样就能证明自己“遥遥领先”了吗?

如今汽车产业的这些玩家,真正有多少心思是放在消费者身上的呢?每天关心的是自己比竞品在哪个功能细节上更强,口碑更好,评分更高。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凭什么要交给车厂和系统厂商呢?懂车帝的测试,在作者看来,唯一的结论就是,人类离“自动驾驶”还很遥远,无论什么车型,只要出现一次风险事故,命可能就没了。

与其天天关注智驾,天天替车厂、系统厂商吹NB,不如有时间认真复习一下交通规则,有空多看看实际的交通事故是如何发生的。

“智驾”产业重要吗?当然重要。产业政策该不该有?当然该有。这个产业关系“百万漕工”,关系“科技进步”。然而,这个产业要想真正长久地进步,真正遥遥领先,就必须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更多的公开、公正、专业的真实路况测试。

不能让社交媒体的充值测评代替公开、公正、专业的测试,不能不断纵容车厂和系统厂商不停地支出巨额公关费而不将其花在安全性提升方面。

公开、透明,无差别地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数据,这恐怕不是靠行业自律能够完成的。2000年11月,美国通过了“TREAD法案”,在强化汽车制造商责任的同时,要求车厂定期向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提交包括“死亡/伤害报告”、“保修索赔”、“客户投诉”等能够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数据,并将其公开披露于NHTSA网站上。公开披露这些数据的好处,就是让消费者能够有足够权威的数据和信息去决定选择哪个品牌、哪个车型的汽车,而不是靠被车厂和系统厂商天天充值的汽车媒体去洗脑、自我站队。

以中国今天的制造业能力,即便欧美最严苛法律规制的产品,都可以完全Made In China,那为何我们不能制定比欧美更先进、更具有安全性的法律,让我们的企业去真正地实现“遥遥领先”呢?既然我们的技术已经遥遥领先,为什么我们的法定安全责任就一定要弱于其他国家呢?一家真正遥遥领先的企业,难道不应该通过公开鼓吹和支持更加严格的立法来打压和排除那些落后的企业吗?

无论是叫L3、L4、L5,还是叫智能驾驶、自动驾驶,都不只是一个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问题,因为汽车产业跟手机产业、半导体产业最本质的不同在于,汽车是真会直接导致消费者伤亡的。作为一个自诞生以来就不断强化监管的行业,汽车工业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就是因为它需要不断在产业发展和生命安全之间寻求平衡,而这个平衡最后的落脚点就是立法。

L3是否能够真正商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有无合理的责任划分机制。如果汽车自行驾驶期间问题频发,那不但生命财产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交通管理部门的压力也将十分巨大,相当于让全民为少数车厂、系统厂商买单;如果驾驶系统一遇到问题就可以通过让驾驶员接管来获得免责,且后台数据完全由车厂、系统厂商掌握,那消费者将永远处于不利地位,这又将纵容车厂和系统厂商不思进取。

如果海外车厂的竞品一直在更加严格的全球汽车法律规制环境下接受挑战,而中国的车厂、系统厂商一直不接受严格的法律挑战、责任挑战,那么未来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格局将会是怎样呢?怎么可能不继续内卷呢?

说到底,汽车产业要真正发展得好,就必须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这不是靠列举每天有多少人用了你的系统就能证明的。

U Can U Up, No Can No BB!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智能驾驶 汽车安全 懂车帝 行业测试 消费者权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