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听说空心菜是‘抽筋菜’,人吃多了容易抽筋。”
网上流行着这样的言论:因为空心菜草酸含量高,吃多了会导致体内的钙流失,造成抽筋。此外还有说法是,空心菜长得像吸管,所以吸附重金属能力强,常吃会因为摄入过量毒素而抽筋。
流言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断章取义”谣言。
草酸确实会与人体里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草酸钙沉淀,影响钙的吸收。如果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少,可能会导致肌肉痉挛,也就是俗话说的“抽筋”,但这主要出现在严重缺钙的患者身上。健康人食用空心菜摄入的草酸通常并不会造成这种影响,烹饪前还可以通过焯水的方式去除大部分草酸。
正规渠道购买的空心菜通常都要进行重金属含量抽检,不需担心安全问题。
在夏季,青翠爽口的空心菜是各地特别是南方最常吃的蔬菜。它口感脆嫩,烹饪简便,堪称物美价廉,很多人都爱吃。但“抽筋菜”的外号,又让人们在吃空心菜时心存疑虑。吃空心菜真的会导致抽筋吗?
怕草酸就不吃空心菜?亏大了!
空心菜学名蕹菜,是旋花科番薯属植物。粤港澳地区叫它“通菜”,川渝地区则叫它“藤藤菜”。早在 1700 多年前的西晋时期,嵇含所著《南方草木状》里就出现了关于蕹菜的记载,赞为“南方之奇蔬”。
空心菜在水、陆均可种植生长,它学名里的“蕹”,源自能代指“四方有水曰雍””的“雍”,体现了它适合水培的特点。古代,岭南地区将空心菜苗种在特制的带小孔的筏子上,让它浮在水面抽枝生叶。水培空心菜口感更嫩,但为了保证产量,市面出售的空心菜以陆地栽培为主。
空心菜种植方便、生命力强、生长迅速,可以连续采收,特别在长江以南的省份栽培广泛,甚至被誉为“广东省菜”。
粤菜中的蔬菜烹饪常用白灼做法,讲究原汁原味,但空心菜却是个例外,主要和蒜蓉、腐乳、虾酱等较为重口的调料搭配,大火快炒。
一方面由于空心菜加热过久后,里面的酚类化合物会被氧化,造成颜色变深,不够美观;另一方面,蒜味、腐乳味也能掩盖空心菜自身特有的涩味,这种味道来自于它所含的草酸。
空心菜的营养价值蛮高,富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钙、磷等矿物质,膳食纤维含量也很高,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但并不会轻易造成肌肉抽动。
人们常说的“抽筋”,其实是肌肉无法自主控制收缩导致的痉挛现象。造成抽筋有多种原因,如运动过度、电解质不平衡等。如果摄入过多草酸,会与钙结合生成草酸钙沉淀,影响钙的吸收,导致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低,提升肌肉兴奋度,增加痉挛的几率。但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本身就缺钙的人群,正常吃空心菜摄入的草酸量也不足以让血液里的钙出现锐减的情况。
所以,如果因为怕“抽筋”就不吃空心菜,反而是得不偿失的。而且,在烹饪前将它焯水处理,可以去掉 95%以上的草酸,就更不用担心了。
空心菜真能富集毒素吗?
四川话里,空心菜有个外号叫“无缝钢管”,用来形容它的茎空心的特点。网上有观点认为,这种形态会让空心菜比别的蔬菜更容易富集重金属,甚至叫它“万毒之王”。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关于这一问题,学界已经开展了多种研究。结论显示,空心菜对不同元素的吸收和富集能力不一样,它对镉和铬的积累能力确实较强,对铅的积累能力较弱。同一棵空心菜不同位置富集的元素含量也有区别,茎和根部的元素浓度更高,叶部浓度较低。不同种类的空心菜、不同的种植方式,都会影响它吸收积累元素的能力,在种植环境遭到砷污染的前提下,水中种植的空心菜会比旱地栽培的富集更多的砷。
但正规渠道(如连锁商超、规范的菜市场等)购买的空心菜通常都要进行重金属含量的抽检,不需担心安全问题。
总的来说,健康人群吃空心菜并不会导致抽筋。食用种植在土壤、水质不符合生产标准的空心菜,的确对人体会造成潜在健康风险,但并不是只有空心菜才会出现这种问题,只要是在污染环境下生长的蔬菜,都会带来风险,并且由于其他蔬菜生长周期比空心菜长、扎根比空心菜深,富集的量可能还更高。在安全场地种植、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空心菜都已经过检测,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照“谣”镜
这类谣言通常牵强附会,片面归因,将空心菜含草酸特性夸大为直接导致抽筋,利用饮食焦虑,制造恐慌。
面对这类谣言,需要区分“影响”和“致病”之间的区别,勿信片面传言,需要明白均衡膳食就是健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