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张碧晨靠着《年轮》迅速走红,成了OST女王;十年后这首歌却因为版权问题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以前深情演唱的那个旋律,现在反倒变成了粉丝们相互较量、彼此争执的导火线,从“原唱”的标识被拿掉,到汪苏泷把授权收回去等一系列的事情,引发了大家对于音乐版权和创作归属的广泛讨论。
2015年6月15日,张碧晨演唱的《年轮》作为电视剧《花千骨》的插曲上线,因其演唱情感充沛,这首歌迅速登上各大音乐榜单,成为那年夏天的热门单曲,半个月后,汪苏泷推出自己演唱的版本,还在歌词页面低调标注“词曲:汪苏泷”,这看似普通的版本发布,却为后续争议埋下了隐患。
2025年7月22日,网红“旺仔小乔”在直播中声称“张碧晨才是唯一原唱”,此言一出,立刻引发了汪苏泷粉丝的不满。
第二天QQ音乐把张碧晨版本的“原唱”标识去掉了,网易云音乐却还坚持标注“双原唱”。
而张碧晨工作室很快发布声明,强调自己是“无可争议的唯一原唱”。
但过了五分钟,汪苏泷那边也回应说:“已经收回对张碧晨翻唱版本的授权,”这一下又让事情热起来了。
在这场纷争中,版权归属成为了讨论的焦点,从法律角度说,《著作权法》规定词曲创作者有作品的版权,而汪苏泷作为《年轮》的词曲创作者,依法拥有该作品的版权。
虽然《年轮》让张碧晨唱火了,但她没有版权。换个说法,汪苏泷有权力去决定这个作品的授权以及使用情况。
可是张碧晨的版本因为情感表达和跟剧集的契合度,成了很多粉丝心中的原版,这就导致“演唱的版本”和“创作的版本”在大众认识里混在一起了。
在这次争议中平台必然是关键角色,QQ音乐迅速撤下“原唱”标识可见其对版权问题较为敏锐,而网易云音乐选择坚守“双原唱”标注尊重了艺术展现的多样性,这也使我们看到,平台在解决此类争议时,往往缺乏统一规范与透明体制,致使不同平台处理方式不同,引发用户不满。
这件事让我们重新思考版权维护的事情,与此同时也要提醒我们自己,在尊重创作者版权的时候,要让演绎者能够自由进行艺术创作;平台得更精准地标注版权信息,别造成误导还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年轮》从一首简单的歌曲变成版权纠纷的焦点,这反映出数字化时代音乐产业面临的一些挑战,得尊重创作者的版权,也要承认演绎者的艺术付出,更关键的是,每个人在享受艺术带来的美妙时,要想想怎么平衡版权和创作的归属问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总是急于追逐热点,但有时我们是否能更冷静、更理性一些呢?毕竟音乐的力量是无限的,但我们每个人也该学会如何与这个时代和谐共处。
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