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7月25日 18:08
海底油气勘探神器!我国自研海底电磁技术首次应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可控源海底电磁探测装备技术在深水区域成功应用,标志着在海洋油气勘探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项技术通过捕捉地下介质的电阻率信息,能高灵敏度检测油气饱和度,克服了传统地震勘探对含油气饱和度不敏感的难题。科研团队在激发技术、海底作业稳定性和接收站投放精度方面取得了三项关键进展,大幅提升了探测深度和识别精度,未来将有力推动深水油气勘探成功率,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 海底电磁探测技术在深水油气勘探中展现出关键优势,通过检测地下介质的电阻率信息,能够高灵敏度地识别油气饱和度,有效弥补了传统地震勘探在此方面的不足,为勘探决策提供更可靠依据。

🚀 我国在海底电磁探测技术上实现了三项里程碑式突破:首创1900安培超大电流激发技术,将探测收发距扩展至15千米,探测深度首次触及3000米;攻克了1500米水深崎岖海底作业难题,通过实时动态定位控制技术确保激发源稳定拖曳;在复杂洋流环境下实现接收站高精度投放,平均误差控制在水深的5%以内,均创行业新标准。

🌊 这些技术突破显著提升了深水油气藏的识别精度和勘探成功率,例如配合多频率组合D型波激发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识别不同深度油气藏。这些成果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快科技7月25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可控源海底电磁探测装备技术在荔湾、流花、陵水等深水区域成功完成产业化示范应用,标志着我国在海洋油气勘探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在深水油气勘探中,高成本、高风险和油气藏预测难题长期制约行业发展。当前主流的地震勘探技术虽具有纵向分辨率优势,但对含油气饱和度不敏感,存在多解性强的问题。

相比之下,海底电磁探测技术通过捕捉地下介质的电阻率信息,能够实现对油气饱和度的高灵敏度检测,为勘探决策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中海油研究总院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科研团队,依托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平台,在技术攻关中取得三项里程碑式突破:一是首创1900安培超大电流激发技术,将有效探测收发距从常规的8-10千米大幅扩展至15千米,探测深度首次触及3000米深部油气藏,配合多频率组合D型波激发技术显著提升了不同深度油气藏的识别精度。

二是攻克了1500米水深崎岖海底作业难题,通过实时动态定位控制技术实现激发源在海底30~40米范围内的稳定拖曳。

三是在复杂洋流环境下实现接收站高精度投放,将平均误差控制在水深的5%以内,创下行业新标准。

未来,海底电磁探测技术有望进一步融入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进程,提升深水复杂油气藏勘探成功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创新动能。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海底电磁探测 海洋油气勘探 技术突破 能源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