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7月25日 17:31
当3000亿资金涌向18A新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维立志博在港股18A板块上演现象级IPO,融资申购金额高达3300亿港元,散户认购倍数超3000倍,暗盘交易股价大涨超90%。这一盛况标志着创新药行业正迎来新周期的关键节点,资本的重新活跃加速了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正向循环。尽管过去几年行业经历低迷,但政策支持和产业端自我证明(如大型BD交易和临床数据突破)共同推动了市场的复苏。维立志博凭借其差异化技术平台(LeadsBody、X-Body、Linker-payload)和具有临床潜力的管线(如4-1BB/PD-L1双抗LBL-024)吸引了市场关注。该IPO的成功不仅是资本追逐优质资产的表现,更是产业技术价值的集中释放。目前,生物医药产业正逐步走出资本寒冬,二级市场融资渠道畅通,为企业研发注入新动能,形成资本与产业的正向循环。

🌟 维立志博IPO创现象级火爆,融资额达3300亿港元,认购倍数超3000倍,暗盘交易股价飙升超90%,总市值突破130亿港元,这标志着创新药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的资本活跃和发展周期,预示着中国生物科技产业正加速进入正向循环。

📈 创新药板块强势复苏,得益于多重因素共振:政策层面持续加码支持,例如《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文件及医保局对集采政策的优化;产业端则通过商业化企业(如百济神州)的突破和研发阶段企业的频繁BD交易(上半年已达成52项出海交易,18项超10亿美元)来证明自身价值,市场情绪被推向高点。

🧬 维立志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差异化的技术平台,包括LeadsBody、X-Body和Linker-payload,覆盖CD3T细胞衔接器(TCE)、肿瘤免疫疗法及ADC等前沿领域,为其构建免疫肿瘤药物管线奠定了基础。其首发管线4-1BB/PD-L1双抗LBL-024,通过双重机制强化T细胞杀伤力,在初治晚期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优异疗效,并已获得NMPA突破性疗法认定和FDA孤儿药资格,有望加速商业化进程。

🚀 维立志博的成功IPO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优质创新药资产的追逐,以及产业积累到一定阶段后技术价值的集中释放。这预示着生物医药产业正迈入新的良性循环阶段,资本寒冬的担忧正逐步消散,二级市场融资渠道的畅通为企业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望推动整个产业链重回繁荣轨道。

文 | 氨基观察

港股18A板块正上演现象级IPO。

7月22日维立志博完成认购,数据显示其融资申购金额飙至惊人的3300亿港元,散户认购倍数超3000倍。

在今年创新药行情持续火热的背景下,超额认购已不算新鲜事,但3300亿港元的资金体量,仍堪称现象级。目前其暗盘交易显示,股价已经大涨超过90%,总市值超130亿港元。这一盛况,再次见证了创新药行业正迎来新周期的关键节点。

资本的重新活跃,意味着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正向循环正在加速。当下的热闹,是过去十年行业持续深耕积累的必然结果;而新一轮资本热潮的涌动,也必将为下一个十年的繁荣埋下伏笔。

当然,在拥抱这份热度的同时,过去的教训更需铭记——唯有在资本狂欢中坚守创新本质,才能让行业真正行稳致远。

情绪外溢

维立志博的火爆行情,在当下创新药板块的热潮中,看似出人意料,实则有迹可循。

历经过去长达4年的持续低迷,创新药已然迎来一轮大牛市。截至目前,A股与港股市场中,年涨幅超100%的创新药企业已超40家,用“暴力美学”诠释着板块的强劲动能——德琪药业、加科思、北海康成等领头羊涨幅均突破400%,康方生物、云顶新耀、中国生物制药等人气标的亦表现亮眼。

从biotech到biopharma再到bigpharma,整个行业都在躁动。背后的逻辑不难拆解:在多重因素共振下,曾经被资本“冷待”的医药板块,如今重新成为市场追捧的“香饽饽”,价值再获深度认可。

其中,政策层面的持续加码是重要推力。过去几年,从顶层设计到产业主管部门,始终在全力“护航”创新药产业发展。

例如《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文件,便针对研发、审批、市场准入、支付、投融资等五大关键环节提出系统性优化措施;7月24日,医保局进一步明确“集采中选不再简单以最低报价作为参考”,更释放出政策呵护持续加码的信号。

产业端的自我证明则是核心支撑。进入商业化阶段的企业,如百济神州、传奇生物等,不断突破市场对药企发展天花板的认知;

尚处研发阶段的企业,也通过频繁的BD交易凸显各自价值——截至6月底,年内创新药领域已达成52项出海交易,其中18项总额超10亿美元,披露总金额逾647亿美元,热度空前。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10亿美元级交易数量已接近去年全年,披露总额更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尤其是三生制药等企业达成的一系列重磅交易,康方生物、百利天恒等临床数据的持续突破,共同将市场情绪推向高点。

时至今日,创新药板块的情绪仍在不断高涨,这种情绪正逐步外溢至整个生物医药赛道。在此背景下,新股自然能充分享受到行业红利。

成功样本

港股18A新股受追捧的盛况,并非始于维立志博。

今年以来已有成功先例,ADC领域明星企业映恩生物便是典型样本。4月份,映恩生物IPO时表现同样火爆,不仅超额完成募资,最终募资额超2亿美元,更创下2022年以来18A港股上市的多项“第一”;上市后股价表现同样坚挺,截至目前涨幅高达252%,堪称资本与产业共振下的“造富机器”。

维立志博看起来有望复制这个故事。

其核心竞争力,首先体现在差异化技术平台的构建上:公司已建立LeadsBody、X-Body和Linker-payload三大技术平台,覆盖CD3T细胞衔接器(TCE)、肿瘤免疫疗法及ADC等前沿领域,为打造差异化免疫肿瘤(IO)药物、IO双抗及ADC产品矩阵奠定了基础。

其次,管线的临床价值与市场预期构成了核心吸引力。

首发管线4-1BB/PD-L1双抗LBL-024的设计极具创新性:通过同时抑制PD-L1活性、激活4-1BB信号,实现“解除免疫刹车”与“踩下免疫油门”的双重机制,从而强化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由于PD-(L)1免疫疗法具备广谱性,而4-1BB的激活无需依赖特定肿瘤抗原表达,LBL-024在单药及联合用药中对多类癌症的开发潜力被广泛看好,目前在全球4-1BB领域处于领跑地位。

临床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其潜力。在初治晚期肺外神经内分泌癌中,LBL-024展现出优异的疗效与安全性,有望成为该领域首款获批药物。具体来看,其联合依托泊苷/铂类化疗治疗初治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肺外神经内分泌癌(EP-NEC)的Ib/II期临床中,客观缓解率(ORR)达75.0%、疾病控制率(DCR)达92.3%,优于历史数据中单纯化疗30%-55%的ORR;其中15mg/kg剂量组的21名EP-NEC患者,ORR和DCR更是分别高达81%和95.2%。

基于此,LBL-024已获NMPA授予的后线晚期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突破性疗法认定,以及美国FDA授予的神经内分泌癌孤儿药资格,这无疑能够加速其商业化进程。

此外,公司另有3款管线处于全球领先梯队。靶向GPRC5D的CD3TCE药物LBL-034,临床进度仅次于强生已获批的talquetamab,在后线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潜力显著;LBL-033作为全球唯二进入临床的MUC16/CD3双抗,有望拓展至多种妇科肿瘤治疗;LBL-007靶向LAG-3(该靶点已被上市药物relatlimab验证),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具备广泛适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维立志博预计发行后总市值为59.58-65.99亿港元,这一市值绝对值在当前18A板块中并不算高,进一步提升了其吸引力。目前其暗盘交易显示,股价已经大涨超过90%,总市值超130亿港元。

技术平台的壁垒、管线的临床突破、估值的相对优势,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维立志博创造了又一个现象级IPO。这背后,既是创新药新周期下资本对优质资产的追逐,也是产业积累到一定阶段后技术价值的集中释放。

新的循环

这一现象级IPO的出现,再次让外界意识到,生物医药产业正迈入新的良性循环阶段。

资本寒冬期间,生物科技企业资金链承压早已不是新鲜事,而这直接关乎研发进程的推进——生物医药创新本就是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过程,从实验室研究到动物试验,再到人体Ⅰ、Ⅱ、Ⅲ期临床试验,每一步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注入。一旦融资断裂,创新链条便可能戛然而止。

说白了,融资渠道不畅曾让极度依赖资本的生物医药行业一度陷入“向下螺旋”:资金短缺拖累研发,研发停滞削弱企业价值,进而加剧融资难度,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这正是过去几年产业面临的困境,而寒冬冻伤的不仅是企业现金流,更可能是全行业的创新信心。

市场曾担忧,过去几年的BD交易热潮,本质是前十年产业繁荣积累的集中释放;当这批成果逐步兑现后,若后续创新种子因资金匮乏难以萌发,产业迭代可能陷入断层。

但今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回暖,这一担忧正在消散。二级市场融资渠道已显著畅通:截至目前,已有10家药企完成IPO,募资总额逼近200亿港元。

与此同时,再融资窗口同步打开,荣昌生物、亚盛医药、基石药业等多家18A企业顺势完成融资,为研发注入新动能。

显而易见,资本市场与生物科技产业的正循环正在加速转动。企业通过上市或再融资获得资金,支撑研发管线推进;管线进展与临床价值反哺市场信心,吸引更多资本流入——这种良性互动,将推动整个产业链重新回到繁荣向上的轨道。

当然,周期起伏是市场常态,当前的热度能持续多久尚无定论,药企则必须在资本浪潮中保持清醒。归根究底,相较于迎合资本偏好,坚守“以创新突破临床需求”的初心,才是产业穿越周期的核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维立志博 创新药 港股18A 生物科技 IPO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