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7月25日 15:48
小米谷歌们的“街拍功能”,真是偷拍外挂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小米手机的“街拍模式”因被曝在熄屏状态下可连拍或录像,引发了用户对隐私安全的担忧和广泛的社会争议。文章追溯了该功能的演变,指出小米已逐步取消了黑屏静音拍摄功能,并增加了快门声音和限制了录像。尽管如此,“偷拍”的隐患仍未完全消除,部分用户仍利用其快速抓拍特性。文章还将此争议置于更广阔的技术发展背景下,引用了日本、韩国对手机拍照隐私的立法,以及谷歌眼镜等智能设备的隐私问题,深入探讨了技术发展的边界、科技公司的责任以及人性善恶的选择,引发了关于“技术无罪论”与“科技向善论”的辩论。

📱 **功能演变与隐私担忧:** 小米手机的“街拍模式”曾允许在熄屏状态下进行连拍或录像,引发了用户对其可能被用于偷拍的隐私安全担忧。尽管小米已逐步取消了黑屏静音拍摄功能,并增加了快门声音、取消录像等措施,但该功能曾存在于2016年的MIUI 8系统,并在2022年底的MIUI 14版本中彻底下线了“黑屏状态下可拍摄”的功能,仅保留亮屏状态下的快速唤起相机。

📸 **“偷拍”隐患的持续存在:** 即使小米已规范化了“街拍模式”,但仍有用户(如UP主教程所示)利用其快速抓拍特性,甚至将此功能解读为“偷拍”的工具,显示出潜在的滥用风险。部分用户反馈过去的街拍模式更“激进”,屏幕不会亮起,表明了用户对隐私侵犯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 **国际立法与技术规范:** 国际上已有对手机拍照隐私的强制性规定,例如日本和韩国都立法要求手机拍照时必须发出足够大的音量,以防止偷拍。这表明,技术发展并非没有限制,社会和法律层面会介入以保护个人隐私。

👓 **智能设备隐私的普遍挑战:** 类似争议也出现在智能设备上,如谷歌眼镜和小米AI眼镜。尽管设计上增加了拍摄提示灯,但其隐蔽性、提示灯的易识别度等问题仍可能导致隐私泄露的担忧,反映出智能设备在便利性与隐私保护之间需要审慎权衡。

💡 **技术边界与责任的探讨:** 文章深入探讨了“技术无罪论”与“科技向善论”的观点。前者认为技术本身无辜,关键在于使用者;后者则强调科技公司在设计产品时应秉持“负责任”原则,避免设计“不该被普及”的功能。这引发了对科技发展中人性、善恶和权力选择的深刻反思。

“我们是消费者,而不想成为被消费者。”

7月18日,小米手机被曝搭载的“街拍模式”功能疑似在熄屏状态下,可长按音量下键用于连拍或录像。用户质疑,该功能可能会被用于偷拍,从而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的隐私安全争议,并登上豆瓣实时热门讨论第三名。

图源:豆瓣@Mimi、@Oxygen

后经网友考证,“黑屏状态下可拍摄”的功能在2016年随小米MIUI 8系统一同推出,六年后已经被移除。

另外,从2019年推出的MIUI 11系统开始,小米出于用户反馈和隐私安全考虑,为“街拍模式”增加了快门声音,即使用街拍模式拍摄时也会保留较为明显的相机声音效果,同时还取消了该模式下的录像功能。

图源:公众号懒酱的日记本

直到2022年底发布的MIUI 14版本,小米才彻底下线了“黑屏状态下可拍摄”的功能——虽然依旧保存了“街拍模式”,但其中的“急速相机”功能仅限于“锁屏后快速双击音量下键打开相机并拍照”,本质上是快速唤起相机,且从相机唤起到拍摄过程中均保持亮屏状态。

据氢商业编辑线下体验店实测和线上客服咨询,再次确认了,新推出的小米15仅保留有锁屏时快速唤起相机的功能,从相机唤起到拍摄过程中均保持亮屏状态,目前没有机型支持黑屏状态下的静音拍摄

氢商业 摄

有豆瓣网友发帖表示:“这种功能有差不多十年了,十年前的其他品牌也同样存在这种功能,包括日本索尼手机,现在各家都删除很多年了。”

例如,据中国新闻网2018年报道,华为荣耀部分机型也曾配备有类似的“熄屏快拍”功能,支持在黑屏状态下进行拍摄。而氢商业编辑通过实验发现,如今该功能也已调整为锁屏唤起、亮屏拍摄,与小米的规范化路径基本一致。

不过即使取消了黑屏拍摄功能,“偷拍”的隐患还是如影随形。

某站UP主在2024年发布了一条小米14Ultra“街拍模式”使用教程,显示点击急速相机模式,在熄屏状态中双击音量下键,就可以用不到0.8秒的速度拍下画面,拍完后,手机会有一个微小的震动回馈。

旁白念道:“这就是街拍模式的精髓,抛开一切繁琐的启动方式,甚至构图,用最简单的方式,只为偷拍……啊不只为偷拍。”

随后,视频蹦出一个二选一的浮窗:“街拍模式的灵魂是?”一个选项是“记录那一瞬间”,而另一个选项是“偷……”。

在接下来飘过的弹幕中,选择“记录那一瞬间”的有5人,而选择“偷……”的有14人。

热评第一表示:“好用,我这就去图书馆试试街拍。”而UP主回复道:“你是学到街拍精髓了的。”后附一个挑唇坏笑的表情包。另一位用户也表示:“以前的街拍模式更激进,屏幕是不会亮屏的嘿嘿嘿。”

虽说君子论迹不论心,但显然,目睹曾经或正在发生的隐秘狂欢,女性用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其实,关于“扫街式偷拍”涉及的隐私争议由来已久。日本摄影师濑户正人作品《Silent Mode》便使用静音相机在东京地铁近距离拍摄陌生女性,获得1996年的木村伊兵卫写真奖。该作品公开后遭被摄者强烈抗议,之后,日本立法强制手机拍照必须发出声音。

图源:一条

他曾在纪录片中如此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你和别人打过招呼之后拍到的表情,和你不打招呼偷拍,表情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了拍摄这个系列,我只能选择这种手段。”不过,2019年左右,他重拾《静音模式》题材,摄影的场所由电车车厢换为室内影棚,拍摄手法也由抓拍改为摆拍,曝光时间长达数分钟。

和日本类似,韩国也颁布了硬性规定,手机拍照时必须发出音量超过65分贝的声音。

而这种拍摄限制并不完全局限于手机这一载体。2012年发布的谷歌眼镜被一度称为“谷歌史上最失败的产品”,其中隐私争议也是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在产品的宣传营销中,随身佩戴的眼镜可以更加方便地捕捉生活的每个瞬间,但作为拍摄工具,它比相机和手机更隐蔽,对方很难知道自己正处于被拍摄的状态,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担忧,这款眼镜就是个不讲武德的“偷拍神器”,卫生间、电影院、酒吧等场所相继宣布禁止使用该产品。三年后,第二代谷歌眼镜增加了镜头拍摄指示灯,在运作时亮起绿色灯,试图消除人们的疑虑。

而前段时间小米AI眼镜也陷入了新的偷拍争议之中。和第二代谷歌眼镜的设计类似,它安装了“拍摄时会闪烁”的隐私提示灯,且提示灯被遮挡时会停止拍摄。

不过,据财联社报道,有博主特意戴上该款产品乘坐早高峰地铁,发现虽然拍摄时眼镜有亮灯提醒,但并没有人注意到自己正在被拍;另外有博主测评指出,该款产品的摄影提示灯与其它智能眼镜产品相比,尺寸较小、亮度较低,在光线充足的时候难以识别其正在拍摄。

这些争议的背后,指向的其实是一个老问题:技术的边界在哪儿?科技公司们究竟要不要长点心?

科技无罪论派认为,技术本身是无辜的,问题在于人如何使用,“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杀人犯用菜刀杀人,那么我们就不能用菜刀做饭了吗”。相反的,科技向善论派则更关心责任和后果,认为人在设计科技产品时也需要秉持“负责任”的原则,“我们已经有‘菜刀’了,比如正常的拍摄功能,而有些功能更像是‘三棱军刺’——不是不能用,而是不该被普及”,“抓拍的实际作用和意义,和侵犯他人隐私安全的风险相比,二者不能相提并论”。

技术从不在真空中诞生和运作。我们真正所担忧的、所期待、所争议的,并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更是关于人性、善恶和权力的选择。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小米手机 街拍模式 隐私安全 偷拍 技术伦理 智能设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