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分析师黄翰漾指出,手术机器人正引领临床术式进入第三代进化,即从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到机器人辅助手术。手术机器人凭借其在人体腔道、血管和神经密集区域进行精细操作的优势,能够实现定位精准、创伤小、感染风险低和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有效满足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并有助于应对全球老龄化带来的医疗资源挑战。目前,手术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腔镜手术、骨科手术及经自然腔道手术等领域。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703.9亿元,中国市场为41.9亿元,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跃升至3993.8亿元,中国市场也将增长至709.5亿元,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surgical_robot surgical_robot 手术机器人代表着临床术式的第三代进化,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其优势在于能够实现更精细、更安全的操作。尤其在人体腔道、血管和神经等复杂区域,机器人辅助手术展现出定位准确、创伤微小、感染风险低以及术后恢复快等显著优势,这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也为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优质医疗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 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对于应对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带来的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而手术机器人能够提高手术效率和成功率,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群体。
📈 手术机器人目前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腔镜手术、骨科手术以及经自然腔道手术等。这些领域的手术往往对操作精度和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而手术机器人恰能满足这些需求。市场规模预测显示,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正经历高速增长,从2021年的703.9亿元人民币预计将增长至2030年的3993.8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同样潜力巨大,预计将从41.9亿元人民币增至709.5亿元人民币。
🚀 兴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黄翰漾的观点表明,手术机器人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推动医疗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在提升手术质量、改善患者预后以及应对社会人口结构变化方面的积极作用,预示着其在未来医疗体系中将扮演越来越核心的角色。
人民财讯7月25日电,7月25日,兴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黄翰漾在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暨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走进光明科学城系列活动“光明科学城生物医药产融对接会”上表示,手术机器人有望引领临床术式的新一轮变革。从开放到微创再到机器人辅助,手术形式正在向第三代进化。手术机器人能在人体腔道、血管和神经密集区域完成精细的手术操作,具有定位准确、手术创伤小、感染风险低和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可满足患者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还能帮助更好地应对全球老龄化引起的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目前手术机器人主要用于腔镜手术、骨科手术、经自然腔道手术等领域。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1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703.9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规模约为41.9亿元人民币;预测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993.8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则有望进一步增长至709.5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