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7月25日 12:03
一个AI创业者的湖畔随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作者从近期对AI的倦怠感出发,结合一次湖畔的旅行经历,深刻反思了当下社会中充斥的“暴力营销”和信息轰炸如何剥夺个体的选择权和主体性。从铺天盖地的广告、刺眼的远光灯到缺乏营养的互联网内容,这些“喧闹而廉价”的事物,如同养鸡场的鸡一般,将人推向被消费的境地。作者渴望创造如流星般的产品,不强加于人,回归真正的文明本质。

💡 **AI的倦怠源于“中值回归”和透支:** 作者将对AI的疲劳感比作熬夜后的精力透支,认为许多看似光鲜的AI产品实则雷声大雨点小,其本质是一种“中值回归”,即精力充沛的背后是睡眠时间的透支,最终回归平淡,这与商业资本在科技限制下,试图通过制造“短暂的当下美好”来代替“创造美好的未来”的模式有相似之处。

🌟 **湖畔星空与城市光污染的对比:** 作者在湖畔静谧的环境中,重新体验了浩瀚星河带来的震撼,并以此对比城市中日益严重的“暴力营销”和光污染。刺眼的远光灯、高亮度的招牌、无处不在的广告,这些“暴力”的光芒剥夺了个体对环境的感知和选择权,让人在被操控的恐惧和期待中消耗精力。

🎯 **“暴力营销”剥夺个体主体性:** 作者认为,无论是AI产品、商业广告还是社交媒体内容,许多都采用“暴力营销”的模式,通过制造焦虑和恐惧,强制性地将信息灌输给消费者,剥夺了其选择的权利和主体性。这种模式将消费者从“消费的主体”转变为“资本的附庸”,如同养殖场的鸡,被预设了被宰杀的宿命。

🌠 **向往“流星”般的产品与文明的回归:** 作者表达了希望创造如流星般的产品,即不强加于人,不打扰不期待的人,而是以其自然的美好吸引。他认为,被城市灯光淹没的流星,象征着真正文明的丢失。真正的“进步”不应是信息和产品的无限泛滥与强制推销,而应是回归尊重个体、不打扰的文明状态。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谈到创业最害怕的事情是不知道要做什么,我深有同感。在做了几个想法之后,我开始对AI产生倦怠,很多噱头十足的东西开始雷声大,最后雨点小。

这种倦怠不像是回落,更像是中值回归。就像是人熬了一个大夜,发现夜晚的精力十足也只不过是透支了睡眠的时间,最终仍将混混睡去。

最近给自己放了个假,一个人旅游,去了一些地方。现在我正坐在我最喜欢的地方——一个湖边。这儿就像是蝙蝠侠的湖边别墅。我的床朝西向东,每天早上太阳第一个从正东方的山边爬上来。我特意没有拉上窗帘,朝霞塞满了整面落地窗。刚日出的时候仔细观察,我才发现,原来太阳的爬动挺快的。这让我对一天的时间长度有了古典而权威的理解。

窗外是一整片湖,环湖是一片片连绵的山峦,把湖水捧在手心。湖水平静,只有像指纹般的微小涟漪,一整天不起一点波澜。周围的青山一些被村民开垦成了种茶的山坡,茶树一绺一绺的,被西下的太阳照耀的时候,就像是铺在山上晒太阳的被子,秩序井然,又不失野趣。

山里是少光的,除了民宿门口的一盏留门灯,一盏村里路口的路灯,就没有了。从远处被朝亮的夜空和野云,可以想见几十公里外的城镇上还有人工的火光。背向城镇的方向,那就是纯粹的黑夜。

来的头一天,是一个蛾眉月的晚上,湖上有一些淡淡的游云。第二天晚上月亮就消失了,云也不见了。躺在床上,透过黑夜望去,才发现浩瀚的星夜又能看得见了。

记忆中我见过几次让我回味无穷的星空。在高海拔的飞机上的,在很小的海岛上的,在美国村庄、公园里的,在农村的田野里的。这次出来旅行,也是想要看看银河,看看星星。海岛上没看到,在这村里的湖边看到了。

每每震撼于浩瀚星河的时候,我都会怀疑。怀疑人们是否忘了我们的头顶还是亘古不变的宇宙星河,怀疑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小孩是否真的讲过所谓的星空、银河?在使用浩瀚、苍茫这些宏大形容词的时候是否真的发自肺腑?

我来湖边之前去了海岛,随着基建的推进,海岛的灯也越来越亮了。路灯也能长明了,也不怕断电了。招牌的亮度也越来越高了,从红矮星的亮度到天狼星的亮度。开车的人也没有改掉远光的毛病。这所有的光,都是那么的暴力!悄无声息,但是震耳欲聋。

就算你闭上眼睛,拉上窗帘,这些光都能够从你的脑袋缝里面钻进来。然后悄无声息地在你脑子里肆意呐喊:快来吃我的毫无特色、重盐重油的街边烧烤,快看我牛逼的氙气大灯,快来买我粗制滥造但又精心营销的服装首饰……

和AI的新闻一样,他们没有营养,却硬生生地把你的嘴巴撑开,用粗大的导流管直接灌到你的胃里。也不等你消化,也不知道这些人造垃圾是否能够被消化,就又接着灌你。

然后就发现生活在这“繁华”的都市里,就意味着无时无刻,眼睛、耳朵、甚至鼻子、皮肤,都在承受着微信、抖音、路灯、车流……的暴政。

前天晚上看星星的时候,我还看到了很长的一颗流星,那是一颗我见过的最大最美的流星。抱着不一定能看到的心态,我安静地抬着头看星星看了二十几分钟,然后在西偏北的夜空幸运地看到了这一颗流星划过的一瞬间。

我想说的是,区别于流星,远光灯、天狼星亮度的招牌、明亮得甚至晃眼的路灯、微信的公众号推送、抖音视频不加思索的配乐、无处不在的降价广告……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在剥夺对象的主体性。

这些喧闹而廉价的东西,都在叽叽喳喳地告诉你,快来看我、用我、买我、担心我、期待我、恐惧我……

我可能需要路灯,也需要淘宝,也希望迎面朝我驶来的司机开着车灯。但是我不需要你占据我所有的世界和精力,让我在恐惧和期待的循环中体会着被操控的感受。虽然我是消费的主体,但是这些堂而皇之的暴力“营销”让消费者变成了资本主义的附庸。似乎人在社会上只有一个来消费的工具作用。主流叙事、造梦愿景早已把我要走的剧本写好。这时候就很难说我们是消费者还是被消费的对象了。

有人说鸡或许是最成功的物种,因为人类饲养了它,它在地球上的存在超过200亿只。看起来是人类驯化了鸡,但也可能是鸡驯化了人类。

但是我问你,你想做一只养鸡场的鸡吗?或者好一点,一只养殖场里的走地鸡?或者更好一点,一只散养的土鸡?

你可能想,也可能不想,但是我一定不想。因为我知道,被杀了吃肉是那条路唯一的宿命。不是因为我不接受被杀了吃肉,我可以被杀,可以被吃,大家本都是生物链中的一环,但是在那之前,必将发生一场不自量力的搏斗!

回到和AI的倦怠,这种疲劳感和开车时被对面驶来的一个傻*的远光灯闪了眼是一样的感觉。我的主体性没有了,一瞬间的光芒,让人觉得好像到了天堂。但那种亢奋的疲劳感身体最诚实,噱头十足的产品用了一下就绝对不会主动用下去一样的感觉。

“好的产品让人无法回到过去。”这句话可能隐含着一层前提条件,那就是能让人无法回到过去的产品在科技条件的约束下是有极限的。

但是商业和资本主义没有极限,罔顾这个极限去开发新东西就会有两条路可以走:

第一条:在极限边缘挣扎,大多都死掉了;

第二条:加深日常痛苦,把“让人无法回到过去”变成“让人无法回归当下”。

第二条就是成瘾的本质。吸烟的快感不是来自于吸的时候额外带来的快感,而是不吸的时候是持续难受的,所以需要靠吸烟来短暂回到平均状态。

所以我感受到的国内大部分2C创业的精髓并不是“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而是“创造一个短暂的美好的当下”。而且还要配上远光灯式的营销思路:大家都有这个美好的当下,你没有,你就应该焦虑、恐惧。

当你不假思索地信了他们的话,你就变成了一只肉鸡。

我想做一个流星一样的产品。大家会赞赏流星的美妙,期待流星的人会仰望星空虔诚地等待,不期待的人,流星也不会打扰他。但是流星都被城市的灯光淹没了,即使每晚都有一百多颗的流星在头顶划过,我们也丝毫不会察觉。

所以这可能就不是创业的解法,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进步”,但这一定不是文明的定义。

写于湖畔

作者供图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倦怠 主体性 信息茧房 消费主义 文明反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