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只是放大镜,加速已有能力,而非凭空制造需求。
背景
当我们脱离原本的岗位,带着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踏上创业之路,首要难题往往不是技术,而是:如何找到真正匹配自己能力的用户与产品。在「经验 → 价值」的转译过程中,很多人对 AI 抱有过高的幻想,误以为它能直接『生成需求』。结果一头扎进大模型热潮,却迟迟等不到真实用户。
实现原理
AI 的本质是一种效率乘数:
- 信息处理加速:通过文本、图像或代码理解模型,将你过往隐性知识快速结构化,缩短从认知到方案的距离。验证速度提升:自动化生成 Demo、可视化原型及 A/B 测试脚本,帮助你在早期迅速验证假设、筛选方向。规模化交付:结合低代码/自动部署,让小团队也能做到持续交付、数据闭环迭代。
⚠️ 注意:AI 并不能凭空创造需求,更无法替你判断市场真伪。它只会放大「你已具备」的洞察与能力。
代码示例
"""快速验证产品文案痛点的脚本示例:1. 读取行业社群聊天记录2. 调用 OpenAI 总结高频痛点3. 生成用户访谈提纲"""import json, openai, collectionswith open('chat_logs.json', 'r', encoding='utf-8') as f: data = json.load(f)messages = [d['content'] for d in data]joined = "\n".join(messages)prompt = f"""请从以下对话中提取用户高频痛点,列出前三点,并为每个痛点生成 3 个访谈追问。\n\n{joined[:4000]}"""response = openai.ChatCompletion.create( model="gpt-3.5-turbo", messages=[{"role": "user", "content": prompt}])print(response.choices[0].message.content.strip())
上述脚本演示了如何在几分钟内完成从用户声音 → 访谈提纲的过渡,为后续深度访谈节省大量时间。
结果分析
实战中,使用该方法对 50+ 位潜在用户聊天记录进行抽样,仅 2 小时便定位出「数据对接耗时」「模型参数不透明」「成本不可控」三大核心痛点。随后的访谈确认了其中两个痛点具备付费可能,为产品 MVP 定调提供了明确方向。
踩坑 & 建议
- 避免技术驱动幻觉:先有清晰问题,再考虑 AI 是否是最优解。数据隐私合规:使用第三方模型前,务必确认用户数据脱敏与授权。小步快跑:用 AI 做迅速迭代,而不是一上来就 All in 重资产开发。
参考资料
- 《Prompt Engineering 实战手册》《Lean Startup》OpenAI 官方 API 文档
更多免费云体验与本地模型资源,欢迎关注公众号 AI亦为,第一时间获取最新工具与使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