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 Big Data 07月24日 22:03
衛福部揭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進展,已有8項AI產品驗證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為了解決醫療AI落地、取證及健保給付等痛點,衛福部資訊處推動成立三大AI中心,包括負責任AI執行中心、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和AI影響性研究中心。其中,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透過跨體系、跨地區、跨層級醫院團隊合作,並與食藥署協作,旨在加速AI驗證與取證流程。目前已聚焦於推論型AI的驗證,已有8項臨床AI產品進入驗證階段,準備申請取證。對於生成式AI的驗證,則將由各醫院的病歷管理委員會負責把關,確保AI應用的品質與合規性。

🏥 衛福部設立三大AI中心旨在解決醫療AI發展的關鍵痛點,包括「負責任AI執行中心」關注AI倫理危機、「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加速AI產品取得TFDA智慧醫材認證,以及「AI影響性研究中心」評估AI醫材的健保給付問題。此舉整合了跨體系、跨地區、跨層級的醫療資源,以推動台灣醫療AI的健全發展。

🎯 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初期聚焦於推論型AI(Inference AI)的驗證,這類AI主要用於「是非題」或「選擇題」式的判斷,如疾病分類或風險評估,佔現有醫療AI應用的大宗。中心透過建置跨院管理架構、標準化流程及線上申請網站,並採用資料集中驗證或聯邦式學習驗證等方式,來提高驗證效率與資料多樣性,目前已有8項產品進入驗證階段。

💡 為確保AI驗證的嚴謹性與廣泛性,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在團隊組成上納入了不同層級和地區的醫院,以收集更多樣化的臨床資料。若模型驗證準確度不足,中心可協助額外蒐集資料以提升AI效能。此模式已在多個實際案例中展現成效,例如長庚醫院的心電圖死亡風險評估軟體、亞東醫院的腹部電腦斷層氣腹判別AI等,都透過中心的輔導顯著提升了預期效能。

📈 對於生成式AI(GenAI)的驗證,衛福部將回歸由各醫院的病歷管理委員會負責。由於生成式AI擅長「申論題」且無標準答案,其驗證重點在於病歷撰寫的品質、正確性、偏差程度及倫理合規性,這與病歷管理委員會的職責相符。醫院可參考國際審查框架,確保生成式AI輔助病歷撰寫的適切性,特別是對於不同層級的醫師,需有不同的使用指導原則。

衛福部資訊處今日(7/24)揭露三大AI中心之一的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進展,透過成立跨體系、跨地區和層級醫院的團隊,與食藥署合作,來加速AI驗證和取證的過程。自去年成立4家驗證中心以來,先鎖定推論型AI的驗證,目前已有8項臨床AI產品正在驗證中,並準備向食藥署申請取證。至於生成式AI的驗證,衛福部資訊處透露,這類AI驗證由各家醫院病歷管理委員會來把關。

衛福部資訊處推動設立三大AI中心,要解決醫療AI長久難治的痛點

進一步來說,衛福部資訊處在去年中發起三大AI中心計畫,要成立負責任AI執行中心、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和AI影響性研究中心,來分別解決臺灣醫療AI落地、取證和健保給付的痛點。

衛福部資訊處處長李建璋進一步說明,負責任AI執行中心專門處理AI相關的7大倫理危機,包括自主、當責、透明、公平、安全、永續和隱私。臨床AI取證中心則是要協助醫院取得TFDA食藥署智慧醫材認證,縮短其醫療AI的取證流程、降低驗證資料收集難度。而AI影響性研究中心則要衡量一項AI醫材獲證後,是否該納入健保給付。

去年10月,這三大AI中心正式成立,包括負責任AI執行中心的10家醫院、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的4家醫院,以及影響性AI研究中心的5家醫院。

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先聚焦推論型AI的驗證

李建璋針對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進一步解釋,該中心的任務是推動跨系統、跨層級跨院的臨床AI驗證,並與食藥署合作,來加速醫療AI產品的驗證和取證。

他說明,AI發展快速,早期出現的推論型AI(Inference AI)擅長「是非題」和「選擇題」,如疾病分類或疾病風險的高、中、低判別;而2年前出現的生成式AI(GenAI),則像是從是非題和選擇題,進階到了申論題,可以深度分析、回答問題。甚至到最近的代理型AI(Agentic AI),能力又更強了,不只會做申論題,還能根據病人新的抽血資料或X光報告,來調整疾病預測或診斷治療決策。

而這3類AI,需要不一樣的考題,也就是不同的驗證制度。李建璋指出,目前,大多數醫療AI仍屬推論型AI,作為診斷輔助工具,如眼底鏡判讀、心電圖或超音波判讀等,佔了美國FDA智慧醫材認證的70%。也因此,衛福部推動的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也先聚焦推論型AI,驗證方式也以推論型AI為主。

為了讓這類型AI,能夠準確判讀沒接觸過的資料,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在組成上,就包含了跨層級的醫學中心、區域和地區醫院,結合不同地區、規模,來確保資料多樣性。比如北部中心有三軍總醫院聯手萬芳醫院和國軍高雄總醫院、南部中心有高雄長庚醫院聯手成大醫院和阮綜合醫院,又或是另一個北部中心的亞東醫院聯合臺北榮總、義大醫院、雙和醫院和臺東馬偕醫院,以及中部中心的臺中榮總與馬偕醫院、童綜合醫院和高醫。(如下圖)

在流程上,申請者可先至食藥署小組,了解取證所需的資料量和範圍,再至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來進行臨床驗證規畫並執行。要是發現模型驗證準確度不夠高,中心可協助額外蒐集10%到15%的補強資料,來提高AI準確性。之後,醫院可以發表論文、同步將結果報告遞交食藥署,供專家決定取證結果。

採取3大推動策略,已有8項臨床AI產品進行驗證

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召集人、臺中榮總名譽院長陳適安指出,為成立驗證中心,他們建置了跨院管理的組織架構和規章,也訂立標準化的申請和驗證流程,用制式表單來提高審查和流程效率。此外,他們也建立了洽案窗口和線上申請網站,來降低行政流程阻礙。

在推動上,中心有3大推動策略,包括組成跨層級、跨體系的跨領域中心團隊,建立AI驗證機制,以及建置符合FHIR標準的跨院電子病歷資料庫。

其中,AI驗證機制分為兩種,一是資料集中驗證,另一是聯邦式學習驗證。前者適合異質性較高的資料,比如病例或是自然語言處理應用;後者適合同質性較高的資料,如影像資料、實驗室結果等,藉由聯邦學習資料不出門、只交換模型權重的方式,來提高AI的辨識能力。

中心執行一年來,目前總共組成了4家跨院管理委員會與跨院倫理委員會、14間醫院導入FHIR標準、8項臨床AI產品驗證並準備向食藥署申請智慧醫材認證。不過李建璋表示,未來衛福部考慮將聯邦學習的總主機設置在衛福部機房,來簡化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的跨院AI驗證。

李建璋也給出實例,來說明中心的協助成效。比如長庚醫院打造的心電圖死亡風險評估軟體,原本靠55萬多張心電圖影像訓練,在三軍總醫院維運的驗證中心協助下,使用57萬多張影像來驗證,預計模型效能AUC可大於0.8(分數越接近1越好)。又或是亞東醫院的腹部電腦斷層氣腹判別AI,經695張樣本訓練,透過中心協助使用3萬8千多張影像驗證,預期效能可達AUC 0.8。(如下圖)

還有一個是臺中榮總營運的驗證中心,輔導一款急性呼吸窘迫分類軟體,原本由1,500多張影像訓練,後透過中心提供1,600張影像驗證,預期效能AUROC可達0.8以上。另一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鏡判讀軟體,透過約8,400張眼底鏡影像訓練而成,後經高雄長庚為首的驗證中心協助,提供1萬8千張影像驗證,預計軟體驗證效能可達AUC 0.9。(如下圖)

下一步瞄準生成式AI驗證,回歸醫院內部把關

另一方面,李建璋指出,有別於只會是非題和選擇題的推論型AI、有標準答案可以驗證,生成式AI擅長申論題、沒有標準答案,需要各個醫院自己找專家驗證,也就是由各醫院的病歷管理委員會來驗證。

這是因為,病歷管理委員會本身的職責,就是審核醫院醫師撰寫的病歷,比如衡量病歷寫作品質、正確性、是否偏差以及是否符合倫理等。這些指標,就是驗證生成式AI的雛形,國際間也有些病歷書寫的審查框架,比如QUEST、STAGER checklist,可供醫院審核生成式AI的參考。(如下圖)

李建璋也提醒,並非所有醫師都適合生成式AI輔助撰寫病歷,比如剛進入醫院的PGY醫師,就不適合使用生成式AI直接產出病歷、只適合用來改進病歷撰寫品質,這是各家醫院需要檢驗的重點。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醫療AI 衛福部 AI驗證 臨床AI 生成式A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