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锦龙股份官网
时隔一年有余,锦龙股份(000712.SZ)再度筹划算力投资。公司昨晚公告,拟购买深圳本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圳本贸”)29.3%股份。这笔投资的底气,恰是7月初刚落袋的22.71亿东莞证券股权转让款。
作为以中山证券、东莞证券股权为核心资产的券商企业,锦龙股份过去四年深陷主业乏力、连年亏损与债务压力泥潭,近一年半,更靠持续推进核心资产出售而“回血”求生——今年上半年刚因“巨款”到账而扭亏为盈。
去年4月,锦龙股份已开始谋求算力转型,当时曾推出至高10亿的算力租赁投资计划,但至今未见实质进展。
此次跨界投资背后,亦藏着深圳报业集团旗下基金四年沉浮:2021年,深圳报业集团以“强强联手”之名入股,深圳本贸也果断放弃新三板精选层申请,拟转战创业板IPO。四年时间里,深圳本贸营收规模翻倍,但在其选择离场时,标的盈利已显疲态。 双方将如何谈价,值得关注。
股权变现艰难落袋,到手即投算力
锦龙股份主营证券公司业务,在至少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公司的主旋律是卖资产“回血”,2023年起,其曾先后计划挂牌出售支撑公司主业的两大券商股权。
这番不留余地般的决绝,连深交所都曾担忧公司出售主要资产后只有现金而“无具体业务”,是否有触及退市风险警示的风险。
但由于债务压力巨大,锦龙股份近一年依然积极推进出售中山证券和东莞证券的股权。直到2025年5月(推进近一年),锦龙股份才宣布终止转让中山证券67.78%股权,而终止理由恰恰是之前监管所担忧的“主要资产为现金或者无具体经营业务”。
不过,出售东莞证券股权(出售所持一半股权,占总股本的20%)终有眉目,今年7月1日,锦龙股份宣布东莞证券20%股权完成交割,22.71亿元股权转让款全部落袋。这距离2023年11月开始筹划,已经过去20个月。
有了这笔“巨款”,锦龙股份上半年成功扭亏为盈,购买算力资产的计划也正是在此时推出。
公告显示,锦龙股份拟购买深圳本贸合计29.3%的股份。据介绍,深圳本贸专注于智慧中心和算力服务为核心的全产业链上下游服务,业务涵盖智算中心规划建设、投资运营及其产业链延伸。
外界对锦龙股份投资算力资产并不意外,早在2024年4月,锦龙股份也有过实际行动,当时算力租赁概念延续“最强风口”热度,公司宣布与两家专业机构锦龙股份与广州赛富建鑫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九章云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智算中心项目,推动业务转型。
拟定的合作逻辑大致是,锦龙股份作为算力租赁的主要投资方,合力协助有专业经验的一方进行算力客户销售,收入分成。该合作的投资规模至高10亿元,拟分三期进行,每一期投资项目将成立一个项目公司投资运营,其中锦龙股份的持股比例为53%。
由于锦龙股份连年亏损,且常年仰仗关联借款“喘息”,彼时这笔跨界投资并不为外界看好。后来的推进情况也间接印证外界的种种担忧。
根据公告,第一期项目投资规模约1.03亿元,拟建设以31台8卡服务器为核心的算力单元,目标完成时间为2024年8月进入对外销售。但至今三方尚未成立一期项目公司,时隔近一年,也未见公司披露相关投资进展。
深圳报业坚守标的4年,IPO梦碎离场
细究股权转让方身份,锦龙股份此次购买资产背后,并非典型的拟IPO企业曲线上市案例,而是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深圳报业集团旗下基金守了4年,决定退出。
该笔交易的股权转让方是广东深报一本大数据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深报一本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计划转让23.2427%、6.0724%的股权,目前各方刚刚达成初步意向,交易价格尚未确定。
公开信息显示,以上两家公司分别是深圳报业集团旗下基金管理公司“深报一本基金”的战略投资主体及其旗下管理的投资协同方(以下合并简称“深圳报业集团”)。
2021年3月,深圳报业集团战略入股本贸科技,成为第二大股东。彼时这笔投资被视作强强联手的一场“联姻”。
来源:深圳本一基金公众号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正是深圳报业集团的入股使得深圳本贸改变主意:不仅撤回新三板精选层申请、还申请新三板退市,计划用最短时间尽早申报创业板IPO。但深圳报业集团入股超4年,深圳本贸始终未进入IPO阶段。
笔者查询了解到,早在2020年,深圳报业集团就与本贸科技接洽入股事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才在2022年3月完成交割,如此来看,退出时已坚守近5年。
另据深圳一本基金官方消息,2020年11月,其发起了2.11亿的大数据基金,战略入股本贸科技。由此可以推测,深圳报业集团四年前拿下深圳本贸合计30%股权的代价可能是2.11亿。
此次出手很可能要考虑持股的时间成本,这也意味着,锦龙股份此时接盘的价格大概率超过这个价位。
而四年过去了,深圳本贸的经营状况也有较大变化。根据新三板精选层申请文件,2019年,深圳本贸营收尚为4.68亿元,2024年其营收已达到8.69亿元。不过,净利润不增反降,2024年净利润为5362万元,2019年时已达到5881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本贸在2018年左右开始筹划自建数据中心,此前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数据中心基建服务,2019年该传统业务撑起近9成营收,深圳本贸提到的转型,正是从数据中心基建转型自建数据中心。(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张孙明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