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银行宣布对其高端信用卡产品的相关权益进行调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例如6月,某国有股份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2025年9月16日(含)起,符合条件客户首张标准白金卡的优惠标准从“首年免年费,次年500元”调整至“首年及以后每年500元”;7月,某股份行信用卡中心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调整某款高端信用卡贵宾休息室权益,服务商从Priority Pass更换为本土企业,且无限次使用权仅限主卡持有人。
业内人士指出,高端信用卡权益集中调整体现了行业转型思路,其内在共性逻辑是在行业大分化背景下,对长期可持续的经营模型和行业整体健康发展路径的主球。随着主要银行调整陆续落地,信用卡行业本轮权益优化周期已逐渐步入尾声,市场格局趋于明朗稳定。
集体调整:高端信用卡退出“权益竞赛”
据了解,今年来已有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等数十家银行宣布对部分高端卡产品的权益细则及配套活动实施更新,调整主要涉及提高使用门槛、优化适用范围等。
本轮调整中,招商银行信用卡的动作因其市场地位而备受瞩目。7月1日,招行信用卡发布公告称将对已发行的Visa双标高端磁条卡产品升级为芯片版,并调整经典白(芯片版)年费优惠活动规则和精致白(芯片版)产品礼遇。
具体而言,精致白(芯片版)新增每年2次“300精选酒店”贵宾价入住礼遇、外币消费免汇兑手续费等;而相对地,经典白(芯片版)则在原先10000永久积分兑换主卡年费、5000永久积分兑换附属卡年费的基础上,增加了主卡需消费满18万元、附属卡需消费满10万元的门槛。
业内人士分析称,银行基于经营需求和消费者用卡需求等调整产品类别及权益,这是重塑业务结构、优化经营策略的常见方式,也是存量竞择之下匹配差异化客群需求、顺应商业规律的体现。例如此次招行信用卡调整,为经典白(芯片版)年费规则增加“消费18万”的兑换门槛,虽然门槛提升,但是权益配置依旧坚挺,调整后更加贴合招行信用卡权益体系的整体脉络。而精致白(芯片版)的权益加码,则为存量持卡人提供了迁移出口,进一步明确价格梯度与客群用卡需求的对应,以保持其高端产品的含金量。
招行信用卡方面则表示,其秉承长期经营理念,始终打造匹配客户长期需求的高端信用卡产品,而非短期促销型产品。记者翻阅过往公告发现,招行的高端卡产品极少出现大幅调整,呈现出“整体稳定、局部优化”的特征,在高净值客群中口碑良好。
转型逻辑:成本、风险与价值的再平衡
在此轮行业调整大潮的背后,是银行在周期变化下,结合市场环境、消费趋势,针对成本、风险与价值的再平衡。
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银行运营成本持续攀升,信用风险管理面临更大挑战。过去依靠丰厚权益吸引高端客户的信用卡业务模式,其成本收益结构正经历考验。投入产出比失衡问题凸显,权益服务难以持续,更可能加速风险积累,银行不得不重新审视其权益价值链。
以目前高端信用卡普遍提供的机场贵宾厅礼遇为例,公开信息显示,机场贵宾厅从100~300元不等,而境外机场贵宾厅价格一般更高。这意味着仅在机场贵宾厅权益这一方面,如果一位持卡人用满6次贵宾厅权益,将产生1千元左右的信用卡运营成本。
此外,记者发现也有相当一部分信用卡高端权益正被职业黑灰产规模化套利,社交平台也不乏“投诉秘籍”“权益买卖”等各类教程。这类现象不仅影响大多数正常用卡客户的权益使用,更不利于金融机构正常经营。在此背景下,银行集中进行高端卡调整,微观来看有助于正常客户的长期稳定用卡;宏观来看,则是走向更健康、可持续的经营生态的必经之路。
整体而言,近期行业变化中,进一步明确产品梯度建设意图显著。针对不同客群的差异化消费需求,不同信用卡产品的权益特征也愈发明显。以招行为例,其“Visa无限卡”主打高净值刚需综合权益,除此之外,也在客户高端商旅、家庭消费、跨境旅游消费等需求场景下布局对应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信用卡高端权益调整转型实则是行业成长过程中的必然,是转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伴随头部机构调整陆续落地,可期待市场趋于明朗和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