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今日话题 07月24日 16:57
管理层资金分配能力是评价企业价值的关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探讨了巴菲特关于投资一家公司的核心理念,即持续产生充沛的自由现金流是首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公司应具备稳定的高资本回报率,或通过分红、回购等方式回馈股东。文章强调,管理层如何分配自由现金流是普通投资者判断企业内在价值和股票买点的关键依据。文章通过格力收购银隆的失败案例,阐述了低效再投资的危害;并以苏泊尔为例,说明了高分红率的积极效应,对比不同公司管理层在资金运用上的差异,揭示了管理层资金分配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决定性影响。

💰 **自由现金流是投资基石**:巴菲特认为,一家值得投资的公司必须能够持续产生充沛的自由现金流。在满足这一前提后,公司要么拥有稳定的高资本回报率,要么通过分红或股票回购将现金流返还给股东。这构成了评估公司价值的起点。

📈 **高资本回报率与内在价值**:高资本回报率意味着公司在留存资金方面,能够实现优秀的内在价值增长,至少不应低于美国大企业的平均水平。如果公司无法做到这一点,应考虑将资金分配给更有价值的投资方向,或者直接回馈股东。

mismanagement **管理层资金分配是关键**: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无法像巴菲特那样直接掌控公司资金。因此,观察管理层如何分配自由现金流至关重要。这包括扩大现有业务、投资其他企业或进行分红回购。管理层的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内在价值和股票的估值。

📉 **低效投资的警示**:文章以格力收购银隆为例,生动展示了低效再投资的危害。格力通过多次注资和收购,最终持有银隆(格力钛)控股权,但该公司持续巨额亏损,技术路线被市场边缘化,导致巨额投资化为泡影。这表明,如果再投资的回报不如将资金存入银行,那么这种投资就是低效的,会侵蚀企业价值。

💰 **分红回购是明智选择**:与格力失败的投资相比,苏泊尔的高分红率(常年90%)被视为正面案例。即使营收和利润增速不高,但其自由现金流能顺畅转化为股东收益,获得了市场更高的估值。这说明,在缺乏高回报投资机会时,将资金以分红或回购的方式返还股东,是管理层最明智的选择。

在巴菲特看来,一家值得投资的公司,要持续产生充沛的自由现金流,在满足这点之后,它要么有稳定的高资本回报率,要么把现金流分红或回购的方式反馈给股东。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3年致股东的信中说,直接产生现金、并且具有稳定的高资本报酬率的公司,必定会产生持续、充沛的自由现金流,那么公司是否具有稳定的高资本报酬率就非常重要。

他特别提到,高资本报酬率的意思,就是从长远来看,留存资金有优秀的内在价值增长,最低限度是不能低于美国大企业的平均水平。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怎么办呢?巴菲特说,那就退而求其次,由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保险公司,收购具有这种特征的投资对象,之后由伯克希尔来决定留存资金的安排。

咱们普通投资者,可没本事像巴菲特那样把整个公司买下来,自己安排资金分配。所以,看管理层怎么分配资金,就成了咱们判断企业内在价值,还有给股票定买点的重要依据。

企业当下的内在价值,说到底就是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要是公司把赚来的利润都拿去再投资,能赚不少钱,那当然该全投进去;可要是再投资的回报还不如放银行吃利息,那这种投资就是低效的,投得越多,亏得越狠,长期看反而是在毁价值。

一家企业有了自由现金流,无非就这么几种用法:一是放着不动,二是扩大现有业务,三是投资其他企业,四是分红或者回购股份。

第一种,基本就是留存资金的毁灭价值。

第二种,得看情况。像福耀玻璃,行业还在往上走,自己又有本事,这时候扩大规模是好事。但有些重资产企业,所谓的投资自己,其实是被逼着花钱更新设备,不花就掉队,这种公司咱就得离远点。

第三种,难度可不小。伯克希尔这 60 年,投资年化收益 20%;2005 年之后,腾讯的投资业务年均规模增速快 30%;安踏这方面也不错,对FILA、亚玛芬的并购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回报。但不是所有公司都有伯克希尔、腾讯或安踏这本事,这得具体看这家公司有没有这个能力,是不是在自己的能力圈里做事。

就说格力吧,当年董明珠投银隆那事儿,就是个典型的反面例子。

2016 年,董明珠觉得银隆的电池技术不错,想让格力通过发行股份全资收购银隆,当时的代价是 130 亿。但中小股东和分析师都不看好,觉得银隆估值太高,而且格力也没造汽车的经验,后来股东大会上公共股东把这事否了。

之后董明珠不甘心,于是自己掏了 10 亿投银隆,还拉了王健林、刘强东他们一起投了近 30 亿。到 2021 年,格力管理层绕过股东大会,通过司法拍卖花 18.3 亿买了银隆 30.47% 的股权,拿到了 47.93% 的表决权,改名叫格力钛,收归旗下。2023 年底又花 10.2 亿从别的股东手里买了 24.5% 的股份,前后一共花了 28.5 亿,直接持有 55.01% 的股份。

结果呢?这笔投资太失败了。到 2024 年 6 月底,格力钛总负债 247.86 亿,净亏损 19.05 亿,从 2021 年被格力控股后,累计亏了快 50 亿。2025 年 6 月,它持有的一些股权还被冻结了。

格力钛主打的钛酸锂技术路线,慢慢被市场边缘化了,电池能量密度比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低不少,车的续航不行,成本还高,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差。在新能源客车市场,份额从 2016 年的前三,跌到 2024 年的不足 3%,连前十都没进。

巴菲特要是看到格力这种情况,肯定会说,这类管理层就不要折腾了,把钱分给股东是最明智的。

这就是第四种方式,直接分红,或者回购股份。

苏泊尔就是典型的正面例子,常年分红率在90%,虽然营收利润的增速不高,但企业的自由现金流能够较为顺畅地转化为股东自由现金流,虽然同为家电制造业,但市场给到了20倍的市盈率,远超格力的8倍。

说到底,企业是掌握在管理层手上的,我们买股票,不光要看公司有没有持续充沛的自由现金流,更要看管理层这些钱用在了哪儿,管理层资金分配能力是我们评价一家企业价值的关键。

@今日话题 $腾讯控股(00700)$ $安踏体育(02020)$



本话题在雪球有4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巴菲特 自由现金流 投资决策 管理层 企业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