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研发的“玻璃硬盘”技术即将于年底实现产业化,并已开始与全国数据中心接洽应用。这项荣获2024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卓越奖的技术,利用飞秒激光在玻璃内部写入和读取数据,以纳米光栅结构作为存储介质,提供了目前寿命最长且超高密度的数据存储方案。该技术攻克了写入速度慢的难题,并开发了高效的伺服光驱系统,实现了读写速度快、体积小、成本低的优势。设备已实现全国产化,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未来将在互联网数据中心、AI大模型训练及历史档案长期保存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有望颠覆现有温冷数据存储技术。
💡 **玻璃硬盘技术的核心优势:** 该技术依托纳米光栅结构,以玻璃为存储介质,利用飞秒激光在玻璃内部写入和读取数据,实现了目前最长寿命和超高密度的数据存储。一块巴掌大的玻璃硬盘最高可达360TB容量,相当于2.5万部高清电影,并且能够永久保存,如同“石刻”一般。
🚀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展:** 团队成功攻克了玻璃多维存储技术中写入速度慢的关键问题,并开发了转动伺服光驱系统,显著提升了读写速度,同时保证了设备体积小、成本低。目前,该设备已实现全国产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正与全国范围的数据中心就应用进行接洽,预计年底落地产业化。
🌐 **广泛的应用前景:** 玻璃硬盘技术不受电磁干扰、温度变化、湿度波动等环境因素影响,非常适合需要长期保存的珍贵资料。其未来将率先服务于互联网数据中心、AI大模型训练数据存储以及历史档案的长期保存等关键领域,在档案管理、医疗、金融等行业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有望推动数据存储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 **安全自主的存储需求:** 研发团队强调了在存储设备上的安全自主性,认为不能再依赖国外传统存储介质路径,必须拥有安全自主的智能存储设备。这一观点呼应了当前全球对数据安全和自主可控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
快科技7月24日消息,据中国光谷官方公众号报道,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张静宇和团队打造的“玻璃硬盘”将在今年底落地产业化,正与全国范围的数据中心展开应用接洽。
未来,将率先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AI大模型训练数据存储及历史档案长期保存等关键领域。

该项技术荣获2024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卓越奖,依托纳米光栅结构并以玻璃作为存储介质,利用飞秒激光在玻璃内部写入和读取数据,堪称目前寿命最长且超高密度的数据存储方案。
该团队攻克了玻璃多维存储技术中写入速度慢的核心问题,开发转动伺服光驱系统,读写速度快、体积小、成本低。

目前,设备已实现全国产化,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未来可广泛用于档案存储、数据中心及云存储市场,推动数据存储技术的革命性进步,颠覆现有温冷数据存储技术。
张静宇表示表示:“我们不能再依赖国外传统存储介质路径,必须有安全自主的智能存储设备。”
一块巴掌大的玻璃硬盘,容量最高达360TB,可存储2.5万部高清电影,并且可永久保留,一次写入海量数据,将“永如石刻”。

这种存储方式不受电磁干扰、温度变化、湿度波动等环境因素影响,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珍贵历史资料、重要科研成果等数据而言,具有极高的价值。
比如档案管理领域,可永久保存各类历史档案、珍贵文献;在医疗领域,能长期存储患者的病历数据、医学影像资料等;在金融领域,对于交易记录、客户资料等重要数据的长期安全存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