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AI相关文章 07月24日 15:39
大行折叠车IPO:物理学家从商,66%由OEM生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讲述了前激光物理学家韩德玮如何将个人兴趣与商业洞察相结合,创立了中国最大的折叠车品牌大行。文章详细介绍了大行科技的发展历程、市场地位、产品策略以及其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努力。从最初的激光研究到投身自行车制造,韩德玮的跨界转型展现了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和商业智慧。大行凭借其高品质的折叠车,在中国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同时通过品牌和专利授权寻求新的增长点。文章还提及了大行在产能扩张和OEM代工方面的策略调整,以及消费者对折叠车预算趋势的变化,为理解中国折叠车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跨界转型,科学家的商业传奇**:大行集团创始人韩德玮,曾是追随杨振宁博士的激光物理学家,后因对环保和出行方式的思考,于1981年毅然转型成为折叠车创业者。这种从学术界到实业的跨越,展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和创新创业的勇气,将科学家的严谨与商业的敏锐相结合。

📈 **市场领导者,折叠车领域的佼佼者**:大行科技作为中国最大的折叠车品牌,在2024年卖出了22.95万辆自行车,收入达4.5亿元,过去三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4%。其70%的零售定价在2500-5000元之间,成功占据了中高端市场,净利润表现亮眼,平均每辆车净赚228元,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 **产能扩张与OEM策略的调整**:为应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大行科技显著提高了OEM代工的比例,从2022年的29.5%增至2025年前四个月的65.5%。这一策略调整旨在解决自有基地产能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与多家OEM供应商合作,有效满足市场需求。虽然内部生产毛利率更高,但OEM代工的灵活性有助于公司抓住市场机遇。

🚴 **产品定价与市场趋势洞察**:大行科技的产品定价策略精准,中端车(2500-5000元)是销售主力,高端车(5000元以上)也占有一定比例。报告显示,消费者对折叠车的预算呈现上移趋势,千元以上车型日益受青睐,3001-4000元价位车型增长迅速,这与大行的产品布局高度契合,预示着其未来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 **多元化收入与全球化布局**:除了核心的自行车销售,大行科技还积极拓展品牌和专利技术授权业务,将易行轮、座管打气筒等专利技术授权给同行,并授权品牌生产其他类型的自行车,这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1.2%左右,为公司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同时,大行也在规划与海外OEM供应商合作,逐步推进全球化布局,将产品推向东南亚、美国和欧洲市场。

曾经以杨振宁为榜样、成为激光物理学家的韩德玮,做成了中国最大的折叠车品牌。

7月22日,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更新招股说明书。这家仅有326名员工的公司,在2024年卖出了22.95万辆自行车、收入4.5亿元。

受益于骑行热,过去三年公司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达24%。

70%的大行折叠车零售定价在2500-5000元之间,10%在5000元以上。这为大行带来不错的利润,2024年净利润为5230万元,平均每辆车净赚228元。

折叠车销售红火,大行产能不足,OEM代工的比例从2022年的29.5%猛增至2025年前四个月的65.5%。5000元以上的高端车由大行基地生产。

北京骑行者最爱大行,这里有大行最大的经销商,公司15%的销售收入来自于此。

学者从商

大行集团创始人韩德玮即将年满85岁,1982年之前,他事业的关键词是激光物理。

1962年,韩德玮进入伯克利,没有听从父母去学医济世、或学习融合美学与技术的建筑,而是“望以继杨振宁博士之辉煌”投身物理学。美术和运动成为爱好,直到现在他闲时还会给家人画肖像画。

1971年,韩德玮在南加州大学获得物理博士学位;他曾作为NASA学者,从事“激光光谱对晶体物理”的研究。后来,他在航空航天机构Hughes Aircraft研究高功率激光倍频,34岁时成为高级物理学者(Senior Physicist)。

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之后,韩德玮意识到利用激光核聚变作为清洁能源仍需很长时间,而如果人们出行多骑车少开车,一样可以解决环境问题。1981年,他从学者转身成为创业者。

比韩德玮早6年,安德鲁·里奇(Andrew Ritchie)在英国创立折叠车品牌“小布”Brompton。

80年代创业之初,韩德玮兄弟俩依靠从30多位投资人处筹集的200万美元,成立了北美大行公司,投资者包括台湾宏基公司。第一家工厂建在台湾,1985年卖出了1万辆折叠车,到1991年,销量达10万辆。

1993年,大行广东基地落成,走向更大的市场。

如今两家分别雄踞国内高端、中高端折叠车市场。“小布”主要产品定价在1.5-2.5万元,年产量仅为大行的一半,但2024财年收入(11.4亿元)是大行的两倍有余。中国已经是“小布”的最大单一市场。

OEM供货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按2024年零售额计算,大行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的市场份额为36.5%。控股股东韩德玮个人持股88.56%,大行科工企业有限合伙(中国)持股1.60%。

2022年-2024年以及2025前四个月,公司销量分别为14.90万辆、15.69万辆、22.95万辆、以及9.34万辆。前三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4.1%,今年前四个月同比增幅达46.5%。

2022-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542亿元、3.002亿元、4.507亿元;今年前4个月为1.847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3140万元、3490万、5230万元;以及2150万元。

生产端: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研发部门有53名员工,惠州工厂有约130名生产人员。由于惠州工厂产能有限,公司委托OEM供货商完成订单。OEM供应商主要为大行生产中端和大众市场产品。

五家OEM供货商中,四家位于中国内地,一家位于罗马尼亚;前三大代工厂中,两家在东莞,一家在惠州。

2022年-2024年及2025年前四个月,OEM供货商生产的自行车,分别占总数的约29.5%、45.1%、56.8%及65.5%。对应的外包生产成本分别占同期销售成本约20.2%、34.5%、48.3%、47.5%及47.1%。

与OEM供货商生产的产品相比,大行内部生产的产品毛利率更高,因为供货商要向大行征收管理费用,通常为每辆自行车原材料成本5%-6%。

今年前四个月的最新数据显示,内部生产毛利率为34.9%,OEM供货商生产毛利率为27.3%,合计平均毛利率32.1%。

为增加产能,大行计划在惠州建立新的生产设施,同时在天津、江苏等地点投资或收购既有生产设施。

销售端:大行与38家经销商覆盖了680个零售点,经销商卖出了70%的自行车。大行自己的229家直营店主要位于一线城市,450多家经销店、店中店则主要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2023年9月,大行开始与山姆会员商店合作,销售定制型号折叠车。

大行向经销商供货时,会按照约20%-30%的折扣零售价出售。大行自行车分为三档:高于5,000元的高端车、2,500元-4,999元的中端车,低于2,500元的大众车。三者对应的出厂均价分别是3861元、2154元、1247元。

大行经典车型P8于2000年代初推出,近期零售价为3400多元,过去3年多累积销量超过15万辆。

折叠车的未来利润仍有空间。美骑网&京东出版的《2024年中国自行车行业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折叠车的预算分配呈现上移趋势:800元以下产品需求在减弱,千元以上车型渐受青睐,3001-4,000元价位的折叠车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增长迅速。

大行的产品正通过经销商出海销售,市场包括东南亚、美国和欧洲,但占比较小,正在规划与海外OEM供货商合作。

近年,大行还新开辟了收入渠道——品牌和专利技术授权,比如将包含专利技术的易行轮、座管打气筒授权给18家同行;将大行品牌授权予16家同行,生产山地自行车、儿童自行车。这部分收入占比还不高,仅为同期总收入的1.2%左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涌流商业”,作者:李伟,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大行科技 折叠车 韩德玮 跨界创业 激光物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