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7月24日 15:18
脱口秀两大发展趋势:性别化与地狱笑话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脱口秀行业在内容创作上面临的挑战,特别是性别议题的敏感性以及“地狱笑话”的盛行。作者指出,男演员在性别议题上受到限制,而严格的审核尺度进一步压缩了创作空间,导致演员倾向于选择“安全”的家庭、职场、校园等话题,容易引起观众审美疲劳。文章也提及了如付航、于祥宇等优秀演员的风格,并强调了脱口秀创作的“冒犯”与“正能量”并存的可能性,以及找到个人风格和连接市场价值的重要性。作者对行业长远发展持谨慎悲观看法,认为题材枯竭是潜在危机。

🎤 **性别议题的敏感性与男演员的困境:** 文章开篇即指出脱口秀行业中男演员在处理性别议题时面临的巨大挑战,即使是中肯的申论文体也难以避免争议。这种“男演员不能聊性别议题”的“封印”状态,使得部分男演员选择规避,而将精力转向其他话题。

⚖️ **严格的审核尺度限制创作自由:** 作者认为,相比于公众号和B站,脱口秀文本的审核尺度更为严格,这极大地限制了可讲的题材。为了规避风险,演员倾向于选择“消费自己及家人的苦难”等相对安全且能引发共鸣的话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遇事不决转原生家庭”的时代主题。

😂 **“地狱笑话”与题材的局限性:** 在严格的审核下,除了性别议题,作者指出“地狱笑话”成为一种相对安全的创作方式。然而,长此以往,当脱口秀内容局限于性别、家长里短、就业职场、校园等有限的几个领域时,观众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题材的枯竭将成为行业面临的长期挑战。

🌟 **优秀演员的风格与脱口秀的多元化:** 文章也提及了付航和于祥宇等优秀脱口秀演员的风格。付航以其“大智若猴”的风格,即使讲述童年不幸,也能传递出积极向上的基调,证明了正能量的脱口秀同样可以搞笑。于祥宇则代表了“雅”的风格,将知识积累转化为笑点,找到了象牙塔与市场的连接点,展现了脱口秀创作的多元可能性。

💡 **脱口秀的本质与未来发展:** 作者认为,脱口秀不应仅仅是冒犯和嘲笑,正向基调同样可以带来笑点。关键在于“梗能力”和找到个人独特的表达方式。然而,作者对行业长远发展持谨慎悲观态度,认为如果无法突破现有题材的局限,观众的审美疲劳将难以避免,题材的用尽只是时间问题。

最近浙江宣传的一篇文章起了不小节奏《谨防脱口秀滑向性别对立的泥潭》。我一直觉得,只要使用申论文体,说话中肯,在网上发言时就不会被冲。但浙江宣传以身入局,把我的观点证伪了。

遥想当年,我刚入脱口秀训练营,老师讲道,男演员别碰性别议题,他至今没见过能处理好性别议题的男演员。女演员随意,这个自由度很大。

我拍案而起:气抖冷!谁说男演员就不能讲性别议题——男演员也可以骂男的啊!

直接把老师脑子干宕机了,我成功出师了。

我后来参加一场脱口秀比赛,有一轮的赛制是在场上找一个对手来挑战。我和哥们商量挑战谁时,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脱口秀比赛原则上比的是搞不搞笑,票数应该和搞笑程度挂钩。但实际上,只要骂男的,不管好不好笑,必然能得到一定的兜底性票数,所以应该尽量避开搞性别叙事的对手。这个人要绕,那个人要躲,绕来绕去也没啥能选的了,最后我俩决定互相挑战。

我去知乎上搜脱口秀相关问题,发现风评烂完了,网友还创造性地发明了塔笠班等名词。但科普一个行业冷知识:脱口秀行业是一个男演员多于女演员,男观众少于女观众的行业。由于占演员大多数的男演员,处于一种“男的不能聊性别议题”的封印状态。所以宏观来看,脱口秀内容里,性别叙事并不占大多数,占主流的是什么呢?——地狱笑话!

虽然“男的不能聊性别议题”,性别化这件事咱也不敢妄议。师父是这么教的,师父的师父也是这么教的,用相声从业者的话来说,叫“祖师爷传下来的规矩”。但地狱化我可太懂了。

在这一现象的原因层面,知乎网友看到了“哎,资本”这一层:因为女性观众占主体,所以内容要迎合女性观众,人不能骂自己的客户。但一向喜欢键政的知乎网友,没看到另一层——审核。不指望有关部门的审核尺度有多宽松,哪怕放宽到公众号或者b站审核员的水平,我都能保证男演员能讲出很多男性喜闻乐见的话题。即使公众号的审核力度可以说是全网最严,但对脱口秀文本的审核力度,可以说远在公众号之上。

审核尺度过严,导致可讲的题材大幅减少,消费自己及家人的苦难是最为安全的话题,也暗合了遇事不决转原生家庭的时代主题,直击喜剧哲学本源——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我父母表示,很能理解你们这也不能讲,那也不能说,所以授权你任意编排我俩的形象,可以随便吐槽我俩。

之前老板说不能讲地域笑话,有演员说“我在北京演出时骂上海,在上海演出时骂北京”,审核员让他把这段删了。我说我的段子里有黑人bro,涉及到了美国,这个不算地域笑话吧。他说这个不行。我说那我涉及到了苏联,苏联现在已经没了,这个总可以讲了吧。

老板提了一条唯心主义审核标准——凡是你想要问我的,就都别写。

在这种审核尺度之下,比较安全的话题就那么几个:性别议题、家长里短、就业职场、校园。谁能搞出新东西,属于实质性创新,但一个人搞出实质性创新,就会有很多人模仿,过一阵子又不算创新了。

所以我对脱口秀这个行业是谨慎看坏态度。因为如果局限在这几个领域的话,观众很快就会审美疲劳,过不了几年,题材就要用完了。

事实上,我在参加脱口秀比赛时,评委看到后面也说——怎么你们全都在吐槽就业问题,我耳朵要听出茧子了。

脱口秀在知乎上的风评差过头了,无非就是讨厌性别叙事。其实不想看性别叙事的话,也有很多不错的演员能看。

比如付航,前几天我还去线下看了一场。从黄牛的工作积极性来看,付航应该目前的脱口秀天花板,居然出现了专门倒卖付航门票的黄牛。

最开始我对这种咋咋呼呼的风格无感,直到喜剧之王单口季里他来了一次封神之战,才知道他是大智若猴。那一场有一段大意是“优等生没考满分,快要抑郁了,我及格了,我爸请全班吃肯德基”。主旨在于,他这种童年时备受打击的人,抗挫折能力更强,混社会时有一些优等生不具备的优势。虽然也很地狱,但基调是向上的。

我也不觉得他讲得完全是鸡汤,我见过很多学生年代一帆风顺,导致过度害怕“恶评”且容易被pua,好学生心态阻碍职业发展的人。很多场合,肯定是付航这类性格更容易成功。

当然,付航这一场封神之处在于,超越了“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这句广为流传的话,脱口秀不只是冒犯、嘲笑和打压,正能量也不代表就一定会无聊,正向的基调一样可以搞笑,主要还是看出梗能力。

比如我喜剧领域的偶像于祥宇。我研一看他的时候,剧场还坐不满,现在火了,想像以前一样小班听讲是不可能了。看脱口秀就像恋爱,第一次遇到的人很重要,我第一次看脱口秀看的是于祥宇,于是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我火速加入了学校的脱口秀社团。如果我第一次看脱口秀是花钱挨骂又不好笑,那我肯定再也不来了,跑步回到枯燥的读研生活中,反手祝我的老板早日倒闭。

于祥宇是“雅”那一挂的代表,把自己的积淀转化为笑点,找到了象牙塔里的知识和市场价值里的连接点。我也在追求“雅”,但水平不够,只在高校和法律人专场里节目效果好,一走出这个圈子就被哈耶克的大手抽耳光。只有自己尝试一下,才会知道做到于祥宇这个程度有多难。

喜单二出现了吐槽衡中的演员,我也十分建议看一下。最近网上盛传“衡中不是衡水模式”,我一直很好奇,衡中不是衡水模式,到底谁是衡水模式?难道石家庄二中是衡水模式?

很推荐听一听那位演员的段子,自己判断一下,衡中到底是不是衡水模式。没人愿意在上电视这种大场面怒喷母校,所以他的吐槽是理性克制的,一些太尖锐的他也不方便说。他北大出身,还有个非常天然的优势,就是吐槽衡中时,不会有人说“人不行怪路不平”。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脱口秀 性别议题 审核 内容创作 喜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