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7月24日 14:27
女子为减肥晒背导致肾衰竭 医生:晒背没有减肥作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随着“三伏养生”的流行,晒背成为一种健康潮流,不少人相信其能“祛湿”、“减肥”。然而,这种看似简单的养生方式暗藏风险。浙江一位女士因听信“晒背能燃脂”,在高温时段长时间暴晒,导致严重脱水、急性肾损伤及横纹肌溶解。医生指出,盲目晒背可能导致体重下降的假象,却可能付出肾脏损伤的代价。文章强调了科学晒背的时间、时长、准备工作以及禁忌人群,并提醒出现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并就医,警示人们养生切勿盲目跟风。

☀️ 科学晒背时段与时长:应选择紫外线指数较低、温度温和的早晨7-9点或傍晚5-7点,时长从10分钟开始,循序渐进至20-30分钟,每日累计不超过1小时,避免在正午时段长时间暴晒。

💧 充分补水与防护:晒背前应提前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如淡盐水或运动饮料。着装上应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以减少晒伤和脱水风险。

⚠️ 警惕脱水与横纹肌溶解:在高温暴晒下大量出汗而不及时补充水分,易导致身体严重脱水,血液浓缩,进而引起肾脏供血不足。同时,高温也可能导致肌肉细胞受损破裂,释放肌红蛋白阻塞肾小管,引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肾衰竭。

🚫 禁忌人群与不适症状处理:老年人、儿童、孕妇、高血压、皮肤病患者及服用光敏药物者应避免晒背。若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尿量减少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晒背,转移至阴凉处,冷敷大血管处降温,补充温水,并及时就医。

📈 辨别“脱水性”体重下降:通过暴晒减掉的体重多为水分流失,一旦补水会迅速回升,并非真正的脂肪减少。养生应以科学健康为导向,切勿盲目跟风,避免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追求短期效果。

快科技7月24日消息,据媒体报道,随着“三伏养生”理念的流行,晒背成为不少人追逐的健康潮流。社交媒体上,“晒背祛湿”、“晒背减肥”等说法盛行,许多人将其视为调理身体的“天然疗法”。然而,这种看似简单的养生方式却暗藏风险。

浙江一位王女士(化名)为了快速减重,听信了“晒背能燃脂”的说法,开始了自己的“晒背计划”。她特意选择每天正午12点到下午2点紫外线最强烈的时段,在小区空地上仅穿着单薄吊带衫暴晒,坚信“越热效果越好”。

起初的9天,她每天坚持暴晒2小时,体重秤上显示的4斤减重让她倍感鼓舞,甚至在朋友圈分享“精神焕发”的感受。然而,第10天清晨,一阵剧烈的恶心感将她惊醒,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肌肉酸痛、头晕目眩,甚至连站立都困难。家人发现她皮肤通红、嘴唇干裂,尿量锐减至平时的一半,紧急将她送医。

急诊检查结果令人心惊:王女士的血肌酐水平飙升至正常值的3倍,肌酸激酶更是高达10万单位(正常上限仅200单位),最终被诊断为高渗性脱水、急性肾前性肾功能损害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医生解释,王女士在持续高温暴晒下大量出汗却未及时补充水分,导致身体严重脱水,血液浓缩后肾脏供血严重不足。同时,高温导致肌肉细胞大面积受损破裂,释放出的大量肌红蛋白随血流涌入肾脏,“如同泥石流堵塞河道”般阻塞肾小管。在这双重打击下,她的肾脏功能急剧恶化,随时可能发展为致命的急性肾衰竭。

针对如何科学晒背,医生给出明确指导:时间应选择紫外线指数较低(通常低于5)、温度相对温和的早晨7-9点或傍晚5-7点;时长从初次尝试10分钟开始,循序渐进至20-30分钟,每日累计不超过1小时。

准备工作需穿宽松透气的长袖衣物(避免皮肤直晒),并提前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如淡盐水、运动饮料);禁忌人群方面,老年人、儿童、孕妇、高血压患者、皮肤病患者及服用光敏药物(如某些抗生素)者应坚决避免。

通过暴晒减掉的几斤体重,往往是‘脱水’制造的假象,一旦补水便会回升,却可能付出肾脏损伤的沉重代价。”专家警示,“减肥不能靠脱水,养生更不能凭盲目跟风。”

专家还提醒,晒背过程中若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必须立即停止,迅速转移到阴凉处,用湿毛巾冷敷颈部、腋下等大血管处帮助降温,并饮用温水。若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务必尽快就医。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晒背 养生 健康风险 脱水 肾损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