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层面出台首个绿电直连框架规则,标志着绿电直连从地方试验走向全国规范化推广。该政策将盘活未能并网的新能源项目,促进高耗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鼓励储能配置以提升绿电利用率,并利好零碳园区、微电网与虚拟电厂建设。这一举措为新能源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智能化调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政策填补空白,推动绿电直连全国化:国家首个绿电直连框架规则的出台,明确了新能源项目可以直接向电力用户供给绿电,这填补了国家层面的政策空白,使得绿电直连从地方试点推广到全国范围,为新能源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 盘活存量项目,促进高耗能企业转型:该政策为已建但未能并网的新能源项目提供了“盘活”机会,使其能够通过直连方式发电。同时,要求高耗能企业缴纳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并压减燃煤出力,通过直连绿电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助力其绿色低碳转型。
🔋 储能配置重要性提升,催生一站式服务:绿电直连项目将储能视为提升自发自用比例和满足考核要求的重要手段。未来,光伏和风电厂商有望联合储能企业,为高耗能出口型企业提供集组件、风机和储能于一体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 利好零碳园区及智能化调控:该政策将促进零碳园区、微电网和虚拟电厂的建设,零碳园区有望成为绿电直连项目的主要应用场景。通过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并运用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绿电的高比例高效利用。
人民财讯7月24日电,7月24日,在2025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大同)研讨会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陶冶表示,今年5月,国家出台首个绿电直连框架规则,明确新能源项目可以通过直连线路向电力用户直接供给绿电,填补了国家层面绿电直连政策空白, 标志绿电直连从地方试验走向全国规范化推广的新阶段。陶冶认为,该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于因各种原因电源本体工程建好后但未能并网的新能源项目,提供盘活资源、直连发电的机会。二是对于已建燃煤自备电厂的高耗能企业,若欲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则需足额缴纳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压减燃煤出力、直连绿电,落实其自备电厂的清洁能源替代。三是对于绿电直连项目,储能配置将成为项目提升自发自用比例、满足考核要求的重要选择之一,未来光伏组件、风电整机厂商或将主动联合储能电池企业,为高耗能出口型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四是利好零碳园区、微电网与虚拟电厂建设,零碳园区或将成为绿电直连项目的主战场,通过绿电直连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通过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智能化调控技术实现绿电高比例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