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7月24日 09:06
企业家IP破产于2025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5年,备受瞩目的“企业家IP”造神运动宣告终结。在过去十年,由于产品差异化缩小和价格战激烈,企业家们纷纷将个人IP化,通过人格魅力和情绪价值来吸引公众关注,成为品牌信任的“锚点”。然而,这种依赖公众情绪的模式如同“情绪通胀”,一旦进入紧缩周期,便迅速贬值。企业家们被困于公众期待的“套子”中,失去了自我定义的权利。文章指出,企业家IP的本质是公众情绪的副产品,情绪本身不可控,过度透支情绪价值只会适得其反。如今,随着企业家IP的退潮,商业世界正回归其本质:结构、组织、产品、效率和交付,而非虚幻的情绪价值。

💡 **企业家IP盛行源于商业竞争的“情绪化”:** 在产品差异被抹平、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的背景下,企业家将个人IP化,以人格魅力和情绪价值作为品牌背书和信任的“锚点”,这是在结构性信任机制失灵时,将信任转移给“看得见的人”的社会功能平替。算法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极端表达更容易传播,加剧了“情绪通胀”,企业家IP成为过度生产和消费情绪的产物。

🎭 **企业家IP将个体困于公众期待的“套子”:** 一旦成为企业家IP,就意味着需要维持公众期望的人物设定,表达只能局限于被期待的部分,失去了自我定义的权利。这种“套子”由公众期待、流量挟持和算法预判构成,企业家被迫扮演公众投射出的想象,一旦无法持续提供情绪价值或出现偏差,便可能面临“塌房”和公众敌意的反噬。

🌊 **情绪价值的过度透支导致其贬值:** 过去十年,真诚、奋斗、逆袭等情绪价值被反复透支,如同被过度炒作的币种,其内在价值已无人相信。公众对情绪表达的耐受度下降,曾经能打动人的话语如今可能招致冷笑或质疑。情绪的本质是不可控的涡流,企业家并非驾驭者,而是情绪的乘客,过度依赖情绪包装最终会被吸到底部。

🚀 **企业家IP退潮预示商业回归本质:** 2025年企业家IP的退潮,标志着商业回归其本源——不应建立在情绪之上,也不再需要IP包装。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是结构、组织、产品、效率和交付。企业家应认识到,踩中情绪的风口能带来飞跃,但那并非自身召唤,而是恰巧站在了时代的位置上。理解这一点,才能真正回到商业的轨道。

文 | 刀客Doc

2025年,一场以“企业家IP”为核心的造神运动,终于在年中走到了尽头。

去年年底,钟睒睒说自己最看不起当网红的企业家。当时我还不以为然,现在我有些理解他了。

一些被视为企业家IP的标杆们渐渐销声匿迹:

于东来退网、雷军沉默、俞敏洪哑火、周鸿祎被喷、董宇辉谨言、董明珠坦言“今后要少说话”,哪吒汽车的张勇直接消失,最后连已经去世的宗庆后,最近陷入了争议。

我们也终于看清了一件事:企业家IP看上去像一种商业策略,进一步看,只是公众情绪的副产品。

情绪有潮汐,时涨时落,涨的时候以为是国王的加冕,落的时候才发现是皇帝的新装。

情绪也有经济周期,它会通胀,也会通缩。通胀的时候,情绪是资产,通缩的时候,情绪变成负债。

01

过去十年,在极致内倦的竞争环境下,产品差异在硬指标上被迅速抹平,价格战压缩了增长空间。

唯一能放大的,只剩下“情绪”。

在算法的推波助澜下,情绪被过度生产、过度消费。由此,中国商业舆论场开始了一轮“情绪通胀”周期。

于是,企业家带着自己的人格背书,被推到舞台中央,成为品牌的替代符号和信任锚点。

当其他结构性信任机制失灵时,我们只好把信任强行转移给某个“看得见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家IP更像是一次社会功能的平替。

当产品失去说服力,就寄望于代言人;

如果企业不透明,就让企业家做发言人;

当商业逻辑难以理解,一个“动人故事”就能取代逻辑和理性。

公众也不是真的要判断谁可靠,而是在选一个“我愿意信”的人。只要他存在,焦虑就能缓解,混乱中就能找到一个信任的坐标点。

流量逻辑进一步加速了这个过程——算法偏好情绪,媒体追逐热点,表达越极端,传播越容易,盲信就越容易产生。

于是乎,有人在台上振臂一呼,高喊“为梦想窒息”;有人穿上黑色皮衣,宣布“人生最后一战”;也有人一边卖货一边上演“真还传”。

我们以为那是企业家某种时代精神的表达,其实是我们在投射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有个概念,叫“情绪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当群体陷入某种狂热状态时,个体的理智会让位于集体的情绪。

每一次“泪目”“破防”“刷屏”,往往不在于事实本身,而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心理需求——我们渴望被感动,于是主动寻找能够满足这种情感需求的对象。

这个时候,情绪被当成信任的替代品,不断加杠杆,成为企业家IP时代的底层逻辑。

情绪不再只是个人表达,而是一种资源、一种筹码,甚至是一种货币。

它被反复透支,在过去十年里,通胀了太多情绪价值:真诚、人设、奋斗、逆袭、初心……

直到进入紧缩周期,它们变成了过度使用的标签,像被过度炒作的币种,已经没有人再相信它有实在的价值。

不是因为公众变得刻薄,而是对情绪表达的耐受度下降。

你再说“我还在坚持”,大家的第一反应不是动容,而是冷笑:“你还想要什么?”

你再说“为国货崛起”,别人只问你一个问题:“你孩子国籍在哪儿?”

02

IP是个壳,一旦套上,它就不再允许你做自己。

契诃夫写过《装在套子里的人》。主人公别里科夫活在套子里,不是因为有人强迫,而是因为那是唯一能让他感到安全的方式。套子一层层包裹:制度、文化、期待、舆论。

他不反抗,也不逃跑,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维持——维持外界希望看到的样子。

今天的企业家IP,和别里科夫没有本质差别。

只不过,这个“套子”换成了公众的期待、流量的挟持、算法的预判。

在那个状态下,IP已经和商业无关,你只是被要求维持一个人物设定。

人设也不是企业家自己的选择,而是被动接受的“公众期待”。你可以表达,但只能表达大家期待的那一部分。

你就不再是你,而是公众投射出来的那个想象。你不能拒绝,也不能消极。你要配合,要经营,要持续提供情绪价值。否则情绪就会反噬,把曾经的好感倒转成敌意。

你必须出现在他们希望你出现的场合,说他们希望你说的话,哭在他们希望你哭的时刻。

否则,你会被说“不真诚”,被说“塌房”。

总之,企业家失去了重新定义自己的权利。

这就是IP的悖论:它起初让你红,是因为你像你自己;它最后让你困,是因为你必须永远像大家眼中的你。

03

更大的问题在于,企业家IP这套逻辑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一个荒谬的预设上——你能控制社会情绪,甚至能让它长期为你牟利。

很多企业家相信自己能做到,甚至沉迷于这种幻觉。他们觉得只要运用得当,就能点亮流量,把企业推到巅峰。

但这不成立,从来不成立。

情绪当然是一种能量,但它不可控。你可以点燃它,却无法预测它烧向哪里。

过去几年,我们看过太多这样的反转。

经济上行的时候,企业家是财富偶像,情绪是仰望的。

董明珠她几十年来一贯的形象,是“永远不服输的铁娘子”。这种形象在高增长时代让她像一面旗帜。

但旗帜举得太久,人会累,观众也会疲惫。当她今年说“以后要少说话”的时候,是她清醒地意识到:情绪的风已经不再站在她这边。

文化式卖货在第一次是力量,重复三次就变成了刻意表演。

董宇辉前几年还被捧成“知识带货”的代表,结果,一场股权风波后,说一句横渠四句都会被喷。在情绪逻辑里,已经没有逻辑和对错。

这就是情绪的本质——它不是线性的,而是涡流。

它让你以为自己在驾驭情绪,但事实是,你只是情绪的乘客,还是没有安全带的那种。

表面上看,它像风,连猪都能吹上天;实际上,它更像一股下潜的气旋。所有想借这股风起飞的人,最后都会被吸到底部。

这就是为什么,张一鸣退场,马云游学,雷军开始沉默。

不是因为他们害怕,而是他们明白,只有退出IP逻辑,才可能回到商业逻辑

04

2025企业家IP的退潮,是一个信号,商业回归本质的信号。

商业本来就不应该建立在情绪之上,也不该再用IP来包装。

商业世界的底色结构、组织、产品、效率、交付

而对每一个想做企业家IP的人,我只说一句话:

不要试图左右情绪,你如果踩中了它的风口,它会带你飞。

但你得记得,它不是你召唤的,你只是恰巧在那个时候站在那个位置。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企业家IP 情绪价值 商业本质 流量逻辑 信任危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