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7月24日 08:18
国安部通报典型案例:某科研机构人员违规使用 AI 软件导致泄密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国家安全部近日通报了数起典型的涉密信息泄露案例,涉及随意谈论涉密工作、违规使用AI工具处理敏感信息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炫耀涉密信息等。这些案例均由“职场萌新”或工作人员因无心之举或炫耀心理导致,造成了国家秘密的泄露,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党纪政务处分。国家安全部特别提示,严禁在互联网或非涉密环境中使用AI工具处理涉密信息,并强调应从正规渠道下载AI应用软件,以防落入“山寨”陷阱,确保国家安全。

🔒 随意谈论涉密工作可致国家秘密泄露:某涉密单位工作人员小田因在同事家做客时随意谈论重大涉密项目进展,其言论被同事家人听到并发布上网,导致信息泄露,最终受到党纪政务处分。此案例警示,即使是在非正式场合,也绝不能随意泄露工作中接触到的涉密信息。

💻 违规使用AI工具处理涉密信息风险高:某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小李为图省事,将核心数据和实验成果上传至AI应用软件以辅助撰写研究报告,结果导致涉密信息泄露,并受到严肃处理。这强调了在科研和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信息安全规定,特别是对于AI工具的使用,绝不能上传任何涉密数据。

📱 社交媒体炫耀涉密信息是严重违规行为:某机关新入职干部小蒋因炫耀心理,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自己领取的秘密级文件首页照片,造成了泄密,并因此受到党纪政务处分。此事件表明,任何形式的涉密信息,无论多么微小,都不应在公共平台或非授权范围内传播,尤其不能用于个人炫耀。

⚠️ 使用AI工具处理涉密信息需谨慎:国家安全部强调,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辅助工作时,必须坚决杜绝在互联网或非涉密环境中使用AI工具处理任何涉密信息。同时,使用AI应用软件应从正规途径下载,以防落入“山寨”应用陷阱,保障信息安全。

IT之家 7 月 24 日消息,据国家安全部官方公众号,又是一年入职季,“萌新”勇闯职场,有时因为一些无心之举,上演着一场场职场“小白”历险记。今天,国家安全部通报了几起典型案例,IT之家整理如下:

国家安全部提示,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辅助工作时,坚决杜绝在互联网或非涉密环境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处理任何涉密信息。使用的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应从正规的途径下载,避免落入“山寨”应用陷阱。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国家安全 信息泄露 AI安全 保密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