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7月24日 02:14
[生 活] 科技加持,暑期旅途惬意升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5年全国铁路暑运已过一月有余,面对持续高位运行的客流,全国铁路部门正积极运用AI智能测算系统、AI智能判图系统、一体式集成岛式空调、智能车窗显示屏、电子地图以及无线充电桌板等多种科技手段,全面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从西安站的“智慧大脑”调度,到重庆东站的“山茶花”空调和智能穹顶,再到郑州东站城际动车组的“智慧旅程”,科技的融入不仅提高了运行效率,更让旅客在夏日出行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清凉、便捷与舒适。这些创新应用有效缩短了排队时间,优化了安检流程,并提供了丰富的车内服务,让出行更加顺畅愉快。

🚆 AI技术提升客流管理与安全效率:西安站通过AI智能测算系统实现对人流的24小时不间断分析和预警,有效分流旅客,缩短排队时间达60%;AI智能判图系统则能毫秒级识别违禁品,准确率超99%,大幅提升安检效率和旅客通行能力。

🌬️ 创新空调设计带来舒适清凉体验:重庆东站采用一体式集成岛式空调,以“山茶花”造型实现360度无死角柔和送风,同时玻璃穹顶的特殊遮阳膜有效隔热,将候车大厅温度稳定在舒适区间,能耗降低20%以上。

📱 智能化车内服务提升旅途品质:郑州东站城际动车组配备了OLED透明显示车窗,可切换显示风景或影音内容;电子地图实时更新行程信息;桌板集成无线充电功能,有效解决了旅客的“电量焦虑”,让40分钟的车程充满科技感与便利性。

💡 科技应用推动铁路服务全面升级:从客流调度到候车环境,再到车厢内部服务,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旅客的出行体验,使铁路运输更加高效、安全、舒适,满足了暑运期间高密度客流的需求。

重庆东站的一体式集成岛式空调。

应用在西安站的AI智能测算系统。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何 亮

    截至7月22日,为期62天的2025年全国铁路暑运已过1/3。今年暑运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9.53亿人次,日均发送1537万人次。面对持续高位运行的客流,全国铁路部门在加大运力的同时,升级并运用多种科技手段,提升在途服务水平,让人们夏日出行既清凉又舒适。

    “智慧大脑”保畅通

    7月的西安站,暑气裹挟着南来北往的客流涌动。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进站口前再也看不到车站工作人员手持扩音器调度的场景,曾经让旅客望而生畏的拥堵长龙,如今被井然有序的队伍取代。AI技术的应用,正让这座近百年老站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西安站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一面巨大的综合监控屏格外醒目。屏幕中的高清数字地图上,车站重要区域以红、黄、绿三色动态标注客流量。“我们站采用的这套AI智能测算系统就像车站的‘超级大脑’,能够24小时不间断分析人流汇聚速度、移动方向和峰值时段。”西安站指挥中心主任董海峰指着屏幕介绍道。

    当这一系统监测到东8进站口实时客流突破150人阈值,终端立即弹出红色预警,该区域在地图上瞬间“闪红”。预警信息被同步推送到相关工作人员的智能手环上。在进站口巡查的值班员看了眼智能手环,快步走向东8进站口。此时,备班的5名工作人员也已从不同方向赶来。不到5分钟,备用通道全部开启,隔离带重新调整,原本可能积压的客流被迅速分流。

    “以前全靠眼睛估人数,忙起来顾此失彼。现在系统提前预警,调度精准多了。”西安站现场工作人员说。

    记者从进站口往里走,安检区域的变化更让人惊喜。带双胞胎女儿回乡的张女士,正推着行李箱通过安检通道。只见她踏入新型腿部金属探测仪的检测区,系统便开始自动扫描,3秒钟后设备亮起绿灯,全程无需安检员弯腰检查。

    “现在安检真是又快又方便!”张女士边说边将双肩包放入安检机。

    在安检操作台后,操作员正盯着屏幕。屏幕上,张女士背包内需检测物品清晰可见,其中一瓶200毫升的防晒喷雾被AI智能判图系统用红色方框特别标注。“该系统能在几毫秒内识别超量液体、管制刀具等违禁品,比人工判图快3倍还多。”西安站安检员郑颖介绍,这套系统的判断准确率超过99%。

    西安站暑运数据显示,自AI智能测算系统和AI智能判图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全站单日最高发送旅客突破18万人次,进站口平均排队时间缩短60%,单个安检口日均通行能力提升至5万人次。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AI技术让每位旅客的出行路更顺畅。

    “清凉魔法”送舒爽

    入伏后,重庆像被“扔”进了熔炉,室外气温稳稳地定格在40摄氏度。然而,当旅客踏入新建成的重庆东站候车大厅,仿佛一下子穿越到深山凉谷,瞬间通体舒爽。这座刚投入运营的交通枢纽,用两个“清凉魔法”,开辟出一片清凉天地。

    走进候车大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5朵造型别致的“山茶花”。它们高4米,花瓣舒展,在大厅中央静静绽放。不过,这可不是单纯的装饰,而是重庆东站创新设计的一体式集成岛式空调。设计师巧妙地将空调功能融入美学设计,花瓣的弧度经过精密计算,配合上端的球形风口,能实现360度无死角送风。

    站在“山茶花”旁,记者可以明显感受到凉意从“山茶花”顶部缓缓蔓延开来。即便坐在“山茶花”正下方的环绕式座椅上,也不会有传统空调那种直冲而来的生硬风感,只有柔和的凉意包裹着身体。

    重庆东站负责人介绍,相比传统空调机组,这种岛式空调不仅大大提升了旅客的舒适度,而且将车站能耗降低20%以上。即便在大客流量时段,它也能把大厅温度稳定在合理区间。

    除了“山茶花”空调,车站大厅顶部的玻璃穹顶也是降温“神器”。记者抬头望去,9扇天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每扇天窗都由近千块三角形玻璃拼接而成,形成独特的双曲异形曲面。这是国内首次在高铁枢纽中采用的全覆盖式玻璃采光顶设计,既美观又实用。

    特殊的玻璃材质让透光率超过91.5%,比普通玻璃高出近10%。阳光透过玻璃洒进大厅,让整个空间明亮,完全不需要额外开灯照明。神奇的是,这种玻璃有如此高的透光率,却不会使室内温度飙升。秘密就藏在玻璃的遮阳膜上。

    这种遮阳膜不仅可以高效隔热、反射太阳辐射,而且具有低导热性。相关负责人介绍:“遮阳膜能够有效遮挡紫外线。有了它,即使太阳光再强烈,候车大厅内的温度也能保持在舒适区间。”

    “智能组件”添便利

    清晨7点,郑州东站的站台上,CRH3A-A型城际动车组静静停在铁轨上,银灰色的车身泛着光。随着旅客陆续登车,这场往返于郑州与开封之间的“智慧旅程”正式开启。车窗变屏幕、地图会“说话”、桌板能充电……这些藏在细节里的科技感,让40分钟的车程变得格外惬意。

    “哇,这车窗还能用来看视频!”刚上车的小男孩指着座位旁的车窗惊呼。这扇车窗的夹层中加入了OLED自发光透明显示层,配合电容触摸技术,实现了高清通透的显示效果。轻触屏幕上的“车窗切换”按钮,旅客就能自由切换窗外飞驰的风景与热播剧集、旅行资讯,想看哪个看哪个。

    车门上方,一块醒目的电子地图显示屏正实时更新行程信息。绿色的光点沿着线路缓缓移动,每到一站就会亮起红色提示灯,旁边还标注着预计到达时间。带着父母出游的张先生正指着屏幕给老人讲解:“爸、妈,下一站就是开封了,还有15分钟,咱们准备下车。”

    这让不少旅客不再担心“坐过站”,带着孩子乘车的王女士说:“以前总怕听不清到站播报,现在一看就明白,心里踏实多了。”

    动车座位前的小桌板更是缓解了旅客的“电量焦虑”。刚坐下的李先生把手机往桌板上一放,屏幕上就弹出了充电提示。“这功能太实用了,我今天出门急没带充电宝,这下不怕手机没电了。”他说。

    座椅下方的电源插座,为需要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旅客提供了便利。车厢采用“2+2”的座椅布局,即每排两侧各设置两个座位,中间留出宽敞过道,既保证了乘客的乘坐空间,又方便走动。每个车厢都有独立卫生间,安全扶手和紧急呼叫按钮随处可见。

    列车平稳地行驶着,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车厢内的旅客或用智慧车窗看剧,或看着电子地图规划行程,或用小桌板给手机充电。当列车缓缓驶入开封站,不少旅客还意犹未尽。这场充满科技感的旅途,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更让每位旅客感受到了出行的美好。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铁路 AI 暑运 智慧出行 科技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