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7月24日 02:14
[要 闻] “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发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为国土绿化与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支撑。研究评估主要造林树种未来适生区域动态变化,提出“优选树种—优选地块—优化轮伐期”策略,预测到2060年部分树种适生区域缩减,并提出优先造林适宜区域及多树种配置方案,预计新增碳储量38.2亿吨。

🌳 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实现造林从‘能种、快种’向‘种得准、种得稳’转型。

📊 树种适生区域动态变化评估: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遥感观测与多情景气候模拟,系统评估主要造林树种未来适生区域变化,预测到2060年部分树种适生区域缩减12.1%至42.9%。

🌍 优先造林适宜区域识别:识别出气候变化背景下全国4320万公顷优先造林的适宜区域,提出多树种科学配置的优化方案,可合理布局约460亿株适应性强的优势树种。

🌱 碳汇潜力提升:通过科学配置,预计可新增38.2亿吨碳储量,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空间布局依据。

    科技日报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张美男)记者23日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刘世荣院士团队发布了“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为我国新一轮国土绿化与碳中和协同目标提供了科学支撑和空间布局依据。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通报》。

    “我国造林事业正加快从‘能种、快种’向‘种得准、种得稳’转型。”刘世荣指出,面对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树种与气候适宜性变化不确定性,研究团队综合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遥感观测与多情景气候模拟,系统评估了主要造林树种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适生区域动态变化,提出了“优选树种—优选地块—优化轮伐期”的空间配置策略。

    研究预测,到2060年,部分主要造林树种的适生区域将因气候变化缩减12.1%至42.9%。若缺乏因地制宜的树种配置策略,可能导致土地资源低效利用,甚至引发生态系统退化风险。为此,团队识别出气候变化背景下全国4320万公顷优先造林的适宜区域,提出多树种科学配置的优化方案,并提出可合理布局约460亿株适应性强的优势树种,预计可新增38.2亿吨碳储量。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气候智慧型造林 碳中和 国土绿化 适应性育种 碳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