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指出,当前市场上汽车的“智驾”系统尚未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驾驶人仍是最终责任主体。若驾驶人在行驶中“脱手脱眼”,将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及刑事追责。为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工信部已要求企业加强测试验证,明确功能边界,禁止夸大宣传,并发布了相关管理与技术指南,明确了系统边界探测、驾驶员脱离任务时的风险减缓以及驾驶员不规范使用时的限制策略。
🚗 “智驾”系统尚非自动驾驶,驾驶人是最终责任主体。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强调,车辆的“智驾”系统目前仍未达到自动驾驶的水平,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必须保持专注,承担最终的责任。任何形式的“脱手脱眼”行为都将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
⚖️ “脱手脱眼”将面临多重法律风险。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若出现“脱手脱眼”的情况,不仅可能导致交通事故,还将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以及刑事追责等多重法律后果,触及法律的多个层面。
📈 监管部门加强规范管理,提升产品安全水平。公安机关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智驾”系统的规范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已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严禁夸大和虚假宣传,以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能。
📄 《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管理指南》明确系统边界与风险应对。工信部发布的《指南》对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准入、召回及软件升级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要求企业清晰界定行车辅助功能的系统边界(如道路类型、天气等),并具备探测和响应系统边界的能力。当系统检测到可能超出边界时,会提示驾驶员,并在驾驶员未响应警告且脱离驾驶任务时,启动风险减缓功能使车辆安全停车,同时对不规范使用的驾驶员限制功能激活。
据报道,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所搭载的“智驾”系统,都还没有实现“自动驾驶”的目标,驾驶人才是最终责任主体。

如果驾驶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脱手脱眼”,不仅存在严重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及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对此,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
此外,在今年4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同时,工信部今年2月份还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与技术指南》。
《指南》中明确提出,企业应明确行车辅助功能的明确系统边界,包括道路类型、道路基础设施、天气条件、对其他道路使用者行为的响应能力等,验证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具有探测和响应系统边界的能力。
当系统在激活状态下探测到已超出、正在超出或即将超出系统边界时,采取合理策略告知驾驶员。
对于行车辅助,当系统检测到驾驶员脱离动态驾驶任务、未响应警告且没有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时,系统适时启动风险减缓功能以使车辆安全停车。
驾驶员未规范使用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系统应当具备禁止激活相应功能等限制策略。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