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韩国前总统顾问文正仁,长年奔走于韩国外交领域,前总统金大中、卢武铉和文在寅执政期间,他曾在外交政策上给出重要建议。2017年至2021年,文正仁任韩国总统统一、外交和安全事务特别顾问,2000年、2007年和2018年他曾三次以学者身份参与韩朝首脑会议。
2024年7月7日上午,在世界和平论坛召开期间,南方周末记者从韩国内政、中韩关系、东北亚局势等角度,与文正仁进行了对话。
“尹锡悦政府采取‘亲美平衡战略’,认为美韩同盟、韩美日三边安全合作和印太战略,最有利于韩国的国家利益。”文正仁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许多韩国人不认同尹锡悦的“亲美平衡战略”,它急剧恶化了韩朝关系,破坏了韩俄关系,也使中韩关系紧张。
在韩国如何处理对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上,文正仁认为,如果韩国在中美冲突中站在美国一边,朝鲜半岛和平将很难得到保证。“韩国更倾向于前总统文在寅时期的走钢丝般的平衡外交”。
文正仁曾建议韩国对朝政策应“现实且灵活”,提到“韩国不能奢望朝鲜立即放弃核武器”“承认朝鲜是对话的基础”“为了灵活处理对朝关系,必须先展示诚意,比如暂停美韩军演”。
在2024年6月普京访朝后,文正仁向南方周末记者道出了韩国对朝俄关系的两个担忧,“一是担心朝俄联合军演,二是担心俄罗斯向朝鲜转让关键军事技术。”
面对可能出现的东北亚阵营化,文正仁认为,美日韩已经形成了南方轴心,俄罗斯和朝鲜也做出了相应的回应。“但北方轴心最终是否形成,还得取决于中国是否加入。”文正仁向南方周末记者坦言,他不认为中国会加入南北阵营,阵营化只会加剧美国对华包围圈。
“尹锡悦的亲美政策、中韩贸易逆差以及韩国社会对中国的负面情绪都使中韩关系紧张。”文正仁对中韩关系感到忧心,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为减少彼此误解,中韩两国应多推动年轻一代的交流合作。
韩国总统统一、外交和安全事务特别顾问 文正仁 图/世界和平论坛
“若党内叛变,尹锡悦弹劾案才能进入下一步”
南方周末:最近,韩国发起了针对总统尹锡悦的全国弹劾案,请愿人数超过100万。你认为本次弹劾是否凸显了韩国在野党和执政党之间的分裂?
文正仁:向韩国国会提出弹劾案的不是在野党共同民主党,而是一位普通的公民。这位公民在请愿书中提出了弹劾尹锡悦的几点理由:一是尹锡悦危及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全;二是他在处理日据时代强征朝鲜劳工问题上向日本过度让步;三是他对日本排放福岛核污染水保持沉默;四是他阻碍2023年夏天一名韩国海员溺水案的刑事调查等。
按韩国国民议会规定,如果请愿人数超过5万,国会就有义务组织受理此案。由于已经有130多万公民提交了弹劾尹锡悦的请愿书,弹劾程序已经开始了。
南方周末:目前,300个国会议席中在野党占据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尹锡悦正处于“跛脚鸭”时期(lame duck stage),你认为这次对尹锡悦的弹劾会成功吗?
文正仁:我不这么认为。弹劾程序不会一帆风顺。国民议会需要200多票才能通过弹劾议案,但反对党集团现在总共只有192票。除非有执政党国会议员叛变,不然,弹劾案无法在国会通过。
若弹劾案在国会获得通过,案件将被移交到宪法法院,由其作出最终判决。不过要获得宪法法院的批准也并非易事。现阶段只是弹劾案的开始。
尹锡悦政府确实是跛脚鸭状态。一旦尹锡悦弹劾案被国会通过,他的总统一职将被中止,在宪法法院裁决前,他将任命代理总统。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0日,韩国第22届国会议员选举开票工作正在进行。(视觉中国/图)
南方周末:人们常说“韩国总统是最危险的工作”,多数总统都无法避免“青瓦台魔咒”,作为韩国政坛的资深人士,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文正仁:很遗憾,韩国总统史是一部悲剧史。第一任总统李承晚流亡海外,有四任总统任期结束后锒铛入狱,还有一位总统自杀身亡。目前只有尹潽善、金大中和文在寅三位前总统卸任后平安无事。
有人说青瓦台的风水不好,(导致总统卸任后没有好下场)。还有评论认为,尹锡悦担心“青瓦台魔咒”,才将总统府从青瓦台搬到龙山。
我不敢说是否真有“青瓦台魔咒”,但总统不得善终与韩国肮脏的政治体制有关。在韩国,政治复仇已成为一种常态。这非常糟糕。
韩国在中美之间“走钢丝”
南方周末:韩国学者很早就提及“中美新冷战”等观点,韩国战略界也一直秉持着在中美之间的“对冲战略(hedging strategy)”或“模糊战略(blurring strategy)”。尹锡悦上台后,在安全战略上全面追随美国,加强了韩美同盟和美日韩三方安全合作,重启了对朝“延伸威慑”战略和美韩大规模联合军演,而且还将朝鲜重新定义为“敌人”,这是否会加剧东北亚的紧张局势?
文正仁:是的,尹锡悦政府的举动加剧了韩国和东北亚的紧张局势。关于韩国如何应对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韩国政策界有几种争论不休的观点。
保守派认为,应该采取“亲美平衡战略”来应对中国的崛起。少数历史学家和学者认为,韩国应该跟随(Bandwagon)中国,他们的逻辑非常简单:中国正在崛起,而美国正在衰落。韩国理应站在崛起的中国一边。
国内也有主张韩国战略自主的声音,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些极端保守派鼓吹韩国需要拥有核武器,摆脱大国政治;另一些和平主义者希望韩国像瑞士一样宣布永久中立。
不过,大多数韩国人还是会选择在中美间“走钢丝搞平衡”(muddling through),他们认为,韩国不应在中美间“选边站”,应既保持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又寻求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有利于韩国的国家利益。金大中政府、朴槿惠政府和文在寅政府等历届政府就都采取了这种策略。
尹锡悦政府一直采取亲美平衡战略,认为美韩同盟、韩美日三边安全合作和印太战略最有利于韩国的国家利益。可许多韩国人不认同“亲美平衡战略”,认为它急剧恶化了韩朝关系,破坏了韩俄关系,也使中韩关系紧张。
南方周末:外界常说,尹锡悦政府主张“亲美反华”的外交政策,这使得中韩关系急剧恶化,你怎么评判这种观点?
文正仁:我不会说尹锡悦政府采取反华政策,但很多例子都可以解释尹锡悦“亲美”。在朝鲜问题上,尹锡悦将朝鲜视作韩国的主要“敌人”。朝鲜一直在推进核试验和弹道导弹试验。尹锡悦认为,为了应对朝鲜的威胁,最重要的是加强美韩同盟。他对美国的重视超过了对中国的重视,但这不是“反华”。
当然,由于价值观的不同,一些尹锡悦的支持者表现出了“反华”态度。
2018年3月1日,韩国首尔,韩国总统文在寅出席第99届三一节纪念活动。(视觉中国/图)
南方周末:你在文在寅时代担任过特别顾问,你认为文在寅政府时期的中韩关系与尹锡悦政府时期的中韩关系有何异同?
文正仁:文在寅总统强烈赞成在中美冲突间“走钢丝搞平衡”。因此,他强调美韩同盟重要性,也非常重视推动中韩合作伙伴关系。但就尹锡悦而言,他更看重与美国的同盟关系,而不是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另一个不同点是,文在寅在中韩交流时强调了“求同存异”,即中韩之间存在差异,但也存在有共同点,可以有共同的和谐。
但尹锡悦政府强调“和而不同”,即中韩存在分歧,仍然能和睦相处。因此,我认为尹锡悦强调“中韩差异”,而文在寅强调中韩的相似性或共通性。
南方周末:你认为韩国保守派和进步派对中国的态度是否存在共识?
文正仁:不存在!没有共识。尹锡悦和文在寅政府的差别很大,文在寅政府代表进步阵营,尹锡悦政府代表保守阵营。
保守派优先考虑与美国结盟,高度重视美日韩三边关系,甚至在经济上也希望促进与美日保持更紧密的关系。他们支持美国主导的脱钩和去风险化,紧跟美国对华政策的脚步。
另一方面,进步人士则认为,单方面“亲美”会使韩国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可能助长东北亚和朝鲜半岛发生“新冷战”。他们不想放弃或牺牲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是希望在中美之间寻求一种更加平衡的方式。
如果进步派候选人在下次选举中上台,对华政策也许就会发生改变。
北约还没能力将触角伸向东北亚
南方周末:2023年戴维营峰会后,尹锡悦在接受韩国媒体采访时说,“美国获益最大,日本一无所获。韩国付出了很多,但一无所获,还背负了相当大的安全风险”。你认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论?
文正仁:尹锡悦在戴维营会见拜登总统和岸田文雄首相时,三方达成了《戴维营协议》,决定加强美日韩三边关系。三个国家都从《戴维营协议》中有绝对收益,但国际政治同样也讲究相对收益。
我们不妨仔细看看《戴维营协议》,它确实满足了美国意愿,即美国一直希望打造极强的美日韩三边合作关系。之前,美国甚至想建立一个《东北亚条约组织》(NEATO),相当于东北亚的“北约”,而由于日韩关系不佳而没能成立。但《戴维营协议》促成了日韩合作,拜登也因此将此视为伟大外交成就之一。
而对于日韩历史问题、福岛排核废、日韩独岛/竹岛争端等问题,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没有对韩国做出任何让步的情况下,却改善了对韩关系。由于三边关系和日韩防务合作的加强,日本得到了更多好处。
所以说,我认为这次戴维营峰会对韩国是一次失败。
当地时间2024年7月10日,尹锡悦出席在华盛顿举办的北约峰会。
南方周末:2023年,北约希望在东京设立办事处。很多人都在担心会不会出现东北亚版本的北约,你怎么看?
文正仁:确实。回溯冷战时期,美国在欧洲成立了北约,在中东成立了中央条约组织(CETO),在东南亚成立了东南亚公约组织(SEATO)。在南太平洋建立了澳新同盟(ANZUS)。在东北亚,美国试图建立东北亚条约组织(NEATO),但由于韩国政府和日本维护《和平宪法》的和平主义者的强烈反对,未能如愿。现在拜登政府离建立全球遏制体系的目标越来越近,就像此前美苏冷战一样,他把目标对准了中国。
如果“东北亚版的北约”是指北约向东北亚延伸,这看起来很荒谬。北约应该专注于北大西洋和欧洲。我认为,北约还没有能力将触角伸向东北亚。如果美国还想再次建立类似于东北亚条约组织(NEATO)的机制,它可能会成为美国包围、遏制中国的工具,这预示着旧冷战体系的回归。这对东北亚地区是一场噩梦,“美国优先”不应牺牲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南方周末:你曾三次出访朝鲜,对朝鲜半岛问题有切身体会。6月中下旬,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朝鲜,双方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你觉得这份条约是否会增强韩国的不安全感?
文正仁:是的,但韩国的担忧主要来自俄朝《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的第四条,即“俄罗斯和朝鲜应在受到外部势力攻击时相互援助”。
当然,该条款实施有两个先决条件。其一,俄朝互助应符合《联合国宪章》第51条;其二,俄朝互助应该符合俄罗斯和朝鲜的国内法。
韩国对朝俄关系有两个主要担忧:一是朝鲜与俄罗斯联合军事演习和训练,这在过去从未实施过;另一个是俄罗斯向朝鲜转让关键军事技术,因为朝鲜一直希望获得尖端技术、军事卫星、洲际导弹相关技术(重返大气层和多弹头)、超音速导弹技术和潜射弹道导弹相关技术。如果朝鲜能够从俄罗斯获得所有的这些技术,将对韩国、日本甚至美国本土都构成重大威胁。
南方周末:随着美日韩深化合作,你曾担忧东北亚则有可能在以日本、韩国、美国为核心的南部轴心,和以中国、俄罗斯为核心的北部轴心之间分化成两极。你认为这种趋势是否有办法避免?
文正仁:两极化确实令人担忧。韩国人经受了太多冷战时期的苦。在冷战时期,韩国成了一座孤岛,我们不能去北方,不能去西伯利亚,不能通过陆地交通去中国。显然,我们不希望继续再出现这样的地缘政治困境。如果朝鲜半岛被分裂为南方轴心和北方轴心,那将是韩国和东北亚人的悲剧。
目前,美日韩已经形成了南方轴心,俄罗斯和朝鲜也做出了相应的回应。但北方轴心最终是否形成,还得取决于中国是否加入。
我认为中国不会加入。如果中国加入朝俄的新北方轴心,美国对华包围、遏制的行动也更容易推进。
避免东北亚两极分化的唯一途径是中美的谈判。
中韩应加强年轻一代的交流
南方周末:今年,中日韩合作似乎看到曙光,2024年5月27日,时隔四年半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在韩国首尔落幕,你如何评价此次峰会?
文正仁:中日韩领导人峰会标志着三国合作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中国总理李强与韩日两国领导人在促进互信和战略沟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日韩峰会此前停滞了四年。这次峰会后,三国领导人已经同意将峰会制度化,并在一些国家定期举行会议,三国首脑同意在气候变化、自由贸易、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和人文交流领域制定共同战略。可以说,三国首脑峰会为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沟通、相互信任和务实合作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2024年5月2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首尔与韩国总统尹锡悦、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共同出席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新华社/图)
南方周末:有些人认为,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是中国在打破美国主导的美日韩三边合作“对华包围圈”,你如何评价这个观点?
文正仁:这个想法非常符合逻辑。如何协调中日韩合作与美日韩合作是一个难题。如果美日韩三国围堵中国,将从根本上制约中日韩合作,中美两边可能会发生冲突。同样,地缘政治、经济制约以及国家认同的冲突,也对中日韩的合作构成了重大挑战。
南方周末:中美关系是如何影响中日韩三边关系的?中国在东北亚安全问题上扮演什么角色?
文正仁:非常关键。因为日韩是美国的长期盟友,受美国战略影响大。当北京和华盛顿关系良好时,中日韩三边关系会非常顺利;而当北京和华盛顿关系恶化时,中日韩的三边合作就很难取得任何进展。
正因如此,中美两国都应竭尽全力改善关系。只要中美两国能保持良好关系,我们就不必担心东北亚会出现新冷战格局。
中国是东北亚最大的国家,在地区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中国致力于维护东北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东北亚就会迎来和平、稳定和繁荣。如果中国想破坏东北亚的稳定,东北亚就无法避免成为这种政策的受害者。
南方周末:在韩国社会和民调中,韩国人对中国不友好。你知道造成这种态度的原因吗?韩国民间的消极情绪是否与执政党的对华政策有关?
文正仁:不一定,我真的不认为韩国公众对中国的看法完全由政府政策决定。但我们也看到,韩国网络上不断出现一些利用中韩矛盾制造的话题。现在所有韩国人对中国、中国人的负面看法都是自下而上的。我们应该避免网络舆论影响中韩关系。年轻一代需要更多的交流合作。
南方周末:你认为现在的中韩关系如何?
文正仁:不是很好。尹锡悦就任后尚未访华,尹锡悦甚至不惜牺牲与中国的战略合作关系,选择与美国结盟,他的亲美政策也使中韩关系紧张。
在经济问题上,韩国政府并没有真正按照美国要求,与中企脱钩或去风险化。但碍于美国控制对华出口的压力,韩国31年来首次出现了对华的贸易逆差。
在朝核问题上,中国一直主张韩国和朝鲜、美国应通过《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国长期建议通过交流、以行动换行动来实现朝鲜问题和平解决。但韩国和美国都不接受中方的建议,朝鲜也不接受。
如今的问题上,中国成了某种旁观者,但这并不好。在当前形势下,我希望中国可以在区域冲突问题上采取出更积极的外交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