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开发 5 年,收入不够交房租
我是 Emote AI 笔记和纯时钟的开发者,总共拿过三次 App Store编辑推荐累计下载2万,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单月最高收入 8k,平时月均不到1k,一年下来可能不够交房租。
先介绍一下我的作品
纯时钟
我第一款App,是一款时钟小组件应用,那年恰好是 iOS14 小组件上线谜底时钟大火,我认为时钟小组件的核心是时钟设计,只要有足够多的时钟创意就能获得一定的用户,事实上确实推出之后加上几次限免收获了大量用户,但是随着小组件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专业设计师加入,小组件产品已经变成了设计师的专属战场,像纯时钟小组件这种算不上精美的设计,已经毫无竞争力。截至目前纯时钟总收入也不过几千块。
Emote AI 笔记
最初是一款主打聊天式记录的轻量化笔记,外加能通过 NLP 识别笔记分类和心情作为卖点。后面因为 AI 的兴起,我发现笔记加 AI 可以产生很多可能性,比如在 AI 提升记录效率和更加智能的体验方面,加入了非常多的 AI 能力,包括一些智能体,AI 意图识别(自动创建计划、计时、记账信息),AI 智能搜索(把用户笔记信息向量化与 AI 交互实现自然语言搜索互动)等。从去年夏天开始全职打磨 Emote,花了三个月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升级迭代,加入日程管理模块,帮助用户把笔记和 AI 创建的各类信息归纳到日历中进行统一管理。尽量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对产品进行打磨,但是从收入上来看几乎没有任何起色,月均算下来还不够我交房租。
打磨产品之外尝试了小红书营销,怎么配图蹭热点讲用户故事,然而效果也不理想,也尝试过投流和平台合作搞活动发码,活动期间有点效果结束后对产品长期流量没啥效果,总之努力做了很多东西,发现达不到预期
这几年独立开发的一点感受
1.放弃开发一款 app 就能躺着赚钱实现被动收入的妄想,除非你很幸运创造了一个赛道或占据了一个赛道的用户心智,如果你要想靠独立开发致富,那么你其实就踏上了一条创业之路,创业就意味着永恒的高强度竞争。全职独立开发之后虽然时间看似自由,但是精神压力是上班时候的数倍,比如你弄了一个大功能,上线之后会开始时刻盯着数据,关注收入订单,突然来了几笔买断你兴奋异常,有时候一天没有动静,你就又会想哪里出了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感觉哪个模块都需要再优化。
2.独立开发不是单打独斗,虽然我个人很喜欢自己开发产品,但一旦你的竞争达到一定高度,比如从兴趣出发变成赚钱养家,那么你就会面临专业团队的竞争,现在很多独立开发实际上都是三五人的专业团队,有大厂运营有海外设计师,如果你想跟别人的产品较量,就要补齐短板,现在你的用户同时就是很多竞品的用户,用户会仔细对比用户体验和性价比,最后选择最合适的买单。
3.独立“营销”的能力已经超越了独立“开发”,独立开发这个名字可能已经不合时宜了,因为 AI Coding 的时代做出来一个像模像样的产品越来越简单,真正难的是怎么让别人知道你的产品。比如补光灯,本质就是调整颜色和亮度调整俩参数的控制,一般情况下你可能都不会认为它算一个产品,甚至我一度觉得 App Store 应该不会允许这么简单的应用上架,但是因为作者的营销能力出众,把它做到了一个小红书的爆品。你可能会觉得你产品做好了酒香不怕巷子深,那么可以反问一下自己,你要做到多么惊艳的程度才能让人自发推广。
4.放弃对一个产品的过度优化,添加了过多的功能导致产品的定位模糊,宣传起来也不好把握重点,相反越是定位简单的 app 反而越容易被用户记住。而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产品的成熟度达到 80% 以上时,你投入相同的时间精力获得的回馈可能远远不如最初的投入,这是一个边际收益递减的原因。
5.如果可以,尽量把独立开发者当做副业的兴趣好爱,就当打游戏和钓鱼一样,直到你的副业收入超过主业。90%的全职独立开发者撑不到2年,收入远不如上班时期,而且你一旦认真起来,很快就会丧失最初的独立开发乐趣,既不好玩也不赚钱的话,你还会干吗?想想第一年学App 的时候我下班到家还能编程到凌晨一点,现在如果不是自己有刚需功能,我都懒得打开 Xcode,不是不热爱了是心态变了。
最近考驾照让我经常反思很多人向往的自由的意义,规律的去驾校练车,获得交流参与感,通过考试获得反馈成就感,这种感觉让我觉得我可能以前对职场存在很大偏见,即使有很多不爽,职场也为你提供了社会化的各项感受,这种感受长期自己办公的人应该理解,有时候适当的规律比完全的无拘无束更重要
最后自爆失败虽然难以启齿,但独立开发 5 年收入不够交房租,确实坚持不下去了,在这里求一份产品经理工作最好是 AI 产品经理,因为在开发Emote AI 笔记过程中对 AI 有所了解,还是想在 AI 方面有所发展。
#独立开发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