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科技 07月23日 14:19
现金流仅21.66亿、负债567.8亿,合盛硅业九折卖股救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合盛硅业近期面临严峻挑战。控股股东为缓解资金压力,以近10%的折价将5.08%股份转让给自然人肖秀艮。公司一季度末有息负债高达298亿元,远超货币资金。上半年业绩预计亏损3-4亿元,扣非后亏损4.5-5.5亿元,这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大额亏损。亏损主因在于光伏行业需求低迷导致多晶硅价格下跌,以及光伏板块的停工损失和存货跌价准备。此前,公司曾斥巨资扩张光伏产业链,但高投入未能带来预期回报,反而因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产品滞销,存货积压。为应对资金压力,公司还通过质押股份、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

💰 **股东折价出售股份以缓解资金压力**:合盛硅业控股股东宁波合盛集团有限公司以26.34亿元的价格,将公司5.08%的股份以近10%的折价转让给上海自然人肖秀艮。此举旨在为公司筹集急需资金,以应对其高达298亿元的有息负债,显示出公司面临的严峻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压力。

📉 **上半年巨额亏损,创上市以来首次**: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将录得3-4亿元的亏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甚至达到4.5-5.5亿元。这是合盛硅业自2012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如此大规模的亏损,反映出公司经营状况的急剧恶化。

☀️ **光伏行业低迷及自身战略失误致业绩下滑**:亏损的主要原因包括光伏行业整体需求低迷导致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以及公司在光伏领域的停工损失和存货跌价准备。公司此前投资超过800亿元扩张光伏产业链,但在行业产能过剩、价格暴跌的背景下,高投入并未获得回报,反而导致产品滞销和库存积压。

🏦 **积极融资应对财务困境**:为缓解资金压力,合盛硅业除了出售股份,还积极采取多种融资手段,包括质押部分股份(累计质押比例达38.13%)以及申请发行40亿元的公司债券。这些措施表明公司正在多方寻求资金支持以渡过难关。

⚔️ **行业“反内卷”与合盛硅业的挑战**:尽管业内有“反内卷”、产能出清以提振光伏行业的呼声,并可能为部分企业带来转机,但有知情人士透露,合盛硅业可能在此轮行业调整中面临被“反出去”的风险。其在多晶硅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且现金流紧张,使其在行业整合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有传闻称其可能被排除在行业外。

作者 | 柯阳明

编辑 | 杨锐

排版校对 | 甘惠淇

行业巨头合盛硅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7月16日,合盛硅业公告,控股股东宁波合盛集团有限公司以26.34亿元将5.08%的股份转让给上海自然人肖秀艮,这笔交易折价近10%。

控股股东缘何折价售股?

公告披露,转让后合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由78.59%降至73.51%,仍为实控人。

一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合盛硅业有息负债高达298亿元,而货币资金仅为22.30亿元。与庞大的债务负担相比,现金流的匮乏迫使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获得资金,缓解眼前的困境。 

据一季度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合盛硅业总负债达到567.8亿元,而货币资金仅为21.6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合盛硅业2024年净利润为17.40亿元,一季度盈利2.597亿元;但2024年末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0.36、0.11,悬殊巨大。(详情可见预见能源此前文章《深度|出清“破题”,哪几家硅料龙头将率先走出光伏寒冬》

此外,2025年上半年,合盛硅业遭遇了业绩大幅下滑,2025年上半年公司将亏损3-4亿元,扣非后亏损4.5-5.5亿元,这也成为了自2012年上市以来,合盛硅业首次出现大额亏损。

造成此次亏损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光伏行业需求低迷,导致下游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直接影响了合盛硅业的工业硅销售价格;二是光伏板块的停工损失和存货跌价准备等因素,也使得公司在光伏产业的收入大幅缩水。尤其是2025年二季度,合盛硅业的亏损已超过5.6亿元,主要由于光伏抢装潮退坡,终端需求骤降,导致价格跌幅扩大,进而加剧了公司的经营亏损。

合盛硅业曾励志要打造全球最完整的光伏产业链,然而这一战略落地阻力重重。

2021年以来,合盛硅业先后宣布了11个扩张项目,总投资额超过800亿元,几乎赌上了公司九成的资产。公司不仅在工业硅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还加大了在光伏领域的布局,包括投资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然而这些高投入的项目并未带来预期的回报。

光伏行业在经历了2024年的产能过剩后,价格暴跌,导致合盛硅业的光伏产品严重滞销。公司生产的多晶硅从外销转向自用,库存持续积压。

截至2024年末,合盛硅业的存货已高达95亿元,存货跌价损失达到9.33亿元。公司虽仍坚称在光伏领域具有长远的战略优势,但现实却让这些豪赌显得更加沉重。

随着光伏行业的“内卷”加剧,合盛硅业的这一战略正承担巨大的财务压力。

对此,为了缓解压力,合盛硅业除了出售股份外,还积极采取各种融资手段,包括通过质押股份、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等方式筹集资金,从而缓解资金压力。

例如,6月11日,合盛硅业发布公告称,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拟发行金额为40.00亿元

7月8日,合盛硅业还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部分股份质押的公告。公告显示,本次质押后,合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罗立国、罗燚、罗烨栋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中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份累计数为450,783,200股,占其合计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48.52%,占公司总股本的38.13%。

此外,今年以来,光伏行业“反内卷”呼声高涨,据业内知情人士向预见能源透露,此前光伏硅料行业出现过剩时,2024年起行业内就有传闻要形成“攻守联盟”,通过反内卷、产能出清等方式联手自救硅料行业,这一传闻也在今年五月初得到验证。(详情可见预见能源此前文章《突发!光伏头部硅料企业将联合收购尾部产能推动行业整合》

在SNEC光伏展上,也有多家硅料企业表示目前行业龙头正在牵头推进产能出清以及产出可控。(详情可见预见能源此前文章《硅料龙头联合收购进行时,光伏出清“破题”?|SNEC观察》

因此有媒体分析称,2025年下半年,光伏行业的“反内卷”可能会给合盛硅业带来一线曙光。尤其是多晶硅的价格已经逐步回升,合盛硅业有望受益于硅料市场的回暖。

但现实恐怕不会有这么美好,据知情人士向预见能源透露,本次光伏“反内卷”可能就要把合盛硅业给“反出去”。

资料显示,合盛硅业是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主要包括工业硅、有机硅、多晶硅三大类。工业硅由硅矿石和碳质还原剂在矿热炉内冶炼成的产品,而工业硅经过融化再结晶后可以生产多晶硅、有机硅和硅铝合金产品;有机硅可以加工生产为硅橡胶、硅油、硅树脂和硅烷偶联剂等产品,多晶硅则主要应用于光伏产业。

据2024年年报显示,合盛硅业的工业硅和有机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7.63亿元、122.01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51.57%、45.71%;毛利率分别为26.10%、16.71%。但,多晶硅的具体数据并未单独列出,根据工业硅以及有机硅的占比可知,留给多晶硅营收的空间不足3%。

据知情人士还表示,业内从去年就有声音表示,可能要把几家光伏硅料企业合力“绞杀”,从而推动产能出清,恢复光伏硅料的供需平衡。其中,将合盛硅业踢出行业是声音最大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合盛硅业在多晶硅的市场规模最小,并且其目前现金流紧张。

此前,阿尔法工场GREEN公众号曾爆料,有传闻说合盛硅业大股东拟向特变电工转让股权,但由于双方价格并未谈拢,没有后文。彼时传闻四起,合盛硅业曾辟谣称,向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核实后,确认从未与特变电工及其关联方就公司股权转让事宜进行过任何形式的接触或洽谈,并强调会对捏造、散布不实信息、误导市场及投资者的行为,采取法律手段。

但如今,随着业绩大亏,“卖股”消息传出,这家硅业巨头的窘境也露出了冰山一角。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合盛硅业 光伏行业 业绩亏损 股权转让 财务危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