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07月23日 13:20
浙江开始整治PPT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浙江省正积极推进“屏幕中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行动,旨在精简公务PPT和视频制作,减轻基层干部负担。过去,制作精美的PPT和宣传视频耗费了大量时间和财政资金,甚至出现了外包制作的现象。如今,通过建立审核机制、明确财政定额标准以及引入“预算审核—过程跟踪—效果评估”全链条监督机制,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该行动鼓励识别真实需求,优化制作方案,如采用实景拍摄结合数据图表,或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宣传。这些举措不仅节约了资金,更重要的是转变了基层干部的思维方式,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民生实事和实际工作中,让改革红利惠及民众。

💰 精简PPT与视频制作,减轻基层负担:浙江省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减少了对公务PPT和视频制作的过度要求,将过去耗费在制作格式、动画和特效上的时间和精力,重新投入到更实际的工作中,有效缓解了基层干部的“PPT内卷”现象。

💸 严控制作成本,杜绝铺张浪费:整治行动明确了财政定额标准,并建立严格的审批流程,对视频、PPT制作费用进行限制。通过“预算审核—过程跟踪—效果评估”的全链条监督机制,以及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有效遏制了“数字表演”和不必要的开支,例如将高成本宣传片改为低成本实景拍摄方案,节省了大量资金。

💡 区分真实需求与形式主义,优化解决方案:整治行动并非“一刀切”,而是强调识别“数字表演”与真实工作需求的区别。鼓励采用更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如借助网红达人自发宣传,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确保工作实效。

🔄 转变干部思维,树立务实节俭新风尚:此次减负行动深刻影响了基层干部的思维模式,务实、节俭成为普遍共识。在项目推进中,干部们会优先考虑必要性、节约性,将节约下来的财政资金和人力资源,优先用于解决民生问题和满足实际需求,体现了改革的最终目的。

📈 建立动态持续的监督机制,确保长效治理:浙江省通过“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以及工作提示函、问题督办单等方式,对“屏幕中的形式主义”进行动态跟踪和持续加压。这种常态化的监督确保了减负措施的落地生根,并逐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最近,一位浙江宁波的公务员告诉记者,最近她发现开会时有一个变化,不再需要做PPT了。“以前的会议方案中,大多标注需要制作PPT,但现在没有这种要求了。”以前拿来制作PPT的时间,能腾出手来做其他的工作了。

浙江的基层减负,从小小的一块屏幕开始。早几年,每到年底,浙江不少机关单位工作汇报都需配PPT,公务员通常要熬夜改排版、加动画,时间都花在改格式上。内卷之下,PPT越做越“高大上”,有的时候时间和技术水平不够,工作人员只能把PPT外包,费用从每页200到400多元不等,特殊情况额外还要付加急费、服务费,一次3分钟的汇报,做一次PPT往往要花费几千元。除了PPT以外,文旅、宣传、招商等部门对视频制作的需求也很高,动辄需要数万元,甚至10万—20万元左右,尤其加上灯光渲染、音频混响、运动追踪等特效,制作成本还会上涨。

2025年,浙江省部署开展“屏幕中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行动,对全省各级各单位公务PPT、视频等情况进行大排查、大起底,全面摸清底数、掌握情况、督促整改,推动全省公务政务活动中的PPT、视频“减量、减费、减负”。

“在《市级宣传视频制作费预算支出标准(试行)》明确之前,各条线视频拍摄量还是挺多的,2024年仅制作视频3个。现在除了招商和外宣工作外,其余都不再要求制作短视频。预计今年这一数量会进一步缩减。”平湖市当湖街道党委副书记王利燕介绍。

据统计,2024年,当湖街道(含村社区)制作PPT5个、视频11个,总计费用约26.9万元,较上一年度相比PPT和视频总量下降70.37%,总计费用下降72.96%。2025年,基本实现了非必要不做PPT和视频的要求。

当然,想要整治好“屏幕中的形式主义”,必须要有科学的配套机制。整治并不意味着“一刀切”,而是需要识别出哪些是“数字表演”,哪些才是真实需求。

从源头做起,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审核机制,而这种机制也应与财政紧密挂钩。比如长兴县以明察暗访、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各单位排查整改情况开展随机抽查,明确视频、PPT制作审批流程,确需制作的,费用不得超过县财政定额标准。各县(区、市)结合自身情况将财政定额标准建立好,同时配合以财会监督、审计监督,能够最大力度杜绝铺张浪费。

而真实需求也可以进一步精简、浓缩,甚至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比如湖州吴兴区某部门原计划花费20万元制作招商宣传片,经该区纪委监委介入,改为采用实景拍摄与数据图表结合的低成本方案,节省资金17万元;温州市苍南县文旅重镇马站镇借助村社打造的网红地标,吸引超过400名网红达人自发开展宣传,减轻镇村文旅负担。

同时,对“屏幕中的形式主义”的监督是动态而持续的,是日常监督的一部分。“我们建立了‘预算审核—过程跟踪—效果评估’全链条监督机制,对各类经费实行‘红线管理’,既查显性浪费,也纠隐性形式主义。”吴兴区纪委监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除此以外,浙江还有很多地市深化“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通过工作提示函、问题督办单等方式持续加压加力,动态跟踪问效。

很多基层干部向记者表示,现在做事情,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务实、节俭成为普遍共识,一个项目出来,大家都会先问有没有必要,能不能更省,仿佛成了本能反应。

归根结底,无论是财政资金、还是公务人员的时间、精力,都应该用在“刀刃上”,所有改革举措的最终目的,都是把节约下来的资源留给最紧迫、最实在的需求,办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改革红利。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基层减负 形式主义 政务改革 效率提升 浙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