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发展的重要论述,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文章指出,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推进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贯穿了对城市规模、历史文化保护、城市更新、城市温度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等多个维度的深刻思考。他强调城市发展不应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应注重内涵式发展,保护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同时,城市建设要兼顾“面子”与“里子”,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让城市更具“温度”。最终目标是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让百姓生活更安全、更美好,并以百姓满意度作为衡量城市工作的重要标准。
🌟 **人民城市是核心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强调城市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的需求、诉求和满意度深度融入城市治理体系,这是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内涵式发展而非规模扩张**:城市发展不以规模大小论英雄,反对“摊大饼”式的扩张,而是要注重内涵式发展。这意味着要提升城市的功能、品质和宜居性,让城市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和吸引力。
🌳 **保护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在城市改造和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延续城市文脉,让城市保留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从而留住乡愁,增强城市的文化认同感。
💖 **提升城市“温度”与生活品质**:城市建设不仅要注重“面子”上的光鲜亮丽,更要关注“里子”上的便民、利民、安民。要切实提升居民的生活体验,关注菜篮子、人居环境、城市空间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城市更有“温度”。
🌐 **智慧城市赋能美好生活**:智慧城市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载体,能够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的安全性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建设“会思考”的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现代化、提升治理能力和居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推动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
面对这些重大命题,在时隔十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答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我们这个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人民城市理念,强调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大江南北,考察城市发展现状,揭示城市发展规律,阐明城市战略定位,指明城市治理路径。
城市规模不是越大越好,“不是靠归大堆、摊大饼,要看内涵式发展”;
旧城改造,不要搞大拆大建。“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城市更新,“面子”和“里子”一样重要。既要城市的光鲜面貌,也要着眼于便民、利民、安民的生活改善体验;
城市发展,不仅要“见物”,更要“见人”。总书记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强调建设好管理好一座城市“要把菜篮子、人居环境、城市空间等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好”;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一座“会思考”的智慧城市才能让百姓生活得更安全、更美好。
在总书记心中,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
新时代新征程上,一座座城市正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把人民需要、人民诉求、人民满意深度嵌入城市治理体系。
延伸阅读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