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7月23日 12:31
沉睡3000多年 175万平方米!遥感卫星发现商周之际最大城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陕西宝鸡周原遗址传来重大考古发现。通过先进的遥感卫星技术,考古人员成功勾勒出了一座沉睡了3000多年的西周古城轮廓。这座古城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1065米,总面积达175万平方米,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商周之际规模最大的城址。这一发现与周人先祖古公亶父迁岐建都的历史事件紧密相关,为《诗经》中的记载提供了有力的实证。遥感技术的应用,克服了地表遗迹稀少的困难,通过分析植被恢复后的夯土密度差异,实现了对城墙、城壕、宫城等布局的大范围、高精度锁定,标志着我国考古工作在技术应用上的重要突破。

✨ 遥感技术赋能考古新突破:在陕西宝鸡周原遗址,考古人员利用遥感卫星技术,成功发现了长约1500米、宽1065米的西周古城墙轮廓。该技术通过分析植被恢复后的夯土密度差异,克服了地表遗迹稀少的难题,实现了对古城布局的大范围、快速扫描和精准锁定,这是我国考古工作首次大规模运用遥感卫星影像结合地面勘探。

🏛️ 3000年西周古城重现:此次发现的古城址兴建于商末周初,面积高达175万平方米,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商周之际规模最大的城址。其存在与周人先祖古公亶父迁岐建都的历史事件直接关联,印证了《诗经》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至于岐下”的记载,为研究周朝历史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

🛰️ 卫星技术的多重应用:遥感卫星如同太空中的“CT机”,通过搭载的光学相机、雷达、红外探测器等传感器,能够实现不载人、不落地的高效观测。除了在考古领域的成功应用,遥感技术还在资源调查、灾害应急、国防安全及商业应用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全天候观测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 历史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本次周原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是传统考古勘探与现代遥感卫星技术深度融合的典范。它不仅揭示了古代文明的辉煌,更展现了中国在航天遥感技术领域的先进实力,为我们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强大的技术支撑。

快科技7月23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期,考古人员通过遥感地图,在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发现了东西长接近1500米,南北宽1065米的古城墙轮廓。

据介绍,这座沉睡了3000多年的西周古城,兴建于商末周初,面积达175万平方米,是目前考古发现商周之际规模最大的城址。

据分析,这与周人先祖古公亶父(周文王祖父)迁岐建都的历史事件直接关联,实证《诗经·大雅·绵》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至于岐下”的记载。

而这一伟大发现,也离不开中国的遥感卫星技术。

据卫星影像分析显示:遗址沟渠与自然水系交汇处形成特殊转角结构,两点连线构成规整长方形轮廓,推测为人工城墙遗迹。

由于传统勘探因地表遗迹稀少难以识别,遥感技术通过植被恢复后暴露的夯土密度差异锁定目标,实现大范围快速扫描。

同时,这也是我国考古工作首次大面积使用遥感卫星影像结合地面勘探,清晰锁定城墙、城壕、宫城等布局。

而中国遥感技术此前已在殷墟、清涧寨沟商代城址勘探中验证其全天候观测能力。

据介绍,遥感卫星相当于太空里的“CT机”,作为在天上“拍照”的卫星,不载人、不落地,专门用搭载的光学相机、雷达、红外探测器等传感器。

而除了考古工作,还可以用于资源调查、灾害应急、国防安全、商业应用等。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周原遗址 西周古城 遥感技术 考古发现 卫星技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