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全文版 07月23日 11:00
三菱汽车将完全退出中国汽车相关生产业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三菱汽车近日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的合资合作,并退出发动机业务,标志着其在中国汽车生产业务上的全面终结。公司方面表示,中国汽车市场向电动化快速转型是其战略调整的原因。此次退出不仅包括发动机业务,也意味着其在整车生产领域的布局已全部结束。三菱汽车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曾是中国国产车发动机的重要供应商,也曾凭借帕杰罗等车型在中国公务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然而,随着市场变化和自身战略调整,尤其是在电动化转型方面的滞后,导致其在华业务迅速衰退,最终以1元象征价将长沙工厂出售给广汽埃安,结束了长达40年的中国市场运营历史。

♦️ 三菱汽车全面退出中国市场:三菱汽车近日正式终止了与沈阳航天三菱的合资合作,并退出发动机业务,标志着其在中国的全部汽车生产业务已画上句号。此举源于中国汽车产业向电动化快速转型的背景下,三菱汽车对自身在华战略进行的重新评估。

♦️ 40年中国市场征程回顾:三菱汽车自1980年代通过发动机技术合作进入中国,曾一度为国产车提供30%的发动机份额。在整车生产方面,通过与广汽成立广汽三菱,曾一度达到14万辆的销量巅峰。然而,受联盟内耗、电动化转型迟缓(末代车型为换标埃安V)、以及长达六年没有全新车型等因素影响,三菱汽车在中国市场迅速衰败,最终以1元象征价将其长沙工厂出售给广汽埃安,结束了其在华40年的历史。

♦️ 战略失误与市场淘汰:三菱汽车在华的败退,主要归因于其未能跟上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在日系品牌整体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三菱汽车未能推出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导致其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最终成为日系品牌中首个全面退出中国的跨国车企,其在巅峰时期曾拥有50亿的工厂投资和超过4000名员工。

7月22日,三菱汽车宣布终止和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资合作,以及合资公司的发动机业务运营。这也就意味着三菱汽车将完全退出中国汽车相关生产业务。

三菱汽车给出的理由是,中国汽车产业现在迅速转向电动汽车,他们觉得在这个大环境下,得重新评估自己在中国的战略,所以决定退出合资企业。

这家合资公司已经在7月2日更名为沈阳国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等多个公司退出了股东名单,新增了北京赛苜科技有限公司。

从整车生产销售到发动机业务,三菱汽车在中国的生产布局如今已全部结束,这标志着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了中国。

三菱汽车自1980年代通过发动机技术合作(沈阳航天三菱/东安三菱)进入中国市场,曾为国产车提供30%发动机份额;

1990年代以帕杰罗/V33等进口车型成为公务车标配,1996年北京吉普投产帕杰罗Sport,但2000年"刹车油管事件"埋下隐患;

2006年与广汽成立广汽三菱(长沙工厂),欧蓝德/劲炫国产后2018年达14万辆销量巅峰,但2019年受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内耗影响;

2020年代迅速溃败,2022年产能利用率仅16%,2023年3月停产、10月官宣退出;

2024年7月由广汽埃安以1元象征价接盘长沙工厂——其败退主因是电动化转型迟缓(末代车型阿图柯为换标埃安V)、6年无全新车型,成为日系衰退潮中首个退华的跨国品牌,终结了40年中国征程,巅峰期工厂投资50亿、员工超4000人。

查看评论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三菱汽车 中国市场 电动化转型 汽车产业 战略调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