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Switch2已经好几天了,有了一些完善的想法。这里没有参数与大家都知道的宣发文案,而是想着可以帮助大家理解,switch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以及为什么我很喜欢switch。
把 Switch 2 理解为有独占游戏的 Switch Pro,会更准确一些。 对于从未购买过游戏主机或掌机的人来说,Switch 是一个绝佳的入门选择。 它与其说是一次真正的“下一代”升级,不如说是一次性能提升,一台拥有独占游戏的“Switch Pro”。
我的游戏主机之路:从 Xbox 到 Switch

我接触游戏主机始于初中。当年在 Wii \ PS3 \ xbox之间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了 xbox。作为一名囊中羞涩的初中生,我当然不可能开通联网会员,买了破解版的主机之后,每个月都跑去游戏店拷贝破解游戏,因此玩的大都是单机游戏。之所以选择 Xbox,是因为当时Wii的画面和性能在我看来完全无法接受,尽管我一直垂涎它的体感操作,但 Xbox 也有 Kinect 摄像头,同样提供了许多不错的体感游戏。
此后,我陆续换代了 Xbox One 和 Series S,并一直将 3A 游戏留在 Xbox 上玩。相较于昂贵且麻烦的 PC,主机更加稳定、省事。

大学时,我赶上了 Switch 的首发,便和室友毫不犹豫地冲了一台。我硬着头皮啃完了《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和《喷射战士2》的英文版。但印象最深的并非游戏本身,而是和对象在咖啡店用分体手柄玩游戏,或是在上水课时把主机藏在笔袋里,手柄藏在桌下偷偷玩《喷射战士》。那段时光真的很快乐。
Switch 的独特魅力:超越游戏本身

Switch 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它能玩游戏,更在于它所承载的丰富内容。 它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可互动 IP,这些并非电影衍生品,而是那些你亲自操控、参与、并投入了时间和情感的游戏角色,例如塞尔达和宝可梦。

此外,Switch 也拥有一类更注重“线下交流”的游戏。各种独特的派对游戏,只有配合 Switch 的体感手柄才能获得完整的体验。更不用说《健身环大冒险》和 Labo 纸盒拼装这类别出心裁的交互体验了。

它提供的是一种“桌游感”,一种类似于 Uno、麻将、台球这样,可以和朋友共享的游戏体验。正因如此,Switch 的分享属性几乎是无敌的。 它的分体手柄天生适合聚会场合,你无需再担心有没有第二个手柄或是否需要充电。你带着它去朋友家,它立刻就能变成一台两个人可以一起玩的游戏机。

而当你独自一人时,它也不会浪费任何一点硬件。你可以从桌子玩到沙发,再躺在床上继续玩,完全不需要考虑设备切换或游玩场景。这种灵活性,即“随时拿起,随时玩耍,随时锁屏,无需等待”的感觉,非常顺畅。
关于便携性与续航:真的需要担心吗?

我除了初代 Switch,也买过 Switch Lite,但其实很少带出门。这个世界精彩的事情太多了,为什么还要一直对着屏幕呢?如果你需要连续玩两个多小时的游戏且一直在移动中,那这个地方得有多无聊?如果真的这么无聊,你肯定也会带一个充电宝吧。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长时间坐车,或去特别无趣的地方,但换个角度思考,是不是可以换个交通工具,或者干点别的事情来让旅途体验更顺畅,比如看书、准备几部电影或美剧什么的?甚至……干脆不去那个无聊的地方?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携带 Switch 出门,更多是为了和朋友见面,一起玩联机游戏,交换卡带,或者聚会时玩《马力欧赛车》。 这时候,续航并不是主要问题,通常环境也比较稳定,我也会携带充电宝或有电源可用。
所以,大家真的不必担心电池续航问题了。现代人哪有那么多时间让你长时间沉迷游戏,而且还没有办法充电呢?
但话又说回来,switch 2 确实变重了,长时间举着玩会累
Switch 的价值:不止于性价比
Switch 并非一台“最划算”的机器。

从性能上来说,Switch 2 的机能只能追平 2022 年发布的 Steam Deck。 但仔细想想,只要能在 Steam Deck 上流畅运行的游戏,Switch 2 基本也没问题,再加上专门的适配与性能优化,不需要折腾各种设置。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到未来这个平台会有多少第三方游戏。
目前,全新 OLED 屏幕的 Steam Deck 价格在四千上下,而二手 LCD 屏幕版大约两千左右就能买到。单纯这样一对比,全新Switch 2三千五左右的售价似乎还挺有性价比的。 当然,再看看游戏本身的价格,Switch 游戏比 Steam 游戏均价贵不少,尤其是实体卡带。
从价格上来说,你可以花一千元买一台 Xbox Series S,玩到画质更好、价格更便宜的 3A 大作;你可以三千出头买 PS5 或 Xbox Series X,获得非常好的画质与游戏体验;你也可以五千元配一台主机玩各种下载破解的游戏。
这么对比下来,如果没有便携需求,Switch 2 并非第一选择。
Switch 的保值与独特生态
然而,回顾过去八年,Switch 平台也是极少数具有保值能力的数码设备之一(或许仅次于富士相机,哈哈)。稳定的二手价格和可交易的实体卡带,让它像一项固定资产。再差的市场行情,加起来的亏损也只相当于一张迪士尼门票钱。而我们可以将任天堂的第一方游戏卡带,理解为这个“游乐园”里的一张张门票。
因此,Switch 的游戏体验与 PC 上的 3A 游戏、手游的体验截然不同。
PC 是一个自由度极高的平台,你可以寻找资源安装破解版游戏,但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弹窗和驱动问题。而手游则充斥着充值广告和弹窗,有无数的待办事项和可以点击的礼包,充满了欲望与利用。

Switch 则是一个极其专注的游戏载体。 全年龄段的设计取向意味着任天堂对这个平台上出现什么游戏,都有着很强的把控,你不用担心有陷阱式的小广告或跳转到不适宜的网站。加上合理的分级制度与温和的游戏取向,家长都可以放心地让小孩随意玩耍,更不用担心意外扣款与短视频沉迷。

正是因为 Switch 的价格门槛和实体卡带,它促成了良性的生态消费循环。 例如像 CDPR 这样的厂商,移植了《巫师3》和《赛博朋克2077》的 Switch 特别优化版本,虽然依旧有性能受限,但最终体验非常不错,他们本身也获得了可观的营收反馈。

有人说Switch2 游戏少?这是老任豚(任天堂忠实玩家)在开玩笑。光过去八年任天堂的第一方游戏,就足够让人沉迷数百小时,好作品实在是太多了。
这些第一方游戏不仅好玩,更是最能代表“第九艺术”的作品平台。 不是只有令人精湛的画质才能叫第九艺术,而是代入感,参与感与从中获得的快乐。

举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例子,就是任天堂极高质量的配乐改编,尤其在《大乱斗》《马力欧赛车》这类系列中,他们不断对过去经典作品进行重制和编排,在最新的《马力欧赛车世界》里200首背景音乐都被重新制作,很多音乐都用摇滚与爵士重新演绎。一个好的配乐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升华场景体验,渲染氛围,推高情绪。
核心认知:Switch 是任天堂游戏的“启动器”

认清一件事:Switch 是任天堂游戏的“启动器”。你购买它是为了这些独占 IP,而不是为了性价比。
它确实会有闲置期。当你通关了游戏、社交活动减少了、或者没有时间玩了,它就容易“吃灰”。但当一个好游戏出现时,你又会觉得“只要能玩到它,这一切都值得”。它更像是一种精神疗愈:提供善意、温柔、带着回应的游戏体验。

Switch 不是最强的,但它可能是最有人情味的游戏机。 它连接你与世界,也连接你与身边的人。它守护着成年人世界为数不多的童心,回应每一个天真的想法。
现在是购买Switch2 的好时机吗?
如果你以前从来没有玩过Switch,但是你认可和喜欢我上面所介绍的switch的特性,并且有你想玩的任天堂第一方游戏或有朋友可以一起玩游戏的社交契机,那你可以直接闭眼入一台Switch2。
如果你现在手头有Switch,但你喜欢的游戏还没有推出新版本,那你完全可以等一等。
但如果现在就有你想玩的Switch2游戏,或是恰好有一个契机可以和好友一起玩Switch,那无需犹豫,速速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