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AI相关文章 07月23日 09:34
信息部门说:只要说清楚需求,技术就能实现,说的太简单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深入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信息部门常遇到的挑战,指出将技术视为万能钥匙的误区。许多项目因业务需求模糊、技术可行性评估不足、过度承诺或对技术局限性认知不足而失败。信息部门应正视技术边界,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理性引导期望,避免不切实际的需求。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外包,都需关注技术复杂性、资源限制、技术债等问题。最终,成功的数字化转型依赖于技术、业务和成本之间的深度洞察与持续协作,确保项目在合理范围内推进,实现真正的业务价值。

💡 技术并非万能:文章强调,技术只是实现业务目标的工具,而非解决所有管理问题的万能钥匙。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时,不应过度依赖技术,而应认识到技术实现的可行性、资源配备及团队协作等因素同样重要,避免“技术至上”的误区。

⚖️ 需求与可行性的平衡: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往往是片面的,有时甚至是不切实际的。信息部门需要引导业务部门理性看待技术,明确真实需求,并与业务部门共同评估技术实现的可行性、成本和周期,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合理推进项目,避免因盲目追求而导致资源浪费。

🤝 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至关重要。双方需要及时反馈和调整,确保需求和技术实现方向一致,避免需求膨胀和技术偏差。通过持续协作与权衡,才能确保项目顺利落地,为企业带来真正的价值。

⚠️ 警惕过度承诺与技术债:信息部门应正视自身能力边界,避免因追求影响力或迎合期望而做出超出自身能力的承诺。同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要警惕因忽视代码质量或时间压力而产生的技术债,这会增加后期维护成本,影响系统稳定性。

众所周知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都是以业务为中心的,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总是出现业务需求模糊、业务需求不明的情况,导致信息部门难以精准对接,进而影响转型效果。于是很多企业信息部门总会陷入一种误区,认为只要业务部门明确提出需求,就能轻松实现,却忽略了需求背后的复杂性和技术实现的可行性。这就是典型的技术思维,认为技术是万能的,认为技术可以实现并解决所有的管理问题。但果真是如此吗?实则不然,某企业领导调侃道:“原子弹的图纸与技术在网上都可以搜索到,信息部门可以实现吗?”所以不难看出技术并非万能,需求明确只是第一步,还需考虑技术可行性、资源配备及团队协作等多重因素。

技术只是工具,而非万能钥匙

为什么信息部门会有如此的承诺?

老杨认为原因如下:

第一,技术的优越感,使信息部门过于自信,忽视了实际操作的复杂性;

第二,业务部门对技术的期望过高,导致信息部门不得不做出超出能力的承诺;

第三,信息部门为了在企业内部获取认可,提升自身影响力而过度承诺,忽视了自身能力的边界。

第四,企业内部尤其是高层缺乏对技术局限性的认知,盲目乐观评估实现难度。比如企业领导认为搞数据打通很简单就是一个接口的问题,但背后涉及的技术复杂及业务复杂性是看不到的,因此信息部门在高压下,往往为迎合期望而夸大能力,最终导致项目延期或失败。

因此信息部门需正视技术边界,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确保需求真实可行,同时提升团队综合能力,避免过度承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需求背后数字化项目的复杂性有哪些?

企业数字化建设无论是采购第三方系统还是自主研发,业务需求既是基础也是重点,但在大部分情况下业务部门对于需求的认知是片面的,总是将需要当需求,认为自己的想法用技术手段都可以实现,闹出了不少笑话,比如年初AI技术爆火的时候,某业务领导对信息部门说:“现在AI技术这么厉害,你们为什么不开发一个系统利用AI技术自动帮公司开拓业务,自动帮公司赚钱!”。所以不难看出不切实际的想法会导致项目偏离实际,浪费资源。信息部门需引导业务部门理性看待技术,明确真实需求,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而忽视可行性。同时,需要在项目伊始与业务部门达成共识,确定技术实现的边界,不能为了迎合业务部门而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

很多企业数字化项目之所以失败,是陷入了技术万能论的怪圈,很多软件公司为了满足企业领导的想法,同时也为了业绩,往往夸大技术能力,标准功能没有的怎么办?简单就搞二次开发,结果一通操作下来,二开费用比标准软件成本还高,如果企业不差钱这不算什么,问题就是将系统改的体无完肤,导致后期维护困难重重,稳定性大打折扣。最关键的是有时候企业的所谓的需求想法是永无止境的,随着项目推进,新的需求不断涌现,软件公司会一直疲于项目需求个性化的满足,导致项目周期无限延长,成本不断攀升。最终,系统不仅未能实现预期效果,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运营负担。

即使企业拥有自己的软件开发团队,也需警惕内部过度自信,忽视技术实现的复杂性和成本控制。在通常情况下企业内部的软件开发团队更希望有机会展示自身的技术实力,往往容易忽视项目的实际需求和可行性,认为只要业务部门提出越多的需求越好,开发的周期越长越好,同第三方软件公司一样进入“贪大求全”的陷阱力,这样做其实风险极大,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任何一个小问题极有可能导致项目全面停滞,比如业务领导的人事变更,业务方向的临时调整等,都有可能让项目功亏一篑。

除了以上问题需求背后的技术复杂性还有如下,比如现有技术与资源的制约,在答应任何业务需求之前信息部门首先还是要评估现有技术框架和资源配备,确保需求在现有条件下具备可行性。同时,需考虑技术更新的周期和成本,避免因追求最新技术而忽视实际效益。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技术债风险,若强行实现需求而忽视时间与代码质量,则有可能导致后期技术维护成本剧增,系统稳定性下降,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其他关联系统的正常运行。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信息部门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过程中的关键角色,但必须保持理性注重实效避免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需求”二字看似简单,但背后隐藏的是对技术、业务、成本的深刻洞察。只有深入理解这三者的相互关系,才能确保项目在合理范围内推进,避免因盲目追求而导致资源浪费和项目失败。

因此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清晰且合理的需求可以通过技术实现,但需要双方持续协作与权衡,确保每一步都符合实际业务需求和技术可行性。同时,技术与业务需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和调整,避免需求膨胀和技术偏差。只有在理性与务实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项目的成功落地,为企业带来真正的价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湘江数评”(ID:benpaoshuzi),作者:老杨,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数字化转型 技术局限性 需求管理 信息部门 企业管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