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7月23日 01:32
[生 态] 青海海东乐都: 科技擦亮生态底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湟水河环境显著改善。垃圾焚烧发电系统处理生活垃圾,转化为清洁电能;北斗定位和病虫害预警平台提升林区管护效率;‘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测网络快速响应污染问题,空气质量优良。科技创新不仅守护绿水青山,还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推动休闲农业和生态观光发展。

🌿 垃圾焚烧发电系统:乐都区投入3.72亿元建设垃圾焚烧发电系统,日处理450吨垃圾,累计处理超10万吨,实现垃圾资源化,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

📱 科技护林:通过巡护App、北斗定位和病虫害自动预警平台,乐都区实现林区管护全覆盖,林地面积达133.15万亩,森林覆盖率41.0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43%。

🛰️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乐都区建成青海省首个该体系,利用12个国控监测点、56套微型站和无人机巡检,快速锁定污染源,2025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8%。

💰 生态激活经济:397家林业合作组织发展,休闲农业、生态观光等新业态成为乡村振兴引擎,科技助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图为湟水河畔风景。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委宣传部供图

    ◎本报记者 张添福  王 菲  通讯员 王桂萍

    “以前,湟水河上难得见几只水鸟;如今,野鸭成群,水清岸绿,冬天还能见到天鹅。”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居民张莉指着河面,眼中满是欢喜。

    青海省是黄河的发源地,而湟水则属黄河上游一级支流,被誉为“青海人的母亲河”。湟水流域承载了青海省大部分的人口、耕地和工矿企业的用水需求。

    近年来,当地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湟水河的蝶变正是其生动注脚。从垃圾处理厂的高温烈焰,到“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测网络的数据跳动,科技正为这座高原小城的环境保护注入强劲动能。

    凌晨4点,乐都区雨润镇汉庄村的垃圾处理厂机器声隆隆。在中控室,工作人员紧盯屏幕,监控着炉膛内1025℃的高温烈焰。这套价值3.72亿元的垃圾焚烧发电系统,每天将450吨生活垃圾转化为清洁电能。

    “垃圾不再是负担,而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厂区负责人常毕武介绍,自2024年8月投运以来,该厂已累计处理垃圾超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

    视线转向广袤林区,科技也在改变着传统的生态守护方式。

    在乐都区引胜林场,护林员马明华的日常工作因科技而改变。他手机上的巡护App,可以实时查看1110名护林员的工作轨迹。如今,依托北斗定位系统和病虫害自动预警平台,乐都区实现了林区管护全覆盖。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区林地面积达133.1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1.0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43%。

    为了守护高原的蓝天白云,乐都区成为青海省首个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测网络的区县,依托12个国控监测点、56套微型站和无人机巡检,乐都区构建起立体化环境监测体系。今年3月,当地一监测站PM2.5数据异常,环境监测网络的数字化平台迅速锁定3家涉气企业,执法人员48小时内完成处置。“数据跑路”不仅提升了执法效率,还带来了更清新的空气。2025年第一季度,乐都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98.8%。

    科技创新不仅守护了绿水青山,更激活了“金山银山”。如今,该区397家林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休闲农业、生态观光等新业态,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湟水河 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 环境保护 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