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7月23日 01:32
[生 物] 我科学家发现调控水稻抽穗期关键基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团队克隆了调控水稻抽穗的基因ELD1,发现其在长日照条件下通过调控生物钟核心基因OsCCA1的mRNA剪接影响水稻抽穗期。研究揭示了光信号整合至水稻生物钟网络的机制,为培育高产、优质、广适水稻品种提供了重要基因资源和理论支撑。

🌱 ELD1基因在长日照条件下特异性调控水稻抽穗,功能缺失导致胚胎死亡,特定突变可显著促进抽穗且无农艺性状缺陷。

🔬 ELD1调控上千基因的可变剪接,尤其在生物钟核心基因OsCCA1上,介导多个剪接事件,影响水稻抽穗期。

🌞 光信号通过光敏色素phyB调控ELD1,再影响OsCCA1,从而调控水稻抽穗期,揭示了全新机制。

🌾 研究利用碱基编辑技术对ELD1关键氨基酸进行定点突变,为宁粳7号、宁粳4号等品种培育早抽穗新种质开辟新路径。

👍 研究为解决籼粳杂交F1代超亲迟熟问题提供重要基因资源和理论支撑,对培育广适性水稻新品种意义重大。

农民查看水稻抽穗情况。 胡攀学/视觉中国

    科技日报讯 (记者金凤)挖掘水稻新的抽穗期基因并解析其作用机制,对培育高产、优质、广适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记者7月21日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团队通过克隆一个在长日照条件下特异性调控水稻抽穗的基因,发现该基因可以调控水稻生物钟核心基因OsCCA1的mRNA剪接,影响水稻抽穗期。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在一定范围内,水稻接收的光照时间越短,抽穗越快,水稻越早熟。”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周时荣介绍,水稻的抽穗受光信号与内源生物钟系统的复杂调控。然而,关于光信号整合至水稻生物钟网络的机制仍迷雾重重。

    研究团队克隆了一个在长日照条件下特异性调控水稻抽穗的基因ELD1。该基因功能完全缺失会导致水稻胚胎死亡,但当特定氨基酸发生突变时,不仅能够显著促进水稻抽穗,而且不会出现明显的农艺性状缺陷。

    周时荣介绍,在全基因组范围内,ELD1能够调控上千个基因的可变剪接,尤其是在生物钟核心基因OsCCA1上,会介导多个位点的剪接事件。

    “水稻和人类一样,都有生物钟。不同的生物钟节律会影响水稻抽穗。ELD1主要通过OsCCA1-Hd1通路影响水稻抽穗期。”周时荣说,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光信号通过光敏色素phyB调控ELD1,再影响OsCCA1,从而调控水稻的抽穗期。

    周时荣介绍,上述研究不仅揭示了光信号调控水稻抽穗期的全新机制,还在分子育种上取得了突破。研究团队利用碱基编辑技术,对ELD1关键氨基酸进行定点突变,为宁粳7号、宁粳4号等优良品种培育出早抽穗新种质开辟了新路径。

    “本研究为解决籼粳杂交F1代超亲迟熟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和理论支撑,对培育广适性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周时荣说。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水稻 基因研究 生物钟 农业科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