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
◎本报记者 江 耘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盛夏时节,科技日报记者驱车进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沿途植被丰茂,风光饱和度颇高。在绿水青山间,富民产业和青年创客在此扎根、筑梦,与生态环境相映成趣。这一切,由一颗20年前播下的“种子”孕育而生。
2001年1月,安吉县委、县政府首次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思路。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让安吉进一步坚定了“生态立县”的信心和决心。
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安吉县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7月22日,安吉县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年来安吉践行“两山”理念取得的发展成果,发布十大标志性成果和标志性场景。“三新汇聚”“两山转化”等词汇是其中的关键词。
向绿色经济转型
“‘三新汇聚’激活澎湃发展动能是标志性成果之一。”湖州市委常委、安吉县委书记杨卫东介绍,“三新”,即新经济、新产业、新青年。近年来,安吉着力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规上工业企业数达680家,2024年产值突破1160亿元。
近年来,安吉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连续两轮入选浙江省工业大县,连续5年跻身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实现了“生态美”与“产业兴”的有机统一。
这份统一,源于当地推动的制造绿色化、产业低碳化、标准国际化。当地以省级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分行业试点为契机,坚持数字赋能和创新驱动相结合,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安吉县委副书记、县长宁云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县开发区成功跻身国家级绿色园区行列,全县规上企业绿色工厂覆盖率高达95.9%,其中,五星级绿色工厂12家。
在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同时,安吉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着力在绿水青山间布局新的生产力,积极培育引领未来发展新增长点。
安吉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迭代“平台+基金”新打法,组建了总规模超200亿元的产业基金矩阵,招引科创型、平台型、总部型新经济项目。近年来,安吉累计落地新经济项目79个,推动上市12家,资本市场“安吉板块”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杨卫东说:“20年来,安吉在绿水青山间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88.96亿元增长到675.57亿元,翻了近三番,上市企业从0家到21家,三次产业结构比从13.1∶49.6∶37.3调整到5.0∶46.4∶48.6,成为绿色发展的先行之地。”
引青年入乡创业
发布会现场,《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观察·青年入乡看安吉》新书发布。全书收录了47个具体案例,诠释青年如何成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变量。
2022年以来,安吉县委、县政府将“招引10万名青年大学生”作为第一战略目标。当地大力招引高科技制造业、新型文旅和总部经济落地,推出1亿元的青年入乡专项创业贷,为青年项目提供两年最高300万元的免息免担保贷款,还成立各1亿元的两山梦想基金和人才创业基金,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支持青年创业。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安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彭琳表示,安吉将持续加大县域存量资源盘活力度,定期举办乡村资源招商相亲会,迭代“全球合伙人”计划、全国首个数字游民公社等双创模式,鼓励和引导入乡青年以承包、租赁、入股等方式,利用乡村资源开展经营,全力为青年提供多元化、全链条的创新创业舞台。
越来越多的青年奔赴安吉,不仅让绿水青山与青春力量深度融合,还让这里的创新故事变得更加广为人知。如今,安吉已先后承办多个国家级、世界级重大会议活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享绿色发展经验的重要考察地。
杨卫东表示,下一步,安吉将继续紧扣现代产业振兴、城乡能级提升、共同富裕先行三大主攻方向,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持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