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 人工智能 07月22日 22:09
“ASIC项目90%会失败”,黄仁勋的“诅咒”劝退华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华为的昇腾芯片项目正经历重大战略调整,计划从ASIC(专用集成电路)全面转向GPGPU(图形处理器)。此举源于ASIC在通用计算能力上的局限性,以及其在AI时代快速演进的需求下,灵活性和扩展性不足的劣势。尽管昇腾已在特定场景取得一定销量,但高昂的定制成本和对开发者支持的依赖,限制了其规模化落地。同时,国内ASIC市场整体呈现衰退趋势,而GPGPU则展现出蓬勃活力,多家GPGPU公司正积极寻求上市。华为的转型被视为对市场趋势的顺应,但能否在GPGPU领域追赶英伟达等领先者,仍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在生态和软件优化方面。

💡 华为昇腾芯片正从ASIC转向GPGPU,以应对AI应用快速发展对通用计算能力和灵活性的需求。ASIC虽然在特定场景算力表现优异,但缺乏扩展性,算法一旦改变性能下降明显,限制了其规模化落地能力,且定制化成本高昂。

🚀 国内ASIC芯片市场近年普遍出现衰退,多家企业因产品迭代失败、生态短板或量产能力不足而倒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GPGPU企业如摩尔线程、沐曦、壁仞科技等正蓬勃发展,并积极推进上市,显示出GPGPU在AI时代的广阔前景。

🌐 昇腾芯片此前主要针对深度学习推理和训练进行特化,在图形渲染、并行计算等领域表现乏力,面临技术路线单一的“孤岛困境”,难以满足多元化场景的通用计算需求,并逐渐与主流生态脱轨。

🔄 华为转向GPGPU被认为是顺应市场趋势,但面临赶超英伟达等先行者的巨大挑战。英伟达在CUDA平台和软件开发社群的长期布局构成了强大的生态壁垒,即便华为采取“兼容+开源”策略,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缩小差距。

📈 过去,昇腾依赖华为的软硬件闭环和捆绑销售策略在特定市场获得一定份额,但随着信创市场采购方式的整顿,以及ASIC应用场景的限制,华为对昇腾的场外支持能力可能减弱,昇腾未来需在更开放的GPGPU市场依靠自身实力突围。

时也命也。

两个月前,黄仁勋罕见地拉踩了一波ASIC。他直言“全球众多ASIC项目中,90%会失败”。由于英伟达主打通用GPU架构,与ASIC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让这一预言听起来更像诅咒。

而关键看点在于,“诅咒”迅速应验在昇腾身上。据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华为正计划将昇腾芯片路线由ASIC全面转向GPGPU(GPU的子集)。国产芯片巨头倏然易帜,这让业内极为惊诧。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七年之痒,昇腾亟待走出ASIC孤岛

2018年,华为在上海举办的全联接大会上,昇腾系列IP及芯片产品首次显露于公众视野。随之而来的,是华为覆盖全栈全场景人工智能的野望。

然而,囿于ASIC专用级场景孤岛的昇腾狂飙七年,至今仍未满足华为的想象力。

《Info Tech》指出,ASIC一种为专门目的而设计的芯片。由于其芯片架构根据特定算法定制而成,在局部场景应用中算力表现卓著。但极具针对性的专业模式,也限制了通用计算能力。比如算法一旦改变,ASIC算力性能普遍降幅较大,甚至需要重新定制。

据悉,目前昇腾年销量可达70万片左右,且主要集中在大型客户群体。这些用户依赖于昇腾团队的深度定制优化支持,落地成本极为高昂。而对于更多用量较小且场景复杂的客户,根本无法获得同等的技术支持,这也严重制约了昇腾的规模化落地能力。

此外,昇腾芯片目前主要针对深度学习推理和训练进行特化,在图形渲染、并行计算、科学计算等任务领域颇显乏力,一方面难以满足多元化场景的通用计算需求,另一方面也逐渐与主流生态脱轨,面临单一技术路线的孤岛困境。

黄仁勋对ASIC的点评颇为辛辣,“ASIC虽在单一用途上效能与效率极高,但缺乏灵活性与扩展性。这种‘单点优化’策略,难以应对AI应用快速演进的现实。”他认为,“即便那些未失败的ASIC项目,也很难长期维持竞争力。”

显然,这戳中了昇腾的命门。在“人工智能+”向千行百业落地进程中,ASIC体系仍困于一隅,明显不符合其战略诉求。为未来计,华为必须重新审视昇腾,寻求更广阔的迭进空间。

铁打的GPGPU,流水的国产ASIC

纵观国产AI芯片市场,昇腾绝非第一个“中道崩殂”的ASIC厂商。尽管国产芯片崛起之路上不乏殉道者,ASIC赛道的大萧条与GPGPU的蓬勃活力依然形成鲜明对比。

统计数据显示,国产ASIC领域近三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2023年,比昇腾现世更早的芯锋宽泰轰然倒塌,原因是3代产品迭代失败和本土生态短板影响;去年,powerpc领域的合芯科技被指技术路线缺乏长期发展潜力,随后资金链断裂,核心管理层已经失联。

而就在今年上半年,神顶科技和华夏芯也相继暴雷。前者因3d空间计算芯片产品落地不及预期,被曝欠薪,上海与台湾团队宣布解散;后者曾高调宣称“填补国产异构处理器空白”,后因量产能力不足,无法覆盖研发成本,公司最终走向破产。

相较于愁云惨淡的ASIC市场,国产GPGPU正在集体冲击IPO。

近一个月内,摩尔线程、沐曦同步向上交所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前者以全功能GPU布局见长,产品覆盖AI训练到图形渲染;后者专注通用计算芯片,在AI推理市场表现亮眼。

根据募资金额和股份发行比例预测,摩尔线程上市估值将达800亿元,沐䂀为390亿元。另外,同样聚焦通用GPU(GPGPU)的壁仞科技,最近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上市进程。

两大芯片路线出现如此反差一幕,无疑折射出GPGPU在AI时代下的利好前景。

有行业研报指出,GPGPU在传统GPU架构基础上,去掉了部分加速硬件单元,并针对各类需求增加了专用向量、张量、矩阵运算指令,精度和性能更高,已成为智算芯片的首选。未来几年内,中国GPGPU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年均40%-50%的增长速度。

结合市场现实,华为选择放弃ASIC重新布局GPGPU,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但唯一的问题是,此时上路的昇腾,拿什么赶超其它国产GPGPU乃至赛道尽头的英伟达。

路尽方知回转,神通难敌天数?

昇腾芯片市场化过程中,华为投入的资源和心血毋庸置疑。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在科大讯飞的大模型项目中,华为专门委派了一支数百人的技术团队,只为完成昇腾芯片适配调优,能够支撑起对方的业务需求。而在市场开拓中,昇腾依托华为从芯到云的软硬件产品闭环,更天然具备捆绑销售优势。

这种不遗余力的资源赋能,让昇腾芯片在国产化市场独足餍饫,甚至一度嵌入不少头部用户业务场景。可惜的是,华为在ASIC赛道几乎神通用尽,终究没能把昇腾孤岛变成新大陆。接下来若转向GPGPU客场作战,这套组合拳还能否在昇腾身上施展开来?

“时移事易。”业内主流观点认为,昇腾当前面临的壁垒很难单纯靠堆砌资源解决。“英伟达在CUDA平台与软件开发社群布局数十年之久,即便华为采用“兼容+开源”双轮驱动,最乐观也要2-3年才可能缩小差距。”这显然非外力所能干预。

另外,由于此前ASIC应用场景限制,昇腾910“坑惨了”第一批支持华为的各地政府。有消息人士透露,“目前除了华为自己的研究所回购外,只有一些科研场景使用(昇腾910)。”

再加上信创市场正着重整顿“发包配额制”采购方式,带有指定性及捆绑式的销售策略逐渐失灵。这也意味着,华为恐怕很难再为昇腾提供场外支持。

也许神通难敌天数。尽管昇腾ASIC在岔路上惊觉回转,但此时已丧失太多容错空间。唯有期待剥去所有BUFF后的昇腾,能够在更开放的GPGPU市场,锻炼出真正能扛能打的战斗力。

毕竟,“人定胜天”的故事更值得大家鼓掌。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华为昇腾 GPGPU ASIC AI芯片 芯片路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