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 人工智能 10小时前
5亿融资后清华具身团队首秀:55自由度拿捏360°大旋转,街舞叠衣服都在行,手速堪比电竞选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星动L7是一款由清华背景团队星动纪元打造的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身高171cm,体重65kg,拥有55个自由度。它在动态能力和任务执行能力上均创下多项行业纪录,包括首个完成360°旋转跳、首个会跳Breaking街舞、以及首个跑得比人快且能进行精细化操作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其核心技术在于端到端的具身大模型ERA-42,该模型能够通过视频学习驱动机器人完成复杂任务,并实现了全尺寸与半身形态的可选设计,极大地拓展了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边界,标志着具身智能领域的新突破。

🌟 **突破性动态能力:** 星动L7以其高达400N·m的峰值扭矩和25rad/s的毫秒级关节响应,成功攻克了大尺寸人形机器人在高爆发力动作(如360°旋转跳、跳舞)中的动力不足和平衡控制难题,展现了远超行业标杆的动态运动性能。

🔧 **精细化任务执行:** 机器人具备12个自由度的灵巧手部,每秒可达10次点击响应,堪比电竞选手,能完成叠衣服、撕纸巾、使用筷子、拧螺丝等精细操作。其端到端具身大模型ERA-42能通过观看视频学习上百种技能,大幅降低了数据采集成本和部署难度。

🔄 **场景泛化与形态灵活性:** 星动L7首创了全尺寸和半身形态可选的设计,用户可根据工厂物流分拣、电子装配等场景需求灵活切换,有效降低使用成本并提升效率。这种模块化设计和ERA-42模型的泛化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 **技术实力与商业化前景:** 星动纪元作为清华唯一持股的具身智能企业,拥有硬核团队和充足资本支持,已与全球TOP10市值科技巨头中的9家达成合作,并实现了显著的商业化落地,为具身智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也太惊人了吧?!

注意看,这是一个机器人在跳舞,动作流畅,还是 Breaking 这种力量协调性要求很高的类型。

但它不光能动,静下来 “干活” 也有模有样:

无论是叠衣服、撕纸巾、拉窗帘、用筷子这种日常生活的精细化操作,还是工厂里的搬运、分拣、扫码等工业任务,都跟科幻电影里的一模一样,甚至实现了机器人的群体协作。

而且这还是个大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它身高足足有 171cm、体重 65kg。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直接就是全尺寸里一步到位标准。

四肢发达,却还能粗中有细,能动能静。

放在机器人领域,背后一定还有个聪明大脑

这就是来自星动 L7 机器人秀出的最新能力,打造者是清华叉院背景的明星团队——星动纪元。在不久前,他们还以近 5 亿新融资引发行业内外热议,没想到烈火烹油,随即就甩出上述惊艳新进展。

这些能力也直接创下多项纪录:

首个完成 360° 旋转跳的;首个会跳街舞 breaking 的;首个跑得比人快的,也是首个同时具备精细化操作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如此纪录和能力背后,除了可以推测的 AI 大脑,也离不开机器人运动控制上的领先,据说它全身多达 55 个自由度——远超特斯拉擎天柱等人形机器人标杆。

国产具身 TOP,果然亮相就是新高度。

中国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既能整活,又能干活”

具体来说,星动 L7 是一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身高 171cm,体重 65 公斤,全身自由度达到了 55 个,然后仅依靠一个端到端具身大模型 ERA-42,就能驱动全身灵活运动,这也是这次亮相里最令人惊叹的地方。

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则重点从几个 “大动作” 来看门道。

首先是 360° 旋转跳跃,默默起势,稳稳站住

跑速同样刷新了行业纪录,可达 4m/s。

而它除了能上舞台表演,还能下车间干活,而且 “粗中有细”。

比如能干重活累活,双臂负重可达 40 斤。

同样也能展现出轻轻撕下一片纸巾的控制感。

最后还可以进一步走进工厂拧螺丝,手持工具枪、食指控制开关键,精细作业

甚至之前代表硅谷机器人最前沿技术水准的 “叠衣服”,也不在话下:

当然,你可能发现了,视频有 “bug”…… 因为不同场景下,星动纪元的产品形态并不一致。

这是因为,星动纪元首创了全尺寸和半身形态可选,用户可以根据场景需求灵活选择方案,降低综合使用成本,解锁更多更广阔的市场。

总的来看,星动 L7 既有大个头的力量与爆发,也有小个子的灵活。相比自身过去的产品,手臂更纤细,手腕灵活度更高,结合大臂展,操作范围更有优势。

对比行业来看,此前能打拳和跳舞的产品屡见不鲜,进车间打螺丝的机器人也并非没有。

但能做到干活整活两相宜的,少之又少。

这也是为什么星动 L7 一经亮相,就引发了行业热议。

为什么值得关注?

具身智能,作为技术发展自然衍生出的新概念,本质上就是以模型为大脑、以机器人为本体,通过本体与环境的交互来实现智能行为。

虽然大思路是通的,但具体如何做?怎么做?大家就各有各的解法。

此次星动 L7 之所以值得关注,不仅在于它打破了那么多行业纪录,更在于打破这些纪录背后所展现的技术方案,值得参考。

为什么这么说?得从具身智能的发展来衡量,以终为始来看,应该有这三个维度:

动态能力,任务执行能力以及场景泛化能力

动态能力:高爆发力动作如何实现?

机器人的动态能力是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基础。而像空翻、旋转跳、舞蹈这样的高爆发力动作,对机器人关节响应速度和平衡控制算法提出了极高要求,已成为衡量行业玩家技术实力的重要标杆。一旦成功实现,就说明实力还不赖。

以往这些案例已经有过不少,但要么是聚焦于小尺寸人形机器人,要么就是实时响应不够,连贯性跟不上来。

此次星动 L7 所展现的动态性能之所以惊艳众人,核心在于其作为一款大尺寸人形机器人,成功攻克了高动态运动中的几个关键难题,包括动力系统不足和平衡控制复杂等问题。

比如像 360° 旋转跳这个动作,小尺寸机器人因体重轻,关节电机只需提供几十 N·m 扭矩即可完成旋转动作。

但是试想一下,一个 130 斤的大尺寸机器人,在旋转起跳瞬间可能需要承受其本体 2-3 倍体重的冲击,扭矩稍微不足就会失败、响应滞后一点就会失去平衡。

目前业内知名玩家的峰值扭矩一般为 360N·m、20rad/s 的响应水平,而星动 L7 配置的 400N·m 扭矩,直接打破了纪录,它能够支撑起瞬间爆发力量并完成动作;25rad/s 毫秒级响应能让关节在 0.1 秒内完成姿态调整,避免失衡,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连续跳舞更考验机器人的平衡控制问题,当重心持续发生剧烈偏移,就需要全身关节实时协同来实现平衡控制。小尺寸机器人实现就比较容易,个头矮重心低,但大尺寸难度就比较高了。

据介绍,星动 L7 是通过两项技术创新来解决这一难题的。

首先,是高达 55 个自由度的超冗余设计。值得说明的是,自由度数量越多,机器人活动就越灵活,能执行的动作也就越复杂,但同时控制难度也显著增加。

通常,人形机器人的自由度在 40-50 个之间,而星动 L7 将这一数字提升到了 55 个,这些自由度构成一个高效的协同网络,借助先进算法实现毫秒级的关节实时联动。

另一项技术创新则是基于运动数据训练的端到端强化学习。这种方法直接在传感器数据与关节动作之间建立映射关系,无需依赖人工设计的平衡规则。它能根据实时动作要求,动态调整 55 个关节的输出力度与角度,并通过持续与环境交互来优化动作策略,从而实现精准的实时平衡姿态控制。

除此之外,它采用关节准直驱方案配合全栈自研模块化骨架,以保证长尺寸机器人足够轻量化并抗冲击。

任务执行能力:手速堪比电竞选手,看视频学习百种技能

其次,就是任务执行的能力,换句话说,这就是干活的能力。如果干活能力不强,更何谈应用落地。

一言以蔽之,这不仅要看本体是否够灵活,还得看大脑聪不聪明

本体侧,手部能力其实是重要的一环。星动 L7 的手部自由度已经达到了 12 个,并且每只手指独立驱动。相比于特斯拉擎天柱的 11 个自由度,星动 L7 能复现人类 90% 的手部动作,从而适配更多细分领域的工作场景。

而且每根手指能够实现 10 次 / 秒的点击响应,堪比电竞选手的操作速度。这样一来,像电子装配中 “拧螺丝 - 扫码 - 贴标” 这种连贯性高的工序也能顺利完成。

除此之外,还有十轴手腕的设计_(侧摆 ±45°、前后 ±90°)_,这样在装配一些非标零件时候,可以灵活调整姿态,不需要频繁转动机身。

再来看大脑侧。以往关于大脑如何训练,也有很多思路。比如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强化学习,这种方式虽有效,但会导致计算成本大幅增加,而落地到真实环境还需要做大量的适配工作;

还有像动作捕捉(通过人类手把手教学完成高精度任务)也存在局限性——既依赖专业动捕设备,又需要针对每项任务执行大量重复示范教学,过程费时费力,且难以实现能力泛化。

目前行业公认最理想的方式之一是视频训练,但仅有少数企业真正将其应用落地,星动纪元就是其中之一。

星动 L7 背后的具身大模型 ERA-42,其 “世界模型” 能力能让机器人观看人类操作视频,直接学习技能。

这种基于视频学习的方式具有高度扩展性,它依赖处理海量视频数据来推断动作执行逻辑。从某种意义上说,机器人必须发展出 “自我意识”。这样一来,其显著优势在于大幅降低数据采集成本,并能快速部署至各类新场景。

此外,支撑复杂场景适应的另一关键,是其 “长序列任务预判与抗干扰” 能力:

再配合灵活的四肢,感觉任一领域、任一场景都给包圆了。

场景泛化能力:全尺寸 / 半身形态随意选

最后也是对于商业化来说最关键的:场景泛化能力。“既能整活,又能干活” 就已经囊括了广泛的应用场景。

除了大脑本身带来的泛化性,它的本体也进行了模块化设计的适配。

星动纪元首创了「全尺寸和半身形态」可选方案,机器人能根据场景灵活切换,进一步扩大了可适用的场景。

比如在工厂里,物流分拣、电子装配选用半身形态,可以减少空间占用,提升作业效率;而在商场、展会等需要全身动态表现的场景,就能切换至全尺寸形态。

也就是说,以后你在工厂里看到的,跟在商场里看到的,虽然形态各异,但可能都出自于同一个机器人。

星动 L7 极大地拓展了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边界,其灵活的四肢和聪明的大脑,正在勾勒出真正意义上通用人形机器人的雏形。

支撑这一能力持续进化与边界拓展的,是星动纪元在行业率先跑通的 “模型 - 本体 - 场景数据” 闭环飞轮。

问题是,为什么一定是星动纪元?

率先跑通物理 AI 闭环飞轮的玩家

如果了解星动纪元的创办背景和获得的行业认可,或许就会很意外。

星动纪元成立于 2023 年 8 月,是清华大学唯一持股的具身智能企业,创始人兼 CEO 陈建宇是清华大学学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拥有 10 + 年机器人和 AI 研发经验。

硬核团队深耕底层技术研发,引发资本看好,成立两年不到就完成多轮融资,投资者包括联想创投、阿里巴巴、海尔资本等。

充足的弹药能够持续不断支撑星动纪元的技术研发。其产品在科研和商用等场景落地,商业化成果显著。

星动纪元今年已交付超 200 台产品,另有上百订单还在交付中。全球 TOP10 市值科技巨头里,已有 9 家是星动纪元的客户。在科研方面,星动纪元产品已成为全球开发者市场首选,包括字节跳动机器人实验室、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顶尖人才都在用。

所以说星动纪元不仅在国内知名,而且海外驰名。出海业务发展迅猛,年初布局仅半年,海外市场收入占比已超过 50%。今年的 CES 上,老黄晒出的 14 款人形机器人,里面就有星动 L7 的前身星动 STAR 1。

辅助科研,落地商用,走出国门,这也为星动纪元提供了丰富的场景数据,成为其先发优势之一。

一家创新企业,为何能迅速出圈?归根结底,是源自于星动纪元的技术实力。从成立之日起,星动纪元便决定走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软硬结合,打造物理世界的通用机器人

通用机器人包括两个层面:通用大脑和通用本体

星动纪元在通用大脑的最新成果是端到端原生机器人大模型 ERA-42,这是业界首次:仅通过同一个具身大模型驱动全身灵巧——不但能做大动作,还实现了五指灵巧手的类人手操作能力,可灵活运用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的工具完成上百种复杂任务。

ERA-42 主要有三大亮点,首先是架构创新,降低了数据成本和真机数据依赖。

对比此前 Figure AI 出品的 VLA 模型 Helix,ERA-42 的优势很大。对比来看,Helix 利用 500 个小时的远程操作数据,学会的任务数尚且还不到 100 个;而星动纪元的 ERA-42,只需要约 10 个小时的真机数据,就能学会上百种任务,堪称业内领先。

背后的秘诀在于,星动纪元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其人形机器人学习数据时,并非直接模仿行为,而是学习行为背后的因果关系——即做出该行为后,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这样就能理解背后统一的物理规律,实现完全泛化。

第二是可跨任务学习,因为 ERA-42 的泛化能力很强,通过单一策略就能执行新的操作任务。只要输入一句文本或语音,加上感知硬件数据,就能直接端到端输出操作,泛化到从未见过的环境或任务。

比如此前星动纪元曾采集简单的红黄蓝方块抓取数据,就能抓取任务泛化到从未见过的多样化物体,比如胡萝卜和茄子等,相比其他模型算法在泛化任务上显著提升了成功率。

最后是跨本体迁移,一个 VLA 大模型,打通单机械臂、双机械臂、上半身。这意味着 L7 能实行形态定制,背后依靠的不仅仅是硬件优势,还体现了其模型的泛化能力。

这同时也体现了星动纪元的硬件能力,实现了通用化和模块化,就像搭建乐高一样打造通用本体。自研五款关节模组,包括无框力矩电机、高性能空心杯电机、高功率驱动器及控制单元和低减速比减速器。因为自身掌握着关键技术,所以本体能快速更新,2 年迭 8 代。

实现通用模型和通用本体后,这两大核心部件还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数据瓶颈。高质量数据的缺乏,长期困扰着行业,但获取真机数据成本高,选择仿真模拟难度又大,数据类型比较单一。

星动纪元解决的策略是,采用海量无标注互联网视频数据,结合少量独家真机数据,全量提取,无损传输,让机器人更高效且低成本地理解物理世界。

低成本获取场景数据,强化模型大脑,驱动硬核本体。总结来看,星动纪元在具身智能行业,率先跑通了**「物理 AI 时代的闭环飞轮」**,即 “模型 - 本体 - 场景数据”,就像跑通了 AI 模型时代的“算力、算法、数据” 三要素。

这样的玩家在其他赛道并非没有先例,比如上一波物理 AI 浪潮中,最火热的创业赛道 Robotaxi。特斯拉自研 FSD 模型,打造 Model 系列为本体,为 FSD 获取了海量的场景数据,如今已成为 Robotaxi 赛道的超级明星。

现在,具身智能取 Robotaxi 而代之,成为物理 AI 最性感、最前沿的赛道,而星动纪元率先跑通物理 AI 的闭环飞轮,成为具身智能领域,代表国产最先进水平、乃至全球最先进水平的新明星

果然,江山代有才人出。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星动L7 具身智能 人形机器人 AI 机器人技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