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AI相关文章 10小时前
估值破百亿,宇树科技发起IPO,人形机器人"诸神之战"拉开序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宇树科技,这家成立仅9年的机器人企业,凭借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和持续盈利能力,正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该公司已向中国证监会提交IPO辅导备案,估值突破120亿元,有望成为A股“具身智能第一股”。宇树科技不仅通过推出高性价比产品打破了行业价格壁垒,还实现了年营收超10亿元的亮眼成绩,改写了机器人行业“只烧钱不赚钱”的传统印象。公司在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感知与运动控制算法方面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并已提交200余项专利申请。然而,在资本市场的高度期待下,宇树科技仍需克服高昂的制造成本、有限的应用场景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挑战,以证明其在高估值下的持续增长和商业化潜力。

🚀 宇树科技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实现技术与商业化双突破,以创新的产品策略和领先的技术实力,成为行业内的“价格屠夫”,其H1和G1人形机器人定价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推动了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化进程。

📈 公司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年营收超10亿元且自2020年起连续盈利,这在普遍烧钱的机器人行业中尤为突出,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并有望成为A股“具身智能第一股”。

💡 宇树科技高度重视自主研发,掌握了电机、减速器、控制器、激光雷达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并拥有先进的感知和运动控制算法,这为其在全球人形机器人竞争中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已提交200余项专利申请。

💰 公司汇聚了强大的资本支持,包括中国移动、腾讯、阿里、蚂蚁集团、吉利以及顺为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美团创始人王兴也位列第二大股东,多元化的股东结构为其IPO之路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支持。

⚠️ 尽管前景光明,宇树科技仍面临高昂的制造成本和应用场景局限的挑战,其产品主要集中在标准化工厂,离通用场景仍有距离,如何拓展医疗、家庭服务等增量市场,将是其能否消化高估值、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关键。

随着2025年春晚舞台上16台人形机器人整齐划一的秧歌舞表演,宇树科技一夜之间从科技圈"破圈"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

这家创立仅9年的机器人企业,于今日正式向中国证监会提交IPO辅导备案,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估值已突破120亿元,有望成为A股市场"具身智能第一股"。

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商业化背景下,宇树科技凭借持续盈利、年营收超10亿元的亮眼成绩单,不仅改写了机器人行业"只烧钱不赚钱"的刻板印象,更成为中国硬科技企业从技术追赶到局部领先的典型代表。

从“实验室神话”到10亿营收的盈利密码

天眼查显示,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消费级与行业级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的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9年发展,已成长为一家独角兽企业。

作为国内较早涉足四足机器人创业的企业之一,宇树科技自成立以来,陆续推出了XDog、Laikago、AlienGo、A1、Go1、B1、Go2、B2等系列四足机器人产品;2023年起,又相继推出H1、H1-2、G1等人形机器人产品。

今年年初,宇树科技的UnitreeH1和G1人形机器人在京东上线销售,其中H1定价65万元,G1定价9.9万元。此外,该公司的机器人还多次登上央视春晚、美国拉斯维加斯CES等重要舞台。

与众多报价15-20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机器人企业相比,宇树科技堪称“价格屠夫”。优必选的Walker系列在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的销售均价为598万元,而15-20万元似乎已成为当下头部机器人企业默认的最低价。

此前,马斯克也曾提出,特斯拉擎天柱Optimus的价格将降至“2万美元”,并表示只有这样的价格,才能让机器人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广泛应用。

不仅如此,宇树科技自主研发的AI机器人算法,在英伟达GPU加速的机器人仿真平台支持下,能让H1自主学习高速奔跑、多种高动态舞蹈动作,且可持续掌握更多不同类型的动作。

值得一提的是,宇树科技是全球首家公开零售高性能四足机器人,且最早实现行业落地的公司。

同时,宇树科技高度重视自主研发与科技创新,全自研电机、减速器、控制器、激光雷达等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以及高性能感知和运动控制算法,整合机器人全产业链,在足式机器人领域达到全球技术领先水平。

目前,公司累计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20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180余项。

据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近日透露,公司年营收已超10亿元;另据其早期投资人透露,自2020年以来,宇树科技的财务报表每年均保持盈利状态。

百亿估值下的“造富效应”与隐忧

宇树科技启动IPO之际,恰逢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即将迎来爆发期。其上市进程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走向,更将成为检验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领域信心的重要标杆。

值得关注的是,宇树科技拥有豪华的股东阵容为其上市之路保驾护航。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阿里、蚂蚁集团、吉利等产业资本在C轮领投,红杉中国从Pre-A轮起持续追加投资,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则在A轮投入了千万美元。

尤其是美团创始人王兴,虽错失早期投资机会,但通过美团战略投资部迅速跟进,目前持有宇树科技8%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这种“产业资本+财务资本”的投资者组合,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其打开了下游应用场景。

不过,在百亿估值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赛道的高度期待。宇树科技需要证明自身能够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快的商业化进程,以消化这一高估值,而这并非易事。

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正日趋白热化。近期,智元机器人的一系列动作就牵动了A股市场的神经。

7月9日,智元机器人宣布计划通过“协议转让+要约收购”的方式,以约21亿元的价格收购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66.99%的股份。交易完成后,智元机器人将正式控股上纬新材。

这一操作被业内视为“具身智能+资本”模式下的标志性案例,上纬新材股价因此连续8个交易日收获20cm涨停,引发市场对智元机器人“借壳上市”的猜测。

有分析人士认为,智元机器人的此次收购,给宇树科技等具身机器人企业带来了较大压力。智元机器人也因此有望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2025年1月,智元机器人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成功下线;3月,该公司还发布了灵犀X2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具备复杂交互能力,可完成举重、骑自行车等动作。

此外,随着IPO进程的推进,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现。

一方面,当前人形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以宇树H1为例,其单价高达65万元,远超工业场景下20万元以下的盈亏平衡点。

另一方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仍局限于汽车、电子等标准化工厂,占订单总量的90%以上,与设想中的通用场景存在较大差距。

这些结构性矛盾导致行业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如何拓展工业领域之外的医疗、家庭服务等增量市场,这些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影响宇树科技IPO的定价以及市场认购热情。

结语

宇树科技的IPO不仅是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赛道投下的信任票,更是中国硬科技企业从技术追赶到商业引领的关键一跃。

如今,政策东风与万亿市场预期为宇树铺就黄金赛道,但能否突破“实验室神话”与“规模化盈利”间的鸿沟,将决定它能否真正扛起“中国智造”的大旗。

本文来自“松果财经”,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宇树科技 人形机器人 具身智能 IPO 科技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