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针对部分抗战题材微短剧存在的“神剧”现象,如过强人设、虚无历史、违背军事常识等问题,重申内容审核要求。旨在引导创作回归真实,避免过度娱乐化消解历史,强调各级管理部门及市场主体需承担监督和审核责任,确保微短剧健康发展,有效传播家国情怀,避免出现“我方超人化、敌方弱智化”及个人复仇式叙事等不当内容,促进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塑造。
💡 **规范抗战题材微短剧创作**:广电总局发布《管理提示》,针对部分微短剧过度追求戏剧张力、人设夸张、虚无化历史等问题,要求各级广电管理部门及市场主体加强内容审核,确保抗战题材微短剧的创作真实性和严肃性。
🚫 **杜绝“神剧”与历史虚无化**:提示明确要求避免将现代技术、知识粗暴嫁接至真实抗战情景,摒弃主角个人能力超强的悬浮设定,以及违背军事常识的“奇功”“神技”。同时,要反对“我方超人化、敌方弱智化”的幼稚化剧情,避免消解真实历史,不利于青少年价值观塑造。
🎯 **回归主旋律与正确价值观**:强调创作应避免将家国叙事矮化为个人复仇,杜绝缺乏历史逻辑的弘扬民族大义主题。引导创作者回归朴素情感,将微短剧作为表达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丰富主旋律表达的维度,但需坚守历史的真实与准确。
🛡️ **压实各方主体责任**:要求各级广电管理部门落实监督责任,微短剧行业市场主体(包括播出、制作、宣发方)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内容审核把关,从源头上杜绝违规和不当内容出现,保障微短剧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据国家广电智库报道,日前,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其中提到,今年各级政府、媒体、平台、制作机构、社会团体乃至普通大众等都积极利用微短剧,怀着最朴素的情感,加入抗战题材微短剧创作,推动微短剧成为大众表达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极大丰富了主旋律表达的维度。

然而,近期一些涉及抗战内容的竖屏微剧出现问题。
例如,部分抗战题材微短剧存在极强人设,剧情过于追求所谓戏剧张力等问题,让用户产生“神剧”观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抗战真实历史的消解和虚无,不利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
对此,广电总局再次重申相关内容审核要求:
请各级广电管理部门要落实监督责任,微短剧行业市场主体要落实播出、制作、宣发的主体责任,加强内容审核把关。
避免将现代技术手段和知识技能粗暴嫁接到真实抗战情景,避免主角个人能力超强的悬浮设定,避免出现违背军事常识的“奇功”“神技”。
摒弃“我方超人化、敌方弱智化”的幼稚化剧情,摒弃将家国叙事矮化为个人复仇的伪主题创作,杜绝缺乏历史逻辑的弘扬民族大义主题的创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