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游泳爱好者分享了他在自由泳千米训练中遇到的困扰:尽管已坚持两年,达到运动员三级水平,但千米成绩波动较大,有时轻松达到19分钟以内,有时却异常疲惫,难以恢复至巅峰状态。作者体重标准,体脂率适中,日常饮食无特殊控制,也未进行力量训练。他注意到比赛前的100米就能预判当日身体状态,且疲劳感在500米后尤为明显。他渴望将千米成绩提升至18分钟,但目前连保持不退步都感到吃力。作者希望从健身领域的大佬那里获得关于如何稳定身体状态、提升耐力并突破成绩瓶颈的建议。
🏋️♂️ 身体状态波动是关键:作者指出,尽管饮食和睡眠看似正常,但游泳千米时的身体状态却时好时坏,导致成绩不稳定,这表明除了训练本身,身体的内在调节机制或潜在的疲劳累积是影响表现的重要因素。
📉 训练量与恢复的平衡:作者曾能稳定在19分钟内完成千米,但在休息一段时间后,恢复之前的水平变得困难。这可能暗示了训练中断后的身体适应性下降,以及在恢复训练时未能找到合适的强度和频率,导致疲劳累积而非进步。
🍽️ 饮食与运动表现的关联:虽然作者提到饮食“不控制”,但碳水化合物和啤酒的摄入可能影响身体的恢复和能量储备。缺乏蛋白质补充和力量训练也可能限制了肌肉的修复和增长,从而影响整体的运动表现和耐力。
🎯 目标设定与现实挑战:作者渴望将自由泳千米成绩提升至18分钟,但当前面临保持不退步的挑战。这反映了运动表现提升过程中,从稳定到突破往往需要更精细化的训练计划和对身体反应的深入理解。
🏊♂️ 训练细节的观察:作者能够通过第一段100米的感受预判当日状态,并在500米后感受到身体流线型变差甚至想睡觉,这些细节描述了身体在长时间运动中能量供应和疲劳积累的具体表现,为分析问题提供了线索。
抱歉,有点标题党,此持久非彼持久。
先说下我的情况,我喜欢游泳,游两年了,一周三四次。自由泳现在能达到运动员三级水平(百米自由泳)。
每次游泳先游个 1000 米(大概 20 分钟内,有视频为证),后面再随便练练蝶泳,踢腿,夹板之类的分解动作。
比较困扰我的不是动作问题,而是身体状态,每次游完千米就会很累,累有个程度,有时候会特别累,有时候小累,而有时候会很轻松。去年的时候,千米能稳定在 19 分钟以内,冬天过年时候歇了一两个月,现在再怎么游都达不到之前的水平。
我的体重挺标准的,不到 140 斤,体脂百分比 16 。平时吃饭不太控制,碳水,啤酒狂玄。不吃蛋白粉,不撸铁。引体能拉 10 个。
游千米的时候跳发进去第一个 100 米就能知道今天身体状态如何,自己能游 19 分钟还是 20 分钟,游到 500 米时候,如果身体状态差,就会有点累,身体流线型就会差一点,甚至有时候游的都想闭眼睡觉。但总能坚持到 1000 米。
不是换气问题,也不是动作问题,虽然知道是体力问题,但不知道为啥,吃的也好,头一天睡的也好,有时候状态好,有时候状态差。大部分游泳时间都是在吃完午饭后进行,一点半左右开游。
想再进步一点,自由泳千米能到 18 分钟,再游几年到 17 分钟 16 分钟,但现在保持不退步就已经累了。
各位健身大佬,给些建议,各种建议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