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电智库报道,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针对近期部分抗战题材微短剧出现的问题,如人设过于极端、剧情追求不切实际的戏剧张力、消解真实历史等现象,广电总局再次强调内容审核要求。提示指出,要避免将现代技术粗暴嫁接至抗战情境,防止主角能力超限的悬浮设定,杜绝违背军事常识的“奇功”“神技”,摒弃“我方超人化、敌方弱智化”的剧情,以及将家国叙事矮化为个人复仇或缺乏历史逻辑的弘扬民族大义创作模式,以确保微短剧健康发展,正确引导青少年价值观。
💡 广电总局关注到部分抗战题材微短剧存在人设极端、追求不切实际戏剧张力的问题,这可能导致观众产生“神剧”观感,并对真实历史造成消解和虚无化,不利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
🛡️ 为此,广电总局重申内容审核要求,强调各级管理部门要落实监督责任,播出、制作、宣发等市场主体要承担主体责任,加强内容把关,确保作品的真实性和历史严谨性。
❌ 创作中应避免将现代技术和知识技能粗暴嫁接到真实抗战情景,严禁出现主角个人能力超强的悬浮设定,以及违背军事常识的“奇功”“神技”,杜绝“我方超人化、敌方弱智化”的幼稚化剧情。
🎯 创作应摒弃将家国叙事矮化为个人复仇的伪主题,杜绝缺乏历史逻辑的弘扬民族大义的模式,确保作品能够真实、有力地传递家国情怀,丰富主旋律表达维度。
快科技7月22日消息,据国家广电智库报道,日前,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
其中提到,今年各级政府、媒体、平台、制作机构、社会团体乃至普通大众等都积极利用微短剧,怀着最朴素的情感,加入抗战题材微短剧创作,推动微短剧成为大众表达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极大丰富了主旋律表达的维度。
然而,近期一些涉及抗战内容的竖屏微剧出现问题。
例如,部分抗战题材微短剧存在极强人设,剧情过于追求所谓戏剧张力等问题,让用户产生“神剧”观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抗战真实历史的消解和虚无,不利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
对此,广电总局再次重申相关内容审核要求:
请各级广电管理部门要落实监督责任,微短剧行业市场主体要落实播出、制作、宣发的主体责任,加强内容审核把关。
避免将现代技术手段和知识技能粗暴嫁接到真实抗战情景,避免主角个人能力超强的悬浮设定,避免出现违背军事常识的“奇功”“神技”。
摒弃“我方超人化、敌方弱智化”的幼稚化剧情,摒弃将家国叙事矮化为个人复仇的伪主题创作,杜绝缺乏历史逻辑的弘扬民族大义主题的创作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