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7月22日 14:56
2025零食赛道“魔幻现实”:一边控糖一边解压,品牌如何接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5年的零食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健康焦虑与情绪解压成为驱动消费的两大核心。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一需求,而是追求“既要又要还要”的复合体验。无论是低糖蛋糕还是爆浆面包,高蛋白棒还是解压薯片,都反映出消费者在健康管理和情绪价值上的双重需求。老字号和新品牌纷纷通过“技术流”和“国潮新宠”等方式,精准捕捉市场变化,将健康、悦己、性价比和便利性融为一体,零食行业正经历一场“矛盾调和”的升级。

🍰 健康与悦己并存:2025年的零食消费呈现出“矛盾统一”的特点,消费者在追求健康(如低GI、高蛋白)的同时,也渴望通过零食获得情绪上的满足和解压,健康与悦己成为驱动消费的“双核发动机”。

📈 品类创新与场景拓展:传统零食品类如糕点烘焙、饼干膨化、糖巧布丁都在进行“矛盾美学”的创新。例如,糕点烘焙通过“节庆+日常”双场景矩阵实现增长;饼干膨化则在“解压+克制”中满足消费者需求;糖巧布丁则从“仪式感”转向“社交力”,通过IP联名和创意包装吸引年轻消费者。

💡 品牌策略升级:品牌需要从单一需求满足者转变为“情绪解决方案商”,理解并满足消费者“既要又要还要”的复合需求。通过“矛盾调和”能力,将健康化(控糖、低脂)与悦己化(解压、治愈、社交裂变)相结合,并利用社媒平台精准定位机会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传统与现代融合:老字号品牌通过引入现代技术(如3D打印)和创新玩法(如黑松露月饼),赋予传统零食新的生命力,满足了消费者对“熟悉的配方,新鲜的玩法”的需求。传统工艺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成为品牌重要的“秘密武器”。

文 | 深读商业,作者 | 胡斐,编辑 | 刘满心

你以为年轻人吃零食只图快乐?

2025年的零食江湖,早被“健康焦虑”和“情绪解压”这对矛盾体搅得天翻地覆,左手低糖蛋糕,右手爆浆面包;白天啃高蛋白棒,深夜炫解压薯片。

2025零食江湖“冰火两重天”:健康与解压竟成销量密码?

Flywheel飞未的《2025零食饮料趋势白皮书》直接甩出数据:糕点烘焙赛道里,2024年电商市场销售额整体下滑,但新鲜蛋糕、低温短保品类逆势暴涨36%,低GI餐包、高蛋白棒成为“健康派”顶流;

转头看抖音,“甜品治愈一切”话题播放量破亿,爆浆面包、黄油年糕靠着极致口感杀出重围,评论区全是“压力山大,求一口治愈”的呐喊。

25-35岁的都市白领,上午刚下单低GI餐包控糖,下午就因加班压力点爆浆面包外卖;50岁以上的叔叔阿姨,一边追着藜麦桃酥养生,一边对黑松露月饼这种“新潮老味”好奇到不行。健康和悦己,早就不是二选一,而是成了驱动消费的“双核发动机”。

年轻人要什么?既要健康管理(Consumer Needs),又要情绪价值(Cultural Identity),还得性价比高(Cost Efficiency),最好能随手买到(Channel Innovation)。

老字号们最先嗅到风向——苏州长发食品借着抖音流量扶持,把黑松露月饼包装成“国潮新宠”,中秋期间线上销量同比翻番。

新品牌们则玩起“技术流”,冷冻烘焙技术让门店成本直降30%,社区店靠着“城市一刻钟”政策遍地开花,下班顺路买块现烤蛋糕,健康和便利全都要。

最绝的还是蒙牛专业乳品这波操作。

2025年中国国际烘焙展上,人家直接甩出“马斯卡彭奶酪烘焙新品”,法式甜品、提拉米苏蛋糕、中式糕点、现制饮品四大场景通吃,单款产品月均卖爆50万份。

为啥能这么横?

因为人家读懂了年轻人的“矛盾心理”:吃甜品要高端原料显品位,但得能搭配下午茶当社交货币;吃中式糕点要怀旧,但得有黑松露这种“暗黑创新”发朋友圈。

蒙牛这招“高端原料+多场景覆盖”,精准卡住了“健康+情绪+文化”的三重需求,直接把烘焙展变成“种草现场”。

说到底,2025年的零食赛道,早不是“好吃”或“健康”的单选题,而是“既要又要还要”的复合题。

2025零食赛道“反常识操作”?

你以为零食赛道还是“中秋卖月饼、春节卖糖果”的老皇历?2025年的三大品类早就玩出了“矛盾美学”——糕点烘焙在“传统”和“现代”里反复横跳,饼干膨化在“解压”和“克制”中左右互搏,糖巧布丁直接抛弃节庆,靠“社交裂变”杀出一条血路。

这届品牌,不搞点“精神分裂”的打法,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零食圈混。

先看糕点烘焙,2024年中秋市场直接上演“冰火两重天”:传统月饼销量跌了5%,但黑松露月饼、龙井芝士酥这些“新中式选手”在抖音、微博杀疯了,声量暴涨85%,评论区全是“这月饼比我奶奶做的还潮”的惊叹。

以前中秋是唯一高峰,现在春节、大促、开学季全来抢生意,连春夏季都蹭了7%的份额,硬是把“日常化烘焙”推成新趋势。

这是贩卖“仪式感”和“治愈力”的双重体验。

小蛋糕靠着“治愈系情感”在抖音涨了61%的声量,评论区全是“加班到凌晨,吃口蛋糕回血”的打工人。

吐司更绝,靠“DIY手作场景”销量飙升20%,宝妈们带着娃在厨房揉面团,拍个视频发朋友圈,健康和亲子互动全都要。

传统糕点也没闲着,扁可颂、黄油年糕这些“微创新”产品快速出圈,2025年1-4月新品占比直接干到25.2%,老字号们终于悟了:年轻人要的不是“复古”,是“熟悉的配方,新鲜的玩法”。

品牌怎么接招?

苏州长发食品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中秋推“低糖黑松露月饼”,把健康需求拿捏得死死的;转头又上线“黄油年糕DIY套装”,周末亲子场景直接锁死,2024年Q3线上销售额暴涨120%。节庆+日常的双场景矩阵,才是糕点烘焙的“矛盾增长密码”。

再瞅饼干膨化,电商渠道销售额全靠提价撑着,但抖音上“打工人解压零食”话题播放量破30亿次,威化饼干、曲奇饼干声量分别涨了201%、265%,评论区全是“压力山大,求一口酥脆”的呐喊。

可矛盾的是,消费者一边追着低糖、清洁配方产品买,一边对着薯片膨化疯狂下单——解压是刚需,但“放纵愧疚”也得对冲,这届年轻人活得太累了。

1100万声量的“食品安全”话题下,网友吵得不可开交;转头“追剧+零食”组合却在小红书获10万+收藏,苏打饼干配芝士片加午餐肉的网红吃法,成了都市白领的“深夜救赎”。

更典型的是都市白领——为低脂曲奇支付溢价时眼睛都不眨,但看到“精神状态良好”标签的薯片,立马加入购物车,“克制”是理性,“解压”是感性,品牌不搞点“矛盾产品组合”,根本接不住这波操作。

好丽友推出“0糖苏打饼干+芝士蘸酱”套装,健康属性拉满,DIY互动又强化解压属性,2024年Q4在天猫零食榜排名蹿升15位。

饼干膨化的战场,早不是“好吃”或“健康”的单选题,而是“既要又要”的复合题。

最后看糖巧布丁,这品类的“日常化转型”直接颠覆认知:双旦、年货节贡献超50%销售额?那都是老皇历了。现在非节庆月份份额同比涨2%,口香糖、软糖增速分别达69%、12%,零食从“仪式感消费品”升级为“社交货币”,年轻人连吃糖都要发朋友圈。

充气糖果以277%声量增速杀成黑马,金丝猴和奶龙联名的爆浆软糖更绝——IP赋能+社交裂变,直接在年轻人里炸开锅,评论区全是“这糖我能在办公室炫一天”的狂欢。

抖音“玩个很新的东西”话题下,糖巧布丁创意吃法视频播放量破50亿次;河南、四川等中部省份的消费者,对“强社交属性”产品偏好显著,潮玩联名款销量占比达35%。

品牌怎么玩?玛氏箭牌这招直接封神——推出“可撕拉包装软糖”,每颗独立包装印着社交梗图,“摸鱼必备”“加班续命”等标签精准戳中年轻人,2025年Q1在抖音电商卖爆200万袋,复购率40%。糖巧布丁的未来,属于能把“零食”变成“社交话题”的品牌。

2025年的零食赛道,早不是“传统”或“创新”的单选题,而是“矛盾共生”的复合题——糕点烘焙要“节庆+日常”,饼干膨化要“解压+克制”,糖巧布丁要“仪式感+社交力”。

品牌要是还盯着单一需求打,迟早被年轻人抛弃——毕竟,这届消费者能一边熬夜加班一边泡枸杞,凭什么不能一边吃糖一边发朋友圈?

健康是刚需,悦己是王道,品牌靠“矛盾调和”杀疯了

2025年的零食赛道,控糖的低头啃高蛋白棒,转头又为爆浆蛋糕发朋友圈;老字号一边守着非遗技艺,一边用3D打印玩出新花样。

先看需求端:年轻人早把零食当“情绪开关”,健康属性和情感价值缺一不可。

轩妈蛋黄酥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2024年中秋推出“低糖配方+国潮包装+短视频剧情营销”,直接把“复合价值”拉满。

健康属性贡献30%购买决策(控糖党狂喜),情感价值占40%(“看剧情买酥”的打工人直呼上头),文化认同占30%(国潮包装成朋友圈晒单神器)。

品牌要是还盯着“单一功能”打,迟早被年轻人踢出购物车。

供给端更野:老字号和新品牌集体“基因重组”,把传统元素和现代技术玩出花。

稻香村2025年春节的“3D打印枣花酥”直接封神——非遗技艺+数字技术,预售量破10万盒,溢价率50%。消费者一边惊叹“这酥皮比我奶奶手做得还精致”,一边为“科技感”买单。

传统不是枷锁,是品牌的“秘密武器”,就看你怎么拆解重组。

场景端更绝:零食早从“节庆限定”变成“全时段刚需”。

奥利奥2024年双十一的“早餐饼干+咖啡”组合装,直接把“打工人早餐场景”锁死——非大促月份销量涨25%,评论区全是“早上啃饼干比啃面包省时间”的打工人。

节庆是烟花,日常才是长流水,品牌得学会“时空折叠”,把每个场景都变成流量入口。

说到底,2025年的零食行业,早不是“健康”或“悦己”的单选题,而是“矛盾调和”的复合题。品牌得从“产品供应商”升级为“情绪解决方案商”——底层逻辑是健康化(控糖、低脂、零添加),表层体验是悦己化(解压、治愈、社交裂变)。

抖音等社媒平台是“矛盾需求放大器”,品牌得用START模型(市场细分、目标选择、责任分配、相关性、技术赋能)精准定位机会点。

比如,玛氏箭牌的“可撕拉包装软糖”,每颗印着“摸鱼必备”“加班续命”的梗图,2025年Q1在抖音卖爆200万袋,复购率40%。这分明是卖“打工人情绪急救包”。

结语

当健康成为“新刚需”,悦己化为“新常态”,零食行业的终极竞争,就是“矛盾调和能力”的较量。品牌要是还抱着“非此即彼”的思维,迟早被年轻人抛弃。

毕竟,这届消费者能一边熬夜一边泡枸杞,凭什么不能一边控糖一边为爆浆蛋糕发朋友圈?零食江湖的“矛盾美学”,才刚刚开始呢。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零食 健康零食 情绪价值 消费趋势 品牌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