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07月22日 14:12
港股今年来日均成交额增超80% 三季度流动性或边际趋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在充沛流动性驱动下,呈现出“资金盛”与“资产荒”并存的结构性行情。尽管指数整体震荡,但人工智能、新消费、创新药等局部热点轮番活跃,IPO与再融资市场异常火爆。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日均成交额创历史新高。中金公司认为,尽管三季度流动性或边际趋紧,但“钱多资产少”的宏观背景未改,建议投资者把握结构性机会,采取“新哑铃”配置策略,关注AI应用、机器人、创新药等板块,并适时关注保险等分红资产。

💰 港股市场上半年受益于充沛的内地流动性,表现出“资金盛”和“资产荒”的特点,日均成交额和南向资金流入均创历史新高。这种结构性行情不受宏观基本面影响,AI、新消费、创新药等板块轮动活跃,IPO和再融资市场也异常火爆,显示出资金对港股的青睐。

📈 港股的活跃流动性源于宏观层面的“资金盛”(内地货币充裕)和“资产荒”(高回报资产稀缺),以及微观层面的资金供需两旺。内地居民储蓄增加但优质资产有限,而香港金管局投放的大量流动性以及外围美元流动性宽松也为港股注入了动力,南向资金已成为重要的定价权力量。

📉 中金公司预测,三季度港股流动性可能面临边际趋紧的压力,例如港元汇率触及弱方保证后金管局开始回收流动性,以及IPO和配售需求可能加速。然而,“资金盛+资产荒”的宏观背景仍将支撑结构性行情,南向配置趋势有望延续。

💡 面对当前市场,中金公司建议投资者采取“新哑铃”配置策略,即在“稳定回报(分红)”和“成长回报(成长)”之间进行阶段性轮动。在分红端,建议关注保险板块;在成长端,则看好预期相对冷静且具催化潜力的AI应用、机器人和创新药板块。


财联社7月22日讯(编辑 胡家荣)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在充沛流动性驱动下,上演了一场“资金盛”叠加“资产荒”的极致结构性行情,尽管指数整体震荡,但局部热点轮番活跃,IPO与再融资市场也异常火爆。

对此中金公司指出,今年三季度流动性环境或面临边际趋紧压力,但“钱多资产少”的宏观背景未改,建议投资者把握结构性机会,采取“新哑铃”配置策略。

流动性驱动下的港股异象

年初以来,港股日均成交额激增至2406亿港元,较2024年日均1318亿港元增长超80%,创历史新高。南向资金持续活跃,日均流入61.5亿港元(2024年日均34.7亿港元),年内累计流入7877亿港元,逼近去年全年水平。

这一流动性盛宴直接催生了几个关键现象:

对宏观不敏感的结构性行情尤为活跃:虽然整体中国基本面趋弱且外部扰动不断,但结构性行情活跃,板块之间此消彼长、不断轮动,如年初以来的AI、新消费、创新药等几轮主线。

容易形成热门板块的抱团和拥挤交易:那些被资金青睐的个股和板块都会出现短期预期和估值透支。中金以成交占比与市值占比来衡量“拥挤度”,可以清晰地发现年初以来的不同行业的拥挤程度和轮动情况。

更多公司赴港上市,包括A to H公司。再融资也不断增多。年初以来,港股IPO上市已有51家,募资金额达到1000亿港币以上,超过2024年全年规模,其中A股转港股上市公司10家,募资占比70%,后续还有近50家A股公司计划赴港上市,下半年还有195家公司排队。配售等再融资也明显增多,2025年上半年港股再融资规模突破1700亿港币,同比增长227%。

“打新交易”也明显活跃。中金曾针对港股IPO的收益做过详细分析,结论是由于充分市场化询价的机制,长期来看港股的打新平均正收益胜率只有51%且会随上市时间递减,并不存在稳定的制度套利机会,但是阶段性的流动性充裕和亢奋情绪无疑会助推热情。

AH溢价收窄、甚至部分个股持续溢价,如宁德时代和恒瑞医药,截至7月18日分别交易在26%和14%的溢价;整体加权平均的AH溢价也缩窄到126%。中金在此前指出,符合当时产业趋势和外资审美的个股的确可以交易港股溢价,如2016-2019年的海螺水泥,但这一规律不能无限外推。短期看,整体AH溢价依然受限于分红税安排下的125%平价的“隐性底”,这也是为何3月下旬和6月下旬触及这一水平后,分别通过港股跌和A股涨收敛。

宏观“钱多资产少”+微观资金供给充沛

港股活跃流动性的宏观根源在于“资金盛”(内地货币充裕)与“资产荒”(高回报资产稀缺)的组合。微观层面则体现为资金供需两旺:

宏观维度:包含三个层次,三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上半年港股流动性的基本格局。内地流动性:资金充裕(资金盛)但缺乏优质资产(资产荒),推动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截至6月,中国M2高达330万亿人民币,是GDP的2.4倍,不仅规模创历史新高,与GDP的差距也是历史新高,居民部门名义储蓄也在不断增加。但回报与成本倒挂的情况下,私人部门信用收缩仍在延续,经济未有全局修复,能提供新增长点或确定回报的资产较为有限。

这一背景下,国内资金需要寻求有效配置机会,不论是稳定回报的分红资产、还是成长属性的新经济板块,港股都具有比较优势,进而吸引南向资金加速流入。

香港流动性:金管局投放大量流动性导致港币流动性异常宽松。5月初港币触及强方保证,香港金管局超预期大量投放流动性,导致银行体系总结余大幅抬升、Hibor骤降至零附近,市场流动性极度充裕。

外围美元流动:二季度同样宽松。4月以来,不论是出于“去美元化”叙事还是对美元资产安全性的担忧,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也持续走弱,部分资金从美国撤出并“各回各家”,也间接受益港股。

南向资金强劲流入:截至目前的流入规模已接近去年全年,南向定价权在边际上和结构上不断提升,南向成交占比目前达到35%。这其中,以个人投资者(ETF)和交易型资金贡献了大量超额增量,上半年内地可投港股ETF资金净流入375亿元,环比增加10%,同时保险资金也在稳定增配。

展望三季度流动性边际趋紧 结构市仍是主旋律

中金公司预计三季度港股会面临多方面的流动性边际趋紧的压力;量级上,下半年对资金的需求规模可能延续甚至加速(IPO和配售3000亿港币以上),但资金供给速度能否加速还要看“赚钱效应”(南向、外资和回购或为3000亿港币左右)。

该券商指出,“资金盛+资产荒”延续,南向配置趋势(尤其保险资金)或持续。但需关注A股边际吸引力是否回升,以及银行等高股息板块短期估值透支后的波动。

港元汇率触及弱方保证,金管局已开始回收流动性(6月下旬至今回收872亿港币),总结余下降,Hibor抬升(但仍处低位),港币流动性难以更宽松。

对于南向资金,中金公司指出,全年流入或超万亿港元,但下半年速度可能放缓,预计年内相对确定增量约2000-3000亿港元(公募+保险)。

在外资方面,中金公司期待长线外资大幅回流不现实(基本面、地缘因素制约),但主动外资配置比例已较低(较基准低配超1ppt),大幅流出空间有限。

当前市场为结构性行情 把握“新哑铃”机会

中金公司指出,当前恒指风险溢价回落至6%,短期估值扩张空间受限,指数有效突破需关税、财政、AI三大因素出现超预期利好。基准情形下,恒指或在24000点附近震荡。

该券商建议维持“稳定回报(分红)+成长回报(成长)”的哑铃型配置框架,但需根据板块透支程度进行阶段性轮动(“新哑铃”)。

分红端:长期逻辑稳固,但银行股短期估值透支明显(AH溢价<20%),吸引力下降。可考虑将部分仓位轮动至股息率仍有吸引力的保险板块。

成长端:新消费短期透支较多。建议关注预期相对冷静、存在催化潜力的方向:AI应用、机器人、创新药。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港股 流动性 资产荒 结构性行情 南向资金
相关文章